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研究:中国高教投资结构及优化

研究:中国高教投资结构及优化

时间:2023-10-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4]笔者认为,这种按照投资主体的分类,对于研究高等教育投资来源问题意义重大,但如何结合中国国情,对具体的投资主体进行研究则还有待进一步深化。各个国家对高等教育投资来源的统计方式是不一样的,中国主要分为预算内高等教育经费和预算外高等教育经费。

研究:中国高教投资结构及优化

根据上述概念界定,笔者认为高等教育投资结构可以分为高等教育投资来源结构和高等教育投资支出结构两类。

(1) 高等教育投资来源结构: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根据高等教育发展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总体份额的构成比例。常见的分类标准和具体内容有:

①按照投资主体分。近年来,高等教育投资主体日益呈现多元化趋势,按照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的代表人物布鲁斯·约翰斯通的观点,高等教育投资主体包括四个方面,即政府(纳税人)、学生家长、学生本人和社会事业(私人) 捐赠。[13]中国著名教育经济学家范先佐教授研究认为,中国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形成了国家财政收入、企业收入、劳动者个人收入三部分,普通高等教育投资按照投资主体来分,基本上也由这三者分担,即政府教育投资、企业教育投资和个人家庭投资。[14]笔者认为,这种按照投资主体的分类,对于研究高等教育投资来源问题意义重大,但如何结合中国国情,对具体的投资主体进行研究则还有待进一步深化。

②按照统计口径分。各个国家对高等教育投资来源的统计方式是不一样的,中国主要分为预算内高等教育经费和预算外高等教育经费。预算内高等教育经费,主要是指由政府财政拨款的经费; 预算外高等教育经费,主要包括各级政府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社会服务、校办产业和勤工俭学收入中用于教育的经费,企业办学经费,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经费,社会捐(集) 资经费,学费、杂费及其他教育经费。[15]中国教育年鉴》 等资料,按照这种统计口径提供了逐年的具体数据,能够为我们深入分析高等教育投资来源奠定坚实基础。这是一种具有较高研究价值的分类标准。

(2) 高等教育投资支出结构: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根据高等教育发展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不同层次、不同地域、不同学科等方面的分配比例。从中国现实情况来看,支出结构一般可再进行细分,常见的分类标准和具体内容有:

①按照学历层次分,可分为高职高专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层次的投资结构,也称为高等教育投资支出的层次结构。

②按照地域范围分,可分为各省、市、自治区的投资结构,也称为高等教育投资支出的地域结构。(www.daowen.com)

③按照学科类型分,可分为工学理学文学、农学、医学、法学、经济学等学科投资结构,也称为高等教育投资支出的科类结构。

④按照办学形式分,可分为普通高等学校、职业高等学校、成人高等学校的投资结构,也称为高等教育投资支出的形式结构。

⑤按照使用方向分,可分为教育事业费(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教育基本建设费的投资结构,也称为高等教育投资支出的使用结构。教育事业费,是指高等教育投资中用于教育事业的经常性经费; 基本建设费,是用于高等教育的固定资产投资。

除上述五种常见的分类之外,还可以按照院校类型进行划分,可分为985 院校、211 院校、其他院校或综合类大学、理工类院校、师范类院校等的投资结构。因为这些院校的分类可能会存在一定的交叉,只有部分学者为研究特定问题才采用这种分类标准。

有些学者在研究某一地区,如江西省、湖南省等区域高等教育投资结构时,也实际上参照上述标准,再进行了一些更为精细的分类,但基本标准和分类情况总体是类似的。笔者在后面的研究中,也将主要按照高等教育投资来源、支出结构来进行,并对一些具体子项目结合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以期提出优化的路径选择和政策建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