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现代职业教育的教育观:重构组织形式

现代职业教育的教育观:重构组织形式

时间:2024-04-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重构组织形式现代职业教育的教育观认为,学习过程的组织是社会组织的子系统,伴随着经济结构、技术手段、劳动组织的演变,职业教育学习过程的组织经历了多方面、多层次的发展与变化。我们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的变革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实现多种形式的配合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从个别教学、集体教学,再到个别与集体相结合的综合化、多样化形式。一般来说,它比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更加灵活多样。

现代职业教育的教育观:重构组织形式

(三)重构组织形式

现代职业教育的教育观认为,学习过程的组织是社会组织的子系统,伴随着经济结构、技术手段、劳动组织的演变,职业教育学习过程的组织经历了多方面、多层次的发展与变化。

1.变革传统教学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的制度和程序实现的协调教学的结构形式。它涉及三个方面:一定的师生互动方式、特殊的时空安排和教学因素的某种组合。我们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的变革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1)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

传统的观点认为,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模式,但在职业教学中,以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的模式必须突破。这就是温家宝总理指出的,要改变传统的以学校课堂为中心的做法,职业教育的课堂有些要设在学校,有些可以设在工厂车间,服务场所和田间地头。当然,我们也无法否认课堂教学在提高教学效率、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集体教育作用方面的优势,所以必须完善它的具体形式,即在“一体化”教室上灵活地采取集体教学、班内分组活动教学和班内个别化指导教学。

(2)实现多种形式的配合

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从个别教学、集体教学,再到个别与集体相结合的综合化、多样化形式。我们根据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特征,针对课堂的空间局限和对学生发展的负面效应,设计、实施了一系列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其中主要有课外的活动教学和现场教学两种。

与课堂教学相比,课外的活动教学有两个突出特征。第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第二,体现主体活动的多样性。活动的多样性通常有班组活动、社团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一般来说,它比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更加灵活多样。总体上以分组活动为主(如学科小组、科技小组、艺术小组、体育小组、家政小组等),辅之以班级活动和个人活动。各种形式的活动与不同的活动内容结合,构成多类型、多层次、丰富多彩的课外教学体系。

现场教学与课堂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和内容的需要选择课题,为配合课堂教学把一个班或几个班级的学生带到野外、工厂、农村、社区,与现场有关人员共同进行教学,以应用、拓展、验证课堂内学的书本知识或为学习有关知识积累感性经验。

(3)适应改革发展的趋势

为了适应职业教育的教学组织形式发展走向综合、注重差异和多样并举的趋势,我们在实践中形成了四点要求:课堂教学同实践活动、综合学习相匹配,集体学习同分组学习、个体学习相融合,同步教学同分层递进、分类指导相兼顾,常规学习同个性化学习、开放性学习相统筹。

2.走向工作场所学习

在过去的10多年间,“工作场的学习”在西方国家已经成为一个理论和实践都很关注的领域。“工作场的学习”的概念有多种定义,如比利特(Billett,1993)认为,工作场的学习是一种在参与真实任务、并获得熟练成员直接或间接指导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的途径。(32)显然,职校学生的社会服务是一种“工作场的学习”。

(1)选择工作相关的类型

工作相关的学习,指的是在职业教育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不同学习内容的选取,与工作过程及工作对象相关。这一常用的概念包含两层意思:①学习是一个空间或时间的概念,是在时空和任务都被明确界定的工作领域里进行的;②学习是一个范畴或类型的概念,是在整体上与过程中的工作和学习关联的。

近年来,“工作相关的学习”又出现了一些创新的、指向工作岗位的学习过程组织类型。(33)

①工作整合型学习,指的是学习地点与工作地点是统一的,学习与工作岗位或工作过程紧密联系。工作整合型学习也称为集成型学习形式。

②工作关联型学习,指的是学习地点与工作地点是分离的,但在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一个直接的空间上与组织上的联系。

③工作导向型学习,指的是学习地点与工作地点是独立的,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故在学习地点里的学习内容是指向工作的,企图以尽可能真实的工作结构来学习。

(2)发挥双重指导的作用

作为实践教学的一种途径,工作本位学习是一种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完全融合的课程。工作即课程,课程即工作,学生即学徒。学徒学习基本上是由他们与师傅、与新的情境要素、与工作进展的相互作用构成的。这种学习显然与课堂学习有本质的不同。

研究报告指出,学徒们认为,最为有效的学习途径是“工作中的优点和缺点被指出来”以及“实践过程中有指导”这两项,而效果最差的学习途径是“仔细观察其他学徒完成任务”。可见,工作场所学习的过程中绝对不能忽视师傅的指导作用。这种指导性的教学应当确保个体有计划、有目的地获得理论知识和经验知识;有机会从事真实的任务,并与其他成员相互作用;通过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有机会发展个体批评的和理智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动作技能;通过师傅的指导,有机会提高个体的思维与理解能力。(34)

为了在服务育人中加强学习指导,我们建立了“双重指导”的制度,即:学院专任教师同企业的管理人员、技术骨干或能工巧匠组成教学团队,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密切配合,对学生学习、实践进行各有侧重的指导。(www.daowen.com)

(3)探索弹性教学的形式

一般说来,工作本位学习课程没有固定的大纲、核心内容或重要的学科知识。在工作本位学习课程中,行动是把课程组织到一起的框架。因此,工作本位学习是一种高弹性的课程。

现代化的社会生产非常复杂,工作场地的环境也很复杂,学习者要在工作场地中学会学习,认知学徒制是非常必要的方式。它能够有效地应用于工作场地的学习之中,具有如下特点(35)

①真实性。学习的内容、任务蕴涵于现实场景中。这反映了学习的知识或技能在真实世界中产生的作用与价值。

同一性。在一定程度上,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就是学习者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

关联性。学习者能够把他们的思考与所学的内容联系起来。

④反思性。学习者能够反思自己的行为表现,并与他人的表现相比较。

⑤周期性。通过重复计划、行动、反思的周期,学习持续不断地进行。

⑥多媒介性。在学习中可以最大限度地使用每一种媒介或工具。

进一步的研究还总结出实施弹性教学或培训的一些关键策略。首先,目标和任务对工作场的学习很重要。其次,社会互动对弹性教学非常关键。再次,在弹性教学中,学习者的学习应是自我指导和自我负责的。最后,弹性教学应当正确使用计算机与网络。

3.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把工作过程设计成学习过程是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实施的基本原理,这种学习称为实践性学习。实践性学习可以在工作情境中进行,也可以在学校情境中进行;前者即工作本位学习,后者即学校本位学习。实现这两种学习的有机结合,需要构建一个实践教学的体系。

(1)统合实践环节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

我们在操作上的总体思路是:以职业岗位核心技能培养为目标,以课程体系要求为依据,以教学模式变革为主线来开展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基地的功能要实现四个结合,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课程实训与综合实训有机结合,仿真模拟与实际操作有机结合,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有机结合。积极探索以产养学、多方投资、市场经营的校企合作建设新模式,实现实训基地效能最大化、教学成果最优化和社会效益综合化。各专业都要系统设计实验、实训和实习的有效运用和科学匹配方案,注重“仿真”与“全真”教学环境的交融与配合,认真进行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努力把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成现代农业新技术的展示基地、培训基地、试验基地、研发基地和创业基地。

(2)确定工作重点

为了构建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实践教学体系,我们从职业能力目标、技能训练课程(内容)、保障和运行机制三个层面来操作,以“基本技能训练、实验、教学实习、综合实训、社会服务、毕业(生产)实习(设计)”的递进训练予以落实。

在具体的工作环节上,“实验”要强化自主设计、动手操作和尝试探索,为“实训”和“实习”奠定基础和做好“预热”;要处理好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的关系,“在学习与生产这对关系上,校外实训基地是学习依附于生产,而校内实训基地则是生产依附于学习,因此这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学习。校外实训基地不能取代校内实训基地。”因此,要以“实训”为纽带,统合技术理论、实践能力和操作熟练的要求,设计和编制知识与技能相互结合的“学习包”,开展有计划、高效率的训练。要把“实训”中获得的基本技术应用于具体的、综合性的职业情境,就必须抓好“实习”,无论是半工半读、顶岗劳动或社会服务,都要统筹规划、系统指导和细化管理。

(3)加强质量控制

实践教学具有极强的开放性和灵动性,必须加强质量控制。

一是从过程入手、控制质量。结果总是在过程中产生的,保证质量就需要对质量形成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我们主要是从教育工作过程的三个环节上来做细管理的,首先是建立工作指导制度,实施预前调控;其次是建立工作汇报制度,实施同步调控;再次是建立工作总结制度,实施反馈调控。

二是从规范入手、维护质量。在全面推进学校质量管理、做好学校工作机构职能调整和管理制度创新的前提下,我们重点抓了以实践教学为中心的管理制度建设,力争对实验、实训、实习工作领域“全覆盖”,形成相互衔接、相互支撑的规范体系。

三是从督导入手、保证质量。督导是学校实施质量管理最重要的工作机制,我们要求学校督导工作介入实践教学的全过程,明确主要职责,细化督查内容,把重点放在发现经验与问题、进行总结与诊断、做好指导与回馈上,真正发挥监控与保证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