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汉代石刻艺术的成就及经典作品

汉代石刻艺术的成就及经典作品

时间:2024-04-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石刻汉代雕塑艺术的新成就,突出地表现在大型石刻作品上。霍去病墓石雕是汉代石刻艺术的经典,被中外雕刻美学界称为“千古绝品”。这项纪念碑群雕的主体是马踏匈奴石刻。这是四川发现的最早一座大型圆雕人像,是我国古代石刻艺术的优秀作品之一。此外,陕西咸阳沈家村出土的1对石兽、山东嘉祥武氏祠的1对石狮、四川芦山杨君墓石狮及雅安姚桥高颐墓石辟邪等,均属东汉晚期的优秀石刻。

汉代石刻艺术的成就及经典作品

第一节 石 刻

汉代雕塑艺术的新成就,突出地表现在大型石刻作品上。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一对大型石刻,是西安市长安区常家庄的牵牛石像和斗门镇内的织女石像,两者东西相隔约3公里。据《汉书·武帝纪》记载,它们是汉武帝元狩三年(前120年)在上林苑“发谪吏穿昆明池”时雕造的,按左牵牛、右织女的形式,设置在昆明池东西两岸,故而又称汉昆明池石刻。牵牛石像高2.58米,右手置胸前,左手贴腹,作跽坐状;织女石像高2.28米,作笼袖姿态。这组石刻取材于牛郎织女神话故事,均用花岗岩雕成,石像形体高大,是我国早期园林装饰雕塑的代表。

另一组著名的西汉大型石刻,是陕西省兴平市的汉武帝茂陵陪葬墓霍去病墓上的石刻,系元狩六年少府属官“左司空”署内的石匠所雕造。霍去病墓石雕是汉代石刻艺术的经典,被中外雕刻美学界称为“千古绝品”。郭沫若认为:“霍去病墓石刻是国粹。”

作者运用循石造型方法,将圆雕、浮雕、线刻等技法融为一体,按照石材原有的形状、特质,顺其自然,以关键部位细雕、其他部位略雕的浪漫主义写意方法,突出对象的神态和动感,给后人留下了一组年代最早、数量最多、风格粗犷古朴、气势豪放的陵墓石雕艺术珍品,使作品兼有写实与写意的风格。现存作品有立马、卧马、跃马、卧虎、卧象、石蛙、石鱼、石蟾、卧牛、野猪野人、野人搏熊、母牛舐犊等14件,另有题铭刻石2块。原先皆散置于墓冢周围,现集中陈列在霍去病墓前东西两廊内。这一批石刻形象以恰到好处、足以表现客体特征为度,决不作自然主义的过多雕镂,从而加强了作品的整体感和力度感,堪称“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1]的杰出代表。

这项纪念碑群雕的主体是马踏匈奴石刻。在这件高1.68米的主题雕刻中,作者运用寓意手法,以一匹器宇轩昂、傲然卓立的战马来象征骠骑将军。以战马将侵略者践踏在地的典型情节,来赞颂骠骑将军霍去病在抗击匈奴战争中建树的奇功;那仰面朝天的失败者,手中握有弓箭,尚未放下武器,这就是告诫人民切不可放松警惕。这件作品的外轮廓,雕刻得极其准确有力,马头到马背部分,作了大起大落的处理,形象十分醒目。总之,马踏匈奴石刻是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统一的典范,是西汉纪念碑雕刻取得划时代成就的标志。还有一跃马,高1.5米,长2.4米。这件大型石刻,将马的体形与石的天然形状配合得十分妥帖,有巧夺造化之妙。马的胸前用“分层减地”法雕琢成型,其他部位则运用线刻技法,用刀活脱娴熟,准确而生动,惟妙惟肖地表现了一匹骏马腾跃时的一刹那间动作。

霍去病墓石刻,乍一看,似乎就是一堆石头,当年的雕刻工匠在众多的自然石料中选择,因势象形,因材施雕,刀法简洁洗练,造型朴拙粗放。看那些鱼、蟾、蛙,基本保留了原石的外形和粗糙的质感,只是在关键部位稍加雕镌,寥寥数刀,就成了眼、鼻、嘴,石头点化成了生命。舍繁就简,浑然天成,在我国石刻雕塑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现存两汉大型石刻,还有咸阳石桥乡出土的石蹲虎、山西安邑出土的石走虎、青海海晏出土的石虎座,出土于建章宫太液池的石鲸鱼等。

图三十六 马踏匈奴(www.daowen.com)

东汉大型石刻,以四川省灌县都江堰出土建宁元年(168年)雕刻的李冰石像最为重要,石像高2.9米,形貌雍容大度。面部肌肉丰满,微带笑容,神态自然。身穿长衣,腰间束带。两手袖在胸前,衣袖宽大下垂。双脚前部露出衣外。整个石像造型粗壮稳重,雕刻朴实洗练,线条简洁有力,惟头部比例略大。这是四川发现的最早一座大型圆雕人像,是我国古代石刻艺术的优秀作品之一。

图三十七 东汉石刻辟邪

属石翁仲性质者,有安帝元初(114—120年)年间雕刻的河南登封中岳庙前1对石人,作夹道而立、拱手拄剑状,用方柱形石材雕成,形貌朴拙。今存曲阜孔庙的2件石人,高约2.54米,雕造于桓帝时期(147—167年),胸襟前分别有“汉故乐安太守□君亭长”和“府门之卒”篆书刻铭,神态肃穆恭谨。江苏东海昌梨水库1号墓的妇女抱婴蜀柱、山东安丘董家庄画像石墓的多人物高浮雕蜀柱,其形体虽略小于上述石刻人像,而生动活泼程度过之。

东汉石俑以河北望都2号墓出土光和五年(182年)雕刻的骑马石俑最为出色,通高0.79厘米,刻画一位买鱼沽酒、骑马而归者怡然自得的神态,马腹与基座之间作镂空处理,显示圆雕技艺益趋成熟。四川省出土东汉石俑较多,其中重庆江北区鹅石堡东汉墓出土3件伎乐石俑,姿态或坐或立,以刀法简洁、形象生动见称;峨眉双福乡出土农夫、部曲、伎乐等石俑,以形象丰满、神态淳朴见长;芦山石马坝出土2件镇墓石俑,或持锸执箕,或执斧捉蛇,以形貌狰狞为特色。

东汉石刻艺术的成就还体现在造型劲健的大型动物雕刻上。山东临沂石羊岭出土的1对石羊,高0.95米,用矩形石材雕成,胸前分别镌刻“永和五年”(140年)、“孝子孙侯”、“孙仲乔所作羊”等隶书刻铭,形象古朴典雅,富有装饰趣味。雕造于桓帝延熹(158—167年)年间的汉汝南太守宗资墓石天禄与石辟邪,高约1.65米,虽遭风化剥蚀,仍具挺拔豪迈之气势。河南洛阳孙旗屯出土的石天禄与石辟邪,高1.09米,身长1.66米,躯体矫健,神态威猛,保存状况最佳。此外,陕西咸阳沈家村出土的1对石兽、山东嘉祥武氏祠的1对石狮、四川芦山杨君墓石狮及雅安姚桥高颐墓石辟邪等,均属东汉晚期的优秀石刻。

还有陕西省城固县饶家营汉博望侯张骞墓前的1对石虎,雕造于东汉年间,虽已严重风化,犹存雄健姿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