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山地城市可持续综合交通规划的主要方案

山地城市可持续综合交通规划的主要方案

时间:2023-10-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测算,高峰小时高义口环岛与周边地块的交通出行总量为9 346人次,其中北侧占比6%,南侧占比40%,西侧占比31%,东侧占比23%。其中,西侧和南侧为人流密集出行方向,高峰小时过街人数分别为3 719、2 937人次。图8.3高义口轨道站点人流量分析及设施规划表8.3高义口环道行人过街方案悦居路:考虑悦居路两个出入口距离高义口环道距离较近,并且悦居路沿线开发体量较小,为减少对高义口环道的交通干扰,悦居路实施逆时针单向交通组织。

山地城市可持续综合交通规划的主要方案

1)路网规划

规划范围内城市主干路由两条红线宽度24 m的单向二分路组成;城市次干路道路红线宽度24~26 m;城市支路道路红线宽度20 m;结合道路断面(见图8.1),规划控制两侧人行系统。

图8.1 生态城道路断面

规划道路交通用地面积65.36 ha,占城市建设用地的25.84%;生态城路网总长24.4 km,其中主干道4 km,次干道4.6 km,城市支路15.8 km,按照片区城市用地总面积测算则城市路网密度7.44 km/km2。考虑到片区虽然总用地面积为344 ha,但城市实际建设用地面积252.93 ha,实际路网密度达到9.42 km/km2(见表8.2)。

高义口东西路是片区重要的南北向通道,也是片区唯一承担内外交通转换的通道,交通流量较大,将原有红线较宽的传统主干道撕裂成两个分幅,单条干道承担单向交通功能,道路宽度缩窄、尺度降低,同时节点配合单向交通进出,能减少交叉口的节点冲突点,继而提高道路和节点通行能力;同时原有的传统主干道围合成的超大街区进一步细分成网格化的小型街区,让行人步行直达社区任意位置,方便人行交通出行(见图8.2)。

表8.2 生态城路网指标

图8.2 生态城路网结构演进图

2)TOD规划理念落实

高义口周边集中了生态城的大量商业、商务用地,高义口轨道地铁站是生态城内部交通客流集聚点,也是步行交通需求最为旺盛的区域。根据测算,高峰小时高义口环岛与周边地块的交通出行总量为9 346人次,其中北侧占比6%,南侧占比40%,西侧占比31%,东侧占比23%。其中,西侧和南侧为人流密集出行方向,高峰小时过街人数分别为3 719、2 937人次(见图8.3、表8.3)。

图8.3 高义口轨道站点人流量分析及设施规划

表8.3 高义口环道行人过街方案

悦居路:考虑悦居路两个出入口距离高义口环道距离较近,并且悦居路沿线开发体量较小,为减少对高义口环道的交通干扰,悦居路实施逆时针单向交通组织。

长岭石岗路:长岭石岗路为生态城东部、南部进出通道,考虑右进右出交通组织。

结合生态城周边商业开发以及高义口环道地下停车用地布局,规划控制“P+R”停车设施,规划控制停车泊位200个。

3)城市步道系统规划

按照生态城城市总体规划,生态城用地将划分为“一心三片”,其中“一心”为高义口商务区,“三片”分别为北部、西部、南部的居住用地(见图8.4)。结合各片区主要城市道路功能定位及道路红线宽度,规划独立步道、沿街步道,并形成与其功能匹配的步道断面形式(见图8.5、图8.6)。(www.daowen.com)

图8.4 生态城步道系统功能分区图

按照步行主通道、步行次通道、两江新区规划绿道、补充梯道,根据不同分类和不同功能定位,同时确保各个步行系统之间的有机串联和衔接,形成步行系统规划方案(见图8.7、图8.8、表8.4)。

图8.5 住区独立步道断面

图8.6 住区沿街步道断面图

图8.7 慢行系统总体布局图

表8.4 慢行系统规划控制指标

图8.8 生态城步行系统服务情况

4)交通宁静

对于住区,在开车视距较好的次支路系统,为保障生态城步行出行品质,对部分路口或路段稳静化处理,采取收窄路口、彩色人行斑马线等方式,生态城内总计规划控制路口51处(见图8.9);同时,在住区内,对于相交道路纵坡超过3%的次支路,设置减速转盘、安全系统(见图8.10)。

图8.9 生态城内部交叉口组织形式

图8.10 交通稳静化处理示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