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北朝时期河北:经济政策促发展,成为北魏分裂中心

北朝时期河北:经济政策促发展,成为北魏分裂中心

时间:2023-09-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经济上实行一系列政策,经济形态由牧狩转变为农耕,土地由分土定居、计口授田到均田制的转变,河北地区的社会经济得到一定的恢复和发展。至此,北魏王朝同时出现了元善见和元修两位皇帝,从而分裂,历史上分别称东魏和西魏。自东汉末年以来几度兴废的邺都再度复兴,成为东魏的政治中心,河北地区也成为东魏北齐的腹地。

北朝时期河北:经济政策促发展,成为北魏分裂中心

淝水之战后,前秦瓦解,代王拓跋珪于386年乘机复国,不久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起初都于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北),398年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次年,称帝,为道武帝。他在位期间,重视发展经济,使鲜卑人分地定居,从事农业生产,重用汉族士大夫,改善民族关系。魏太武帝拓跋焘于423年即位后,连年攻战,431年灭夏国,436年灭北燕,439年灭北凉。结束了自西晋灭亡后北方一百二十余年的战乱纷扰,实现了北中国的统一。

北魏在恢复了统治秩序之后,为吸收汉文化和适应先进的生产方式,在政治上置行台,修直道,建行宫,广封王。在经济上实行一系列政策,经济形态由牧狩转变为农耕,土地由分土定居、计口授田到均田制的转变,河北地区的社会经济得到一定的恢复和发展。

北魏后期,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不断爆发。东魏政权的建立者高欢趁机把持权柄。高欢(496—547年),字贺六浑,勃海蓨(今景县东)人,是鲜卑化的汉人,曾参加杜洛周、葛荣起义军,后降归北魏大将尔朱荣,并收编六镇余部,镇压山东青州的流民起义,任第三镇酋长、晋州刺史。他竭力调和汉胡关系,依靠鲜卑族和汉人世族高门,扩充政治实力。

图3-3 位于磁县的东魏孝静帝陵,民间俗称天子

而北魏王朝,动荡起伏,先是尔朱荣专权,最终被孝庄帝诛杀。接着尔朱荣的侄子尔朱兆进兵洛阳,杀孝庄帝。高欢乘机在信都(今衡水市冀州区)起兵,拥立北魏皇室元朗为帝,改年号中兴。532年正月,高欢占领邺城,元朗进高欢大丞相、柱国大将军、太师。河北一带闻风归附。

随后,高欢直抵京城洛阳,改立元修为孝武帝,自任大丞相、天柱大将军、太师,世袭定州刺史。不久高欢返回邺城,北伐尔朱氏残余势力,而孝武帝身旁近臣常在皇帝面前谗言挑拨。高欢大力收买人心,对前来投奔者一概收留,引起孝武帝猜忌。534年,孝武帝征兵讨伐高欢。高欢则以清君侧为旗号进攻洛阳。孝武帝自知不是高欢的对手,引兵向西投奔占据关中宇文泰

十月,高欢在洛阳立元善见为孝静帝,改元天平,建立东魏政权。至此,北魏王朝同时出现了元善见和元修两位皇帝,从而分裂,历史上分别称东魏和西魏。高欢以洛阳西逼崤陕,南近梁境,迁都邺城。

但邺城历经战乱,已经残破,高欢令仆射高隆之负责新建邺南城。一些方士帮着高欢出谋划策。创建邺南城过程中,他们声称挖出了一只神龟,正如周武王起兵时“河出图,洛出书”一样,是帝王吉兆。于是,在君权神授旗帜下,邺南城就按神龟龟背的造型建造,体现君王神圣,结构严谨、布局合理、殿堂楼阁、豪华奢靡,殿旁有殿,楼后有楼,繁复迷离,不可胜数。自东汉末年以来几度兴废的邺都再度复兴,成为东魏的政治中心,河北地区也成为东魏北齐的腹地。(www.daowen.com)

高欢执政十六年,于550年病死。其子高洋废东魏孝静帝,自立为帝,国号齐,史称北齐,亦称高齐。高洋在位前期勤于政事,以法治国,重用人才,亲自率兵出征,进攻柔然、契丹高丽等国,都大获全胜,创造了出兵几千人、俘虏几十万人的战果,稳定了北部边境,也巩固了北齐的统治。

高洋改革官制,采纳大臣建议,消去州郡建置,降低行政成本。全国官吏减少几万人,贪污腐化大大减少,农民负担也减轻很多。为防止北方游牧民族进攻,农闲季节,高洋征调民工修筑长城,对边疆的稳固起了很大的作用。经过一系列改革,北齐强盛起来。

图3-4 在磁县湾漳北齐文宣帝高洋皇陵发掘的墓室

同时,北齐的农业、盐铁、瓷器制造业都相当发达,尤其是太行山的邢窑、磁州早期瓷窑烧制的釉陶、青釉瓷得到发展。在邺城附近北齐皇家贵族墓中出土的大量彩绘陶俑、青釉瓷器,谱写了一个时代的辉煌,使北齐也成为同陈朝、西魏鼎立的三大政权中最富庶的一家。

图3-5 北齐文宣帝高洋墓的壁画(局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