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创新与加强的成果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创新与加强的成果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三贴近”入手改进和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武世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我们党宣传思想工作长期实践的总结。(二)“三贴近”是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突破口随着时代的变化和高等教育的飞跃发展,高校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适应新形势、开创新局面,必须从“三贴近”入手。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创新与加强的成果

从“三贴近”入手改进和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

武世铎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我们党宣传思想工作长期实践的总结。李长春同志指出: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宣传思想工作的必然要求,是宣传思想工作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的根本实现途径,是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突破口,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原则。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就要从“三贴近”入手,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师生,在做实、做深、做活上下功夫。

一、深刻领会“三贴近”的丰富内涵

(一)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中坚持“三贴近”,就要贴近高校实际和学校中心工作

宣传思想工作要立足高校改革发展实际,真实反映高校在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教学科研、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后勤管理、对外交流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新成绩、新发展,更好地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服务。具体来说,宣传思想工作要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提供精神动力,凝聚人心、鼓舞斗志,促进学校的改革发展。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通过宣传学校的改革、发展的成就、前景和目标,宣传学校的先进典型,从而在学校形成一个激励广大师生员工的工作热情的良好氛围,增强师生员工的凝聚力,同心同德,团结一致,为学校的改革发展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中坚持“三贴近”,就要贴近高校校园生活

宣传思想工作要做深、做活,就必须深入到广大师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做到入情入理,充满生活色彩,富有生活气息。要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就要以高校生活为源泉,忠实地反映和表现校园生活,不能闭门造车;就要抓住生活的本质和丰富的校园生活内容,而不能停留在简单的说教上;还要求我们必须跟上生活变化的新节奏,传递生活变化的新信息,满足师生员工精神文化生活的新需求。

(三)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中坚持“三贴近”,就要贴近师生

宣传思想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要取得实效,就要考虑受众的心理,就必须贴近师生需要,更好地代表最广大师生群众的根本利益。贴近师生,就是要想师生之所想,急师生之所急,办师生之所盼,充分体现师生意愿,把握师生脉搏,说师生想说的话,讲师生能懂的话,为师生提供想看爱看、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产品。要多联系、多宣传广大师生群众身边的事例,多反映广大师生群众的切身感受,多运用广大师生群众熟悉的语言,多用广大师生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多报道有实在内容、有新闻价值的事情,使宣传思想工作更加可亲可信、深入人心。要深入到学校教学科研第一线,把镜头对准基层,把版面留给师生,讲求时效性,增加信息量,关注热点问题,反映师生呼声,实行正确的舆论监督,推动学校实际工作。

二、不断深化对“三贴近”重要意义的认识

(一)“三贴近”是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宣传思想工作的必然要求

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中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只有做到“三贴近”,宣传思想工作才能更好地服从服务于高校培养人才的中心工作,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师生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广大师生的精神力量,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把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要求落到实处。(www.daowen.com)

(二)“三贴近”是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突破口

随着时代的变化和高等教育的飞跃发展,高校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适应新形势、开创新局面,必须从“三贴近”入手。抓住“三贴近”,就能推动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切从实际出发,找准有效解决存在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为宣传思想工作奠定更加坚实的群众基础。抓住了“三贴近”,就能使理论研究紧紧围绕高校人才培养的实际回答现实问题,不断实现理论创新,使理论宣传紧紧围绕广大群众的思想实际解疑释惑,更好地实现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抓住了“三贴近”,就能在新闻宣传上把体现党的意志和反映广大师生群众的心声结合起来,从广大师生群众的实际需要出发,更好地实现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抓住了“三贴近”,就能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把继承和创新结合起来,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加可亲可信、入情入理,更好地实现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抓住了“三贴近”,就能把弘扬主旋律和提倡多样化结合起来,做到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统一,满足广大师生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更好地实现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三)“三贴近”是宣传思想工作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的根本实现途径

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是宣传思想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必然要求。做到“三贴近”,就能使宣传思想工作从实际出发,适应形势的变化和实践的要求,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有的放矢,取得实效;就能使宣传思想工作扎根现实生活,从生活中汲取营养,与时俱进,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就能使宣传思想工作把广大师生的思想实际和广大师生需求作为第一信号,紧扣广大师生思想脉搏,吸引广大师生参与,引起广大师生共鸣,实实在在为广大师生讲话,得到广大师生的拥护和信任;就能使宣传思想工作充分体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弘扬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如果脱离实际、脱离生活、脱离师生,宣传思想工作就丧失了根基,就会显得苍白无力,陷入形式主义和“自娱自乐”之中。

三、坚持“三贴近”,提高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实效性

(一)增强宣传工作的创新性和说服力

高校是知识云集和传播先进文化的场所,作为高校宣传部门,要坚持“三贴近”,首先必须加强学习。不仅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牢牢把握宣传工作的方向,而且要学习现代科学知识和业务知识,不断增强宣传工作的创新性和说服力。理论工作在宣传思想工作中具有基础性作用。创新是理论工作的生命,实践是理论创新的源泉。理论创新,对高校宣传部门而言,更多的是贯彻中央方针政策的理论研究,围绕学校党委行政决策的理论研究,针对学校生活中新情况新问题的理论研究。从现实来看,我们的理论研究还存在“供需”对接不够、思想穿透力不强、成果应用性较差等问题。因此,必须加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研究和宣传,按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校园的新思路,结合实际推动理论创新,不断增强理论的说服力。要自觉深入实践、深入院系、深入师生,善于从学校生活和现实矛盾中寻找题目,从新生事物中把握趋势,从习以为常的事情中发现问题,从师生的言行表露中捕捉诉求,在关注现实、服务师生、指导实践中推动理论创新。

(二)增强舆论工作的导向性和感召力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现代社会,宣传舆论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能不能把宣传舆论工作抓在手上,关系人心向背,关系事业兴衰,关系党的执政地位。”为此,我们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弘扬时代主旋律,以正确的舆论去引导师生、感召师生。要坚持先进性的要求,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统领和指导我们的工作,明晰是非界限,明确优劣标准,坚持正确导向,促进健康发展。高校是育人的场所,舆论导向尤为重要,在宣传工作中,要保持头脑清醒,准确把握我们所宣传的是先进生产力还是落后生产力、是先进健康文化还是落后腐朽文化,所代表的是广大师生的根本利益还是少数人的利益,决不能用自己的好恶去代替正确的导向,用过时的观点去解读当今的问题,用虚假的表象去误导不良的倾向。要营造有利发展的氛围,积极宣传先进的思想、科学的发展理念,着力营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良好氛围;具体阐释党委行政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着力营造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的良好氛围;关注广大师生群众的利益,把师生关心的问题讲明白,把前进中面临的困难说清楚,引导师生员工正确对待改革中的利益调整,着力营造倍加珍视团结、倍加维护稳定的良好氛围。宣传引导舆论,舆论影响大局。宣传舆论工作必须讲大局、讲原则、讲纪律,把好关、把好度,切实做到“帮忙不添乱,鼓劲不泄气”。在工作中要善于抓典型,利用典型的闪光之处来教育师生。要教育引导宣传工作者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严谨的工作作风。要发挥好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橱窗等各种媒体的导向性和感召力,紧紧围绕学校的教学科研中的大事要事,重点宣传学科建设、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方面的新举措、新动态、新成就、新典型、新风气等。如校报推出了“教学成果巡礼、博导风采、教书育人之歌”等专栏;我校陕西省教学名师郝华宁创新教学方法,效果好,校广电中心经过多次在课堂跟拍,课下采访,精心制作了专辑电视片《教学名师郝华宁》获得了师生热烈好评,有力地促进了我校“三育人”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和凝聚力

宣传思想工作本质上是做人的工作,目的是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形成共同的思想基础。宣传思想工作体现党和政府的意志和主张,具有政治性;思想工作主要是解疑释惑、疏导情绪、化解矛盾,具有广泛性。实践中,既不能忽视原则去淡化甚至抽掉应有的政治内容,又不能一概用政治标准去对待一般性的思想认识问题。要突出理想信念这个核心和思想道德这个基础,把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既加强反映时代精神、适应实践要求的新理论和新知识的学习教育;又立足群众需求,带着责任和感情做工作,及时解决他们的思想疑虑和现实问题。要区别对象的层次性,根据不同对象提出不同要求、明晰不同内容、解决不同问题。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思想问题总是与具体的现实问题相联系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与校风、教风和学风结合起来,与解决现实问题结合起来,融于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各个方面的发展目标、工作任务中,融于每一个师生个人的具体教学工作岗位和学习生活中。尤其要关注舆论,注意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正确引导师生的热点、难点问题,坚持正面教育宣传的方针。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及时、准确地把握基层变化的、复杂多样的情况,才能做到切实有效,发挥宣传思想工作应有的作用和威力。2003年以来,为深入了解我校师生员工的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宣传部进行了5次思想状况专题调查,针对广大师生员工普遍关注的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后勤服务、集资建房、工资待遇、提高职工子女借读费等热点、难点、焦点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提出了有针对性、创新性的对策,督促有关部门改进工作,并向党委呈报了5份共计10万多字的调查报告,为学校今后的发展和领导决策提供了比较详实的材料和科学依据,得到校党委的充分肯定,也受到省委组织部、省委教育工委的好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毕业生就业等始终是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我们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深入学生中去,与学生交朋友,了解学生思想,倾听学生意见,反映学生呼声,寻求与青年学生思想上的互动点、共鸣点,拉近宣传思想工作与青年学生的距离。毕业生双选会时,我们推陈出新,改变了以往只说好话,不注重暴露问题的做法,根据用人单位从工作实际中对我校在人才培养目标设定、教材使用等方面提出的意见,拍摄了《又是一年双选时》的专题电视片,在全校教师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教学和学风建设质量的提高。

宣传思想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高校宣传部门只有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在各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下,始终坚持落实“三贴近”,贯彻以人为本原则,才能增强宣传工作的创新性和说服力,增强舆论工作的导向性和感召力,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和凝聚力,为推进学校的改革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思想基础,营造和谐的舆论氛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