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前 言
笔者在先后六次赴美国考察、三次赴我国台湾地区考察、一次赴以色列考察、一次赴新加坡考察、三次赴日本考察的过程中,与相关专家就风险投资增值服务展开讨论,肯定了该命题的价值所在。特别是结合国内的创新与探索,更加认为风险投资增值服务的理论与实务问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风险投资的增值服务,又称中介服务,俗称为投资管理。虽然此前还没有人就此概念进行深入考究,但站在金融经济价值的视角,称之为增值服务可能更为科学,贴近风险投资的金融学模式。风险投资增值服务的理论与实务问题,是笔者于1996—1998年在南开大学做第一站博士后,专题研究风险投资时提出的,后来在承担200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高技术企业创业成长机制及其风险(创业)投资金融支持体系的研究”(项目批准号:03BJY045)的研究过程中,通过对全国1 000多家科技企业的问卷调查和200多家科技企业的实地调研,以及专门去美国和以色列的实地考察,深化了该命题需要研究的理论与实务内容。这些年来,在我们的研究过程中,贯穿了这个命题的内容。今天将研究的成果撰写出来,奉献给业界,为业界增添一些更为系统的理论与实务研究成果,并期望能够作为业界的理论指导和经验借鉴。
如图A所示,本书撰写的路径为:首先是提出“风险投资增值服务”命题,依据该命题从两个方面来论述,其一是理论路径,主要根据风险投资过程中高风险特性,给出风险投资增值服务的理论框架,其二是根据国内实证研究以及国外考察所得国际经验分析,给出实证方面的论述;其次将两个路径合并起来,论述了风险投资增值服务是由六个方面构成的服务体系。不论是理论还是实务,可以看出风险投资者的真正能力、水平、竞争力、品牌形成,都取决于其掌握资本者的增值服务能力。

图A 本书撰写路径或阅读的路径指引示意图
本书仅仅选择了广东省粤科金融集团投资过程中增值服务的典型案例,并没有选择其他案例。我们原先也想找到不同风险投资机构,包括不同区域、不同类型风险投资机构的典型案例,这样更具有代表性。只可惜在国内运营的风险投资机构,有的是出于商业机密保密的需要,有的是不愿拿出来与大家共享,有的是出于其他原因,不愿将他们的案例作为我们研究的素材。我们只能够就已有的案例来论述增值服务命题,当然这些案例也足以能够论述清楚我们的命题。只是读者读起来,少了更多的案例。笔者只能够向读者们说一声:“抱歉了。”有机会把你们的案例与大家共享,笔者也说一声:“谢谢了。”
在进行风险投资增值服务的研究过程中和在完成本书的同时,我们曾就本书的论点与美国的有关专家进行交流,比如哈佛大学的Joshu Lerner教授,以及曾在美国小企业管理局工作过的Saunders Miller先生、曾经是美国小企业管理局法律顾问的Davis博士,还有接受我们考察访问的美国风险投资业界专家,以及以色列风险投资专家马罗,还有与我们进行交流的台湾地区的风险投资专家们,他们都充分肯定风险投资增值服务理论的价值以及应用的必要性,并提供给了我们很好的资料和信息。这对于我们研究的价值提升是最为重要的,同期国内有很多专家也在研究同类型的理论和实务问题,也给了我们的研究诸多的支持,在此一并向所有支持我们研究的专家们致谢。
张陆洋、何国杰、王永胜
2013年10月3日收笔于江苏省天泉山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