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中国大陆学术界开始较多地接触和了解官僚制(科层制)理论是在改革开放后的20世纪80年代。这一理论对学术界,尤其是对政治学和公共行政学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提供了一种从中观层面了解组织,进而发现组织内部的特征以及组织与社会环境之间关系的方法。自马克斯·韦伯开创了这一经典理论后,西方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层出不穷,成果累累。相形之下,我们在这方面的研究则显得比较薄弱,尽管这是公共行政学一个具有持久魅力的研究领域。刘圣中博士的著作《当代中国公共行政的组织基础:组织社会学视野的分析》的出版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因为这是一部运用西方理论进行本土研究并得出一些原创性结论的较为成功的作品,并在相当程度上开创了对中国政府体制和组织结构以及行政功能的有深度的研究。
科层制理论最大的特点是运用组织社会分析的方法来解析巨型组织,特别是国家政府的组织结构及其功能。这一理论对组织的要素,如组织内部的制度设计、权力划分、责任分配、职位设置、组织层级、组织目标、组织人员、组织文化以及组织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等进行了深入的探究,揭开了巨型组织的内幕。马克斯·韦伯作为这一理论的开创者,在概括了三种权威的类型之后,基于法理性权威的理论总结出了科层制的制度化、等级化、非人格化、专业化四个基本特征。作为法理型组织,科层制是一种理想的模型,这一模型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标准,即如何按照法理权威的原则,按照理性制度的要求,运用理性力量来设计和规划政府组织的内部要素、结构关系和等级秩序,以及组织运作过程和功能展现。这样的组织可以符合合理化的要求,达到效率最大化的目的。这一理论在西方学术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至于组织社会学学科的建立,以及后来的新制度主义理论都受益于此。
刘圣中博士的《当代中国公共行政的组织基础:组织社会学视野的分析》一书是在其博士论文基础上补充完善而成的。作为他的博士论文指导老师,对其研究过程我非常清楚。从最初的确定选题到后面的中期研究,他一直向我询问,我们在一起探讨和深究,最终经过他自己的辛苦研究和写作,终于完成了20多万字的论文。我对他的工作感到无比的欣慰,也为他的研究成果感到高兴。正如前面指出的,对当代中国公共行政学研究来说,这是一篇具有一定开创性的研究论文。尽管尤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方面的研究也有一定的成果,但是,专门运用这一理论,并结合组织社会学的最新成果来深入透彻分析当代中国公共行政最核心的两大组织体系(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就我所知道的情况来看,刘圣中还是第一个。由于他的很多研究都是基于第一手的英文文献展开的(因为中文研究成果相当匮乏),他在研究过程中所发现的西方学术思想、理论和结论在国内都难以觅其踪迹。仅从这一点看,这部著作的开创性是显而易见的。
更重要的是,作者基于这种理论方法,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开创性地提出了自己的核心概念,并运用这些概念比较恰当地分析了中国公共行政的组织状况。其研究结论富有启发,也站得住脚,有很强的说服力。作者最核心的概念是一元双塔体制,所谓一元是指一个核心,即中国共产党;而双塔是指两个金字塔般的科层体系,即党的科层体系和政府的科层体系。这一概念既抓住了中国公共行政的真正核心所在,同时也准确地概括出了组织关系和结构。围绕这一概念,他还提出了政党整合、依附性科层体系、不确定性、意识形态化、一体化行政、行政热、部门-地方-经济实体非正式同盟等概念。这些概念都具有很强的创新性(有的前人提出过,但他作了重新解释;有的是空白,他独创性地提出来了),很好地构建了一个比较科学的理论框架,并对中国公共行政的现实问题作了新鲜而深入的阐释和分析。本书的逻辑性很强,根据一个核心概念,逐层深入,由内而外,层层剥笋般地揭示了当今中国公共行政存在的一体化、行政热、地方保护主义、非正式同盟腐败等焦点问题,比较令人信服地作了深入浅出的解释。当然,本书的重点在于对现实问题的阐释,而不是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合理对策。所以,本书在结尾部分相对比较薄弱,着墨不多。当然,学术研究不一定要为问题提供答案。详细而具体地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或许是作者下一步的工作。
本书从完成到出版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有八年多了。刘圣中也从最初的一名博士生成为大学的副教授。这些年来,他一直在学术园地里辛勤地耕耘,成果累累。本书的出版,又是一个引人注目的成果。作为他的指导老师,我感到由衷的高兴。正如前面所说的,官僚制是行政学研究的一个具有永恒魅力的领域。刘圣中既然已经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中作出了几倍于他人的努力并取得了不凡的成果,我希望他能够在这一领域中继续探究下去,能够深入第一线,做一些实地调研。在这些实地调研数据和材料的基础上结合前面的研究,可能会得出更加准确和更加细致的有关中国政府组织体系的研究结论。我希望他今后能够在当代中国政府组织的内部文化、权力分配和使用、资源配给和流通、组织功能和变革等方面的研究有所突破,能够为我们带来更具现实感、更有中国特色的科层组织研究成果。
是为序!
竺乾威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2013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