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团队篇

第五节 团队篇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一个好的管理团队和这个团队的领军人物:首先是管理团队特别是团队领军人物要有较强的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丰富工作经验并取得过较好的业绩;其次是管理团队的成员结构要合理:既要有非常全面的人才,也要有生产、技术、营销等方面的专才,分工协作;再次是管理团队要稳定。广东鸿图正好是有一个符合上述标准的好的管理团队,特别是有一个好的领军人物——总经理邹剑佳。

邹剑佳,男,1958年出生,大学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广东省劳动模范,广东省第八届、第九届人大代表。

1978—1982年,在武汉钢铁学院学习;

1982—1988年,在广东华达机器厂任副厂长;

1988—2000年,在广东高要鸿图工业有限公司任总经理;

2001年至今,在广东鸿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任副董事长、总经理。

同时还兼任:

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压铸分会副理事长;

中国铸造协会理事;

肇庆市汽车配件协会会长。

邹剑佳大学毕业以后一直从事铸造工作,是业内公认的专家。1988年,邹剑佳等人通过到香港学习压铸件生产技术和工艺,并经历一段与港方短暂的合作后,凭着创业激情和勇气自主创建了高要鸿图。1988年到2000年的十多年的时间里,在以邹剑佳为核心的团队带领下,高要鸿图在压铸行业的企业实力和知名气不断提升:80年代末开始生产机电和灯具类等压铸件;90年代初转入生产摩托车用压铸件;90年代中期涉足自动扶梯梯级压铸件生产;90年代末进入汽车、通讯类压铸件产品领域;进入21世纪,特别是广东省风险投资集团注资后,快速发展成为国内压铸行业的龙头企业,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压铸件生产企业。应该说,这是与以邹剑佳为首的管理团队的努力和所采取的经营发展策略分不开的。

1.务实的经营策略

“发展才是硬道理!”在竞争氛围下,不进则退,广东鸿图选择的是“务实”发展。压铸机是压铸生产中最重要的基础技术装备,压铸机与压铸工艺的互存、互动关系极其突出,压铸工艺的改进或采用新的技术,都要有与之相应的压铸机作为技术支撑。所以,在压铸技术的发展进程中,压铸机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起着积极、直接的推动作用。广东鸿图本着“用最少的钱去办尽可能大的事”。邹剑佳总经理根据本企业合同订单产品的类型和工艺需要来选择最实用的压铸机,“用合适的压铸机生产适合的压铸件”。事实表明,这种“务实”的选择是明智的。

2.狠抓技术创新

在设法提高铝合金压铸件生产技术的水平方面,广东鸿图比起国内某些同行先走了一步,为了不让熔铝时间延误压铸生产,保证每天24小时的恒温生产,公司引进了连续熔铝炉投入生产;在大部分厂家使用石墨油作为脱模剂的时候,公司采用水溶性的脱模剂,对模具的功能改善很显著,不但可以清理模具表面,还可以通过控制喷涂脱模剂的用量来调节模具的热平衡。

3.注重人才的培养和梯队建设

任何产品都是由现场操作工人做出来的,所以,如何保证现场操作工人的工作水平适应生产要求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广东鸿图每年都制定相关的培训计划,员工进入广东鸿图,公司会立刻安排他们进行岗前各种必要的培训,只有经过培训合格后才有资格上岗。公司每年还派人到国外进行各种培训。从1993年开始,公司先后多次派人到日本学习压铸技术。通过学习别人的长处,对广东鸿图的新技术开发、产品质量改良、生产方式整顿和生产作业布局等方面都发挥了变革性的积极作用。这些受培训的人回来后都成了广东鸿图的技术骨干或业务主管。1994年,公司开始出口压铸件;1996年,公司的数控加工也开始做了起来,逐渐使压铸件成形、后续加工及装配等系列工序日益完善起来。再加上奖罚制度的有效导向,使员工个人在生产实践中积极摸索提高技术水平的路子,从而通过工作来不断提升自身的岗位技能。

4.注重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要想在压铸行业的竞争中获胜,就需要不断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目前,中国与美国、日本及欧洲等压铸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相比,仍然有一定差距,在这种形势下,只能以长补短,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在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方面,邹剑佳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首先,机台配置要合适、合理,即大、中、小型设备都要有,压铸、加工、装配等压铸所需要的东西都要配全,这是对硬件的最起码要求。其次,必须有好的生产工艺路线和好的生产体系,才能生产出好的产品。有了好的生产体系,员工才能严格地按照工艺路线生产出好的产品。再次,就是培养精干技术队伍,团队基本组织要完善。唯有完善的团队组织才能适应生产体系的要求、把握好装备并按照好的工艺路线生产出好的压铸件产品,才能不断提高压铸件产品的质量。最后,“赏罚必须分明”,广东鸿图管理高层深刻认识到分配制度是个最强有力的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杠杆,所以,公司在工资分配及奖罚规章制度的制定上的确下了很多功夫,并在运用中不断加以完善,尤其体现在“严格”两个字上。而其中一项要旨,就是分配向贡献大的技术人才和经营骨干队伍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