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产业篇

第二节 产业篇

广东鸿图所从事的业务属于有色轻合金压铸行业,有色轻合金压铸件具有密度小、比强度高、耐腐性等一系列优点,被广泛地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通讯、机械等下游行业;同时,有色轻合金压铸件具有节能、环保等优点,因此受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扶持和鼓励。国际上压铸件高端产品开始加速向国内转移,使得国内压铸行业的部分高端企业高速成长;全球制造业向中国转移及跨国公司的全球采购战略,为独立的专业压铸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汽车行业向轻量化、节能化方向发展,大量采用铝、镁合金是汽车行业大势所趋,我国具有丰富的铝资源,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低廉、高素质的劳动力成本,庞大的下游市场,高速发展的国民经济,导致压铸业向中国转移;在承接世界产业转移中,广东有独特的优势,公司所在地——广东省高要市系国内唯一的“中国压铸产业基地”,拥有明显的区位和产业集群优势。

1.汽车行业带动有色压铸件需求增长

铝合金压铸件已广泛应用于汽车发动机缸体、缸盖、变速箱、制动器等四十多种关键零部件;汽车工业已经成为我国第五大支柱产业,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将使得有色压铸件需求大幅增加。

2.3G时代的到来,为压铸行业提供新的市场空间

通信设备类产品是广东鸿图的支柱产品之一。公司通信系统(GSM、CDMA、3G、小灵通等)发射接收基站铝合金压铸件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为56%。并与爱立信、中兴通讯、华为等大型通信设备厂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3G时代的到来,预期2006—2011年我国3G网络建设资本支出约为4 000亿元,其中系统设备投资约为2 300亿元,结构件(大部分为铝合金压铸件)的需求近50亿元。

3.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不断加大,也为铝合金压铸行业带来巨大机会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电梯生产基地。2005年我国的电梯产量达到13.50万台。占世界总产量的1/3。我国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年产量从1998年的0.48万台增长到2005年的2.10万台,年均增长率接近19%。

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不断加大,多个城市地铁站点和大型商场等基础设施建设都需要大量的自动扶梯,为铝合金自动扶梯梯级产品带来了强劲的需求。

广东鸿图已领先国内同行成为本田汽车、日产汽车、通用汽车、奔驰汽车、康明斯发动机、克莱斯勒汽车、法雷奥、奥的斯、通力电梯、爱立信、华为、中兴等大型整机(车)厂家全球采购平台的重要供应商;为东风本田、东风日产、东风康明斯、奇瑞汽车、通用汽车、奔驰汽车、克莱斯勒汽车等多家厂家批量生产上百个型号精密铝合金压铸件产品,其中60%的型号产品为相关客户国内唯一供应商;为爱立信、广东北电、中兴通讯、深圳华为等多家制造商批量生产近200个精密铝合金压铸件产品,其中70%的型号产品为相关客户国内唯一供应商;为奥的斯、通力电梯、日立电梯、东芝电梯、奥菱达电梯提供质量上乘的自动扶梯梯级。

广东鸿图目前已发展成为国内压铸行业的龙头企业,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精密铝合金压铸件专业生产企业,公司目前拥有从熔炼、压铸到精密加工一整套完整且先进生产设备,包括不同规格大中型进口压铸机、数控加工设备、试漏检测设备及梯级加工专机等。这些设备均处于国际或国内领先水平,在保证压铸工艺可行性、稳定性、提高压铸件特别是高精度复杂铝合金压铸件质量品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得广东鸿图在具备了参与国际压铸行业竞争的实力。广东鸿图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

(1)靠过硬的产品质量体系来保障。这是压铸企业做大、做强的基础。在广东鸿图的客户中,基本上都是国际、国内的大公司,包括“广本”“日产”“通用”“康明斯”“华为”“奇瑞”等,这些大公司都有严格的产品质量保障等审核体系。因此,做好相关质量体系,是符合国际惯例特别是国外知名厂家要求的一个关键所在。

(2)狠抓成本控制。例如,铝料损耗细分到每个零件上,再根据工艺的先进和成熟程度,来适当调整消耗定额;成本核算做细到动力能源损耗、铝料损耗、低值易耗品损耗等,同时公司又把损耗细分到每个工作岗位上,并与个人报酬挂钩,实行严明的奖惩措施。在原材料价格波动的情况下,利用一定的产品定价能力,当铝锭价格上涨超过3%或者5%时,调整产品的销售价格,由此降低铝价波动的风险。

(3)运用新的工艺技术来提高工作效率。技术是保障产品质量的依托,技术创新是企业的生命线,积极运用新技术在产品生产上,对于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意义重大。公司的经营团队经常参加世界知名的国内外学术研讨会,不断交流,如真空压铸技术就是通过购买某真空压铸设备厂家的设备同时来获取他们的技术的。广东鸿图的产品能与世界最大的主机厂进行合作,生产出用户要求较高的产品,这本身就表明广东鸿图的市场竞争力业已达到了一定的国际水准,得到了国内外客户的高度认可。

(4)节能减排履行压铸行业的责任和义务。压铸生产企业虽然不是高耗能的企业,但也是重点要节能降耗的行业之一,广东鸿图在节能降耗方面主要采取三个做法:第一是使用先进的制造工艺和方法提高生产效率;第二是提高产品的合格率节能降耗;第三是应用新的节能降耗技术和工艺,淘汰旧的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