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综合交通枢纽规划与实践:以重庆西站和黄山北站为例

中国综合交通枢纽规划与实践:以重庆西站和黄山北站为例

时间:2023-10-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综合交通枢纽数量的增长是中国未来交通系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突出特征。国家发改委于2013年3月7日印发了《促进综合交通枢纽发展的指导意见》,对中国目前综合交通枢纽设计和建设中所存在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总结,其中包括规划设计不统一、建设时序不同步、运营管理不协调、方式衔接不顺畅等问题。本章以重庆西站、黄山北站为例,探讨枢纽的交通规划设计。

中国综合交通枢纽规划与实践:以重庆西站和黄山北站为例

综合交通枢纽数量的增长是中国未来交通系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突出特征。伴随着综合交通枢纽数量的锐增,枢纽的客流规模也将持续膨胀。与此同时,乘客对交通出行环境、出行质量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随着“以人为本”落实到设计生产的第一线,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设计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国家发改委于2013年3月7日印发了《促进综合交通枢纽发展的指导意见》,对中国目前综合交通枢纽设计和建设中所存在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总结,其中包括规划设计不统一、建设时序不同步、运营管理不协调、方式衔接不顺畅等问题。

在枢纽建筑设计过程中,建筑师往往没有从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角度来充分考虑枢纽在城市发展中的功能定位,对枢纽的“多种交通方式换乘衔接,且具有较高瞬时人流和车流密度”的特点掌握不准确,缺乏严谨科学的分析手段而导致无法实现枢纽内部简单、清晰、快捷的交通流线,无法使乘客获得“无缝换乘”的高品质感受。同时,没有充分认识枢纽作为交通建筑体的功能特性,使得枢纽各个功能区(公交、长途、停车库等)的等级和规模不合理,整体布局不合理,导致在投入使用后车行交通出入衔接不顺畅,枢纽内部行人换乘不便捷,人行和车行设施规模不合理(导致交通瓶颈、安全性差或者投资浪费)等一系列的问题,枢纽无法充分发挥应有的“枢纽对外集散便捷、枢纽内部衔接顺畅,带动周边经济发展”的作用。(www.daowen.com)

本章以重庆西站、黄山北站为例,探讨枢纽的交通规划设计。借助国际先进的车行、人行微观仿真软件对不同规划设计方案进行深入测试、评估和优化,充分确保枢纽规划设计的实用性、前瞻性以及投资合理性,使其成为城市亮点和门户名片,发挥其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