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 记

后 记

风险投资作为一个新兴的金融业态,其本质完全不同于证券投资、产业投资、衍生工具投资等金融模式。当我们简单套用其他投资模式来进行风险投资运行时,将带来风险投资的方向性误导和错误,必然导致社会对于风险投资偏见。

本书的思想和内容概貌,已经在《风险投资导论》和《创业-组合投资理论与实务》的专著中给出了,在此将其系统化的撰写出来,奉献给热爱风险投资事业的业界投资者们、研究风险投资的专家们、关心支持风险投资的领导们、愿意学习风险投资的学者们、给风险投资发展提供新闻环境的工作者们,还有制定促进风险投资法规政策的决策者们。

风险投资是发现价值型的投融资机制。

首先,是发现有价值的投资对象,如何发现价值?则是需要一套基于创新经济的思维、方法、指标来实现的。而产业投资是企业基于产业链的上或下游关系以及产业规模扩张的前提下,发现获得产业内更高竞争力的投资机会,一旦如期实现了投资预期,将获得产业意义上的回报。证券投资作为价值型投资,即对象的价值存在,当价格被低估了,这种“发现价格”的慧眼,将能够获得证券投资的回报。衍生工具投资是基于期权周期内保值背景下,发现价格波动的机会带来的机遇,一旦掌握了看涨或看跌规律,将获得投机的回报。

其次,是对于发现价值的投资对象进行投资决策,如何投资决策?是在发现价值的同时,搞清楚该对象的投融资过程中各类风险要素带来的需要解决问题,并基于这些问题逐一给出理论和经验以及未来预期实务操作的解决方案,面对的风险是整个创新创业过程中的系统性风险。而产业投资的决策要解决的是产业链一体化是否能够实现?企业规模扩张是否达到规模经济性?其风险机理运用财务分析方法,是能够有效分析出来的。证券投资过程的投资组合决策,是解决不了资本市场的系统性风险的,仅仅能够在资本市场大系统的背景下,解决各个证券选择数量和投资强度以及投资价格变动的非系统性风险。衍生工具的投资决策,其风险完全取决于投资机遇的把握,虽然是投资品种的价格期权的波动,但是如果机遇把握地不好,一旦有了杠杆作用,其风险将是更大的。

再次,是对于投资后的投资对象进行增值服务(又称中介服务,或俗称为管理服务),即服务投资对象规避其创业过程中的各种风险,促使其尽快完成创业过程,从而创造风险资本的价值,等待撤出的机会来获得风险资本高收益的回报。本质而言,这是风险投资与其他投资行为差别最大之处所在,是风险资本实现其金融经济价值规律使然。其他投资行为都是在对象价值存在的前提下:证券投资是寻找价格被低估的对象,投入进去等待价格高企时卖掉获利,是不需要介入到企业的管理过程中的;产业投资是寻找产业规模效应以及产业链一体化效应,获得投资效益,充其量也是给企业做顾问或战略咨询;衍生工具投资是在寻找投资对象价格随机变动机会,把握价格变化的适时适机进行交易,获得回报,仅仅是做投资对象的价格文章,根本不用操心投资对象几何的问题。

风险投资的增值服务,从整个创业的技术经济过程分析,静态地看需要帮助投资对象在多阶段、多环节条件下:解决如何开发出新产品的问题;解决如何实现适度规模化生产的问题;解决如何开拓市场获得创业收益的问题;解决如何把握好机遇将科技成果知识产权股份期权化以及针对风险资本股份期权化,创造创业的最优经济效应以及风险资本的最优经济效应的问题;解决如何进行下一步乃至更多下一步的发展战略,使得企业成为市场上有真正竞争力的企业的问题。动态地看,需要帮助投资对象基于创业技术经济过程:解决多阶段、多技术结构、多金融模式融入更多社会资源关联的风险的问题;解决创业过程阶段适度成长规模经济性以及市场由于多范围经济性的问题;解决在多金融模式参与前提下快速发展的问题;运用现代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市场学、人力资本理论等理论的组合,基于动态系统方法论,模拟分析创业过程可行性以及可操作性,解决创业盲目性问题。

是就投资并增值服务的对象,适时撤出投融资的资本。风险资本撤出一般就是三个主要的途径:其一是主板或创业板上市;其二是股权交易(卖给其他投资者或并购投资人或者创业者回购等);其三是清算或破产。有关撤出相关内容,已经都写进了《风险投资导论》《风险(创业)资本市场研究》《多层次资本市场研究:理论、实务与国际经验》这三本专著里,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阅,在此不再赘述。

在完成了发现价值、投资决策、增值服务、资本撤出等四个环节,风险投资即运行了一个周期,该周期一般是三到七年的时间,为此风险投资基金一般都是以十年为封闭周期,最多可以展期两次,两次的总年限不超过三到四年。接着资本就开始第二个周期运行……如此不断循环下去,使风险投资延续。

笔者经过六次美国、三次日本和三次我国台湾、一次以色列、一次新加坡的调研考察,再加上几乎每年在国内风险投资机构的学习和研究,得出的风险投资增值服务的理论与实务相关结论,可以说还是初步的认知,还有许多更深层次的理论和实务问题,需要全体的风险投资从业者、研究者、专家学者们共同创新探索和研究,并尽快得出更加科学的理论、方法,来进一步指导我国风险投资业更好的发展。

张陆洋 何国杰 王永胜

2013年10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