理论教育 日本统治时期青岛医院的历史

日本统治时期青岛医院的历史

时间:2023-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青岛病院和青岛陆军病院医务人员的合影1915年9月13日,青岛军政署发布第22号告示,宣布将在海泊町诊疗所内设青岛军政署支那人施疗院,从业者有医生1人、事务员1人、护士2人。延至1916年,日本当局才在青岛病院李村分院设中国人医疗床位,接收中国人入院治疗。

日本统治时期青岛医院的历史

日本第一次统治青岛时期,日本对其驻军卫生非常重视,不仅在守备军司令部下设军医部和兽医部,还专门开设了隶属于青岛守备军军医部的青岛守备军病院及坊子、济南分院,专门服务于日本军人及其家属。该院接管了德国总督府医院的设施设备,因此具有良好的医疗设施设备。

出于巩固殖民统治的考虑,日本当局在青岛及胶济铁路沿线地区开设了多家官办医院,由军政署及民政部统一管理,以保障“在留同胞的卫生健康”和对“支那患者一般性诊疗及慈惠救济”。

军政期间,青岛的民间医疗机构有隶属于军政署卫生课的青岛病院及新町分院、台西镇分院、李村分院,隶属于山东铁道管理部卫生课的青岛医院、四方医院、坊子医院、张店医院、淄川医院、济南医院。

民政期间,在胶澳占领地内主要开设了青岛病院及新町分院、台西镇分院、四方分院、普济医院青岛病院分室及四方医院(1919年4月改为青岛病院分室)、李村医院;在胶济铁路沿线开办了坊子医院及高密分院、张店医院及金岭镇分院、淄川医院、济南医院。

青岛病院最早称“青岛疗病院”,开办于1915年5月17日,院址为原德国总督府医院管理室大楼,1916年6月13日改称“青岛病院”。1919年4月开建青岛病院新大楼,1921年3月竣工并接诊。

青岛病院及陆军病院配置图

青岛普济医院开设于1919年,作为青岛病院分室,主要收治有一定收入的中国患者,但患者并没有得到与青岛病院“均等治疗”,在青中国人的社会地位可见一斑。(www.daowen.com)

日本当局统计:军政期间的1915—1917年,胶澳及胶济铁路沿线占领区日本医院接收诊疗的共计19.7万人(不含日本军人),其中日本人达13.9万人,中国人及其他外国人仅有5.8万人。[11]日本人患者中,患营养器官类疾病约3.4万人、花柳病约1.9万人、呼吸器官类疾病约1.8万人、外伤及意外伤约1.5万人、外被病约1.4万人。中国及其他外国人则患外被病约1.2万人、外伤及意外伤约1.1万人、营养器官类疾病约1.1万人。登记死亡7301人中,日本人为1005人。数据表明,考虑到1917年日本移民仅有2.4万人左右,其享有医疗服务水平远超中国民众。

青岛病院和青岛陆军病院医务人员的合影

1915年9月13日,青岛军政署发布第22号告示,宣布将在海泊町诊疗所内设青岛军政署支那人施疗院,从业者有医生1人、事务员1人、护士2人。1916年12月该院迁至新町分院。延至1916年,日本当局才在青岛病院李村分院设中国人医疗床位,接收中国人入院治疗。

为解决护士不足的问题,日本当局自1921年5月开始在青岛病院和济南医院开办护士教育,经考试合格的日本、中国护士具有与日本国内府县考试合格者同等的资格。

另外,青岛守备军设有专门服务于日军的陆军病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