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高职学校实践教学组织管理

高职学校实践教学组织管理

时间:2023-09-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学校必须采取措施,加强对实践教学的组织与管理。毕业设计在主管校长的领导下,由教务处统一管理和协调,系主任具体负责组织实施。要以系为单位成立毕业设计领导小组,对毕业设计的全过程进行具体的质量管理。

高职学校实践教学组织管理

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不再是理论教学的辅助部分,而是教学任务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学校必须采取措施,加强对实践教学的组织与管理。

一、实验、实训的组织与管理

实验、实训是学校实践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实训的基本任务是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基本训练,使学生了解科学实验的主要过程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以及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主动积极的探索精神,并使学生初步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实验、实训教学工作必须遵循实验教学本身的客观规律,要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必须贯彻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教研室要根据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制订实验、实训教学基本要求,经系主任审核后报教务处备案。实验、实训教学基本要求的主要内容包括:

1.明确制订实验教学基本要求的依据。

2.明确实验教学的形式、方法及实验教材,确定必做与选做实验项目及学时分配。

3.明确本门课程实验在该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

4.规定本门课程实验学生应达到的实验能力与标准。

5.明确本门课程实验讲授哪些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知识。

6.规定实验成绩的考核与评定方法。

在制订实验、实训教学基本要求后,编写实验、实训指导书,经系主任审定后,报教务处备案,并在系里存档。

实验、实训指导人员在实验、实训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要安排具有一定的实验技术、技能和具有较丰富指导经验的人员指导实验、实训,任课教师必须参加指导实验、实训。指导人员应以高度的责任感认真对待实验、实训工作,精心设计实验、实训教学过程,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加强学生的操作技能训练,加强和巩固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实验教学计划表是进行实验教学的基本文件,实验室必须按计划表所列项目开设实验,不得随意改动、减少内容、时数、组数。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实验每组两人,专业课实验根据实验的内容、性质确定每组实验的人数。

指导教师应提前一周将要做的实验项目通知学生,并布置学生按实验指导书进行预习。实验前,实验人员应事先调整、准备好仪器与设备,并试做,以保证实验正常进行。在实验过程中,指导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并耐心指导。

实验结束后,要检查每组的实验数据与结果,指导教师要认真批改实验报告,单独设课的实验要单独考试。

加强实验、实训教学工作的管理和领导是提高实验、实训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各级管理干部都要认真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和管理理论,借鉴国内外的实验、实训教学管理经验,熟悉业务,坚持深入教学第一线,注重调查研究,勇于探索和改革,努力提高实验、实训教学管理水平。

二、职业实践的组织与管理

职业实践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学生参加职业实践是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相结合的重要方式,是提高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是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体现。通过职业实践使学生了解社会、企业现状,接触实际,获得与专业有关的实际知识和技能,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达到培养综合能力的目的。

职业实践主要包括金工实习、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技能训练、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等形式。

(一)实践前的准备

职业实践教学环节由教研室和系负责组织和管理,教务处进行宏观管理与检查。系负责组织制订职业实践教学大纲、教学安排,编写相应的教材、讲义,确定指导教师名单,负责外聘专家的聘请,报教务处审批、备案。(www.daowen.com)

在进行职业实践教学环节前要制订计划、任务书、指导书、考核办法,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充分了解实践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实践。职业实践计划内容包括:实践目的、内容、要求、进度、时间分配;组织分工、指导教师、学生分组;考核标准等。

系要提前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联系,对师生进行思想动员和纪律、安全教育,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二)实践指导

学校应选派有实践经验、有相应职业技能证书的教师指导职业实践,同时从企业中聘请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技术人员参与职业实践的指导工作。要加强职业实践的组织和设计,使职业实践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真实性,让学生置身于现场真实职业环境中,既能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技能,又能使学生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为毕业后迅速“顶岗”奠定基础。

指导教师要深入现场调查研究,进行全程检查指导,及时解决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做好指导记录,结束后要及时做好总结。学生在职业实践期间,要认真写好实践日记,以文字和绘图方式详细记载一切可以编写实践报告的材料,实践结束后,要提交实践报告。

(三)成绩考核

指导教师要对学生的实践质量及实践报告进行综合考核,在实践期间教师要掌握和了解学生完成实践的情况,及时检查实践日记,指导学生编写实践报告。实践结束后,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完成任务的情况和实践报告的质量,综合评定学生,按考核办法和标准评定学生的实践成绩。学生实践报告应作为教学资料在系里存档。

三、毕业设计的组织与管理

毕业设计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最后阶段对学生进行综合的技术应用能力训练的重要环节,是对毕业生所学知识和能力进行综合应用和锻炼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学校必须抓好这个环节,从设计选题到完成的整个过程是培养学生社会能力、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最佳机会。利用这样的机会引导、启发和锻炼学生,不仅可以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培养,而且有助于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

(一)毕业设计的组织

毕业设计一般安排在最后一学期进行,系和教研室应在前一学期做好准备工作。毕业设计在主管校长的领导下,由教务处统一管理和协调,系主任具体负责组织实施。要以系为单位成立毕业设计领导小组,对毕业设计的全过程进行具体的质量管理。毕业设计指导书应由专业教研室经过充分论证,于毕业设计的前一学期提出,经系主任审查后,报教务处备案。毕业设计指导书的主要内容包括选题范围及目的要求、工作程序及内容、各阶段的时间安排、对学生的要求、答辩工作、成绩评定等。

(二)毕业设计的选题

毕业设计应实行产学研结合的开放式方式,要尽可能结合实际任务进行,精心选题是保证毕业设计的重要条件,毕业设计选题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与规格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学校的毕业设计要求与普通高等教育学校有着明显不同,其毕业设计的内容不应是研究、开发和设计类课题,而应该选择有关工艺及装备的设计与改进或产品的制作及现场管理的优化等课题。这样,不仅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为企业解决了许多生产实际问题。

选题工作于毕业设计的前一学期进行,由毕业设计领导小组组织审查筛选,并报系主任批准。选题确定后,由教研室于毕业设计的前一学期末向学生公布,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报课题。

指导教师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进行预设计,指导学生了解选题背景和企业生产现状,搜集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形成初步方案。

(三)毕业(设计)答辩

毕业(设计)答辩不仅可以综合检验毕业生的学习质量,也是训练学生的概括和表达能力、扩大知识视野、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毕业设计工作的过程。因此,学校要组织好毕业(设计)答辩工作,做好最后“收口”工作。

毕业(设计)答辩在主管院(校)长和系主任领导下进行,按专业成立毕业(设计)答辩委员会,负责组织答辩工作,处理答辩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审定学生毕业设计成绩。

答辩前,指导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写好毕业课题说明书,上交有关文本、图纸等资料,符合答辩要求者方可参加答辩。答辩中的提问主要围绕毕业设计的主要内容展开,适当地联系与课题有关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所提问题的深度、广度及分量要按教学要求,由浅入深,并因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异,既坚持教学的质量标准,又要有针对性。答辩过程中,师生要相互尊重,发扬学术民主,允许争论与保留不同学术观点。成绩评定主要依据毕业设计的质量要求、答辩情况和学生在毕业设计中的平时表现,在充分听取指导教师意见的基础上,集体讨论决定或无记名投票表决,以多数意见确定等级,分成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