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 记
后 记
野外普查是进行岩画研究保护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银川市贺兰山岩画管理处所组织的普查小组自2010年开始的贺兰山东麓岩画野外普查工作,相继对贺兰山东麓多个山谷及山前洪积扇进行了全面详尽的岩画普查。野外普查工作是极为艰苦的,在小西峰沟进行岩画普查时,因携带的饮用水不够导致普查组6个人仅靠一瓶矿泉水在30度的高温下进行了近4个小时翻山越岭的岩画普查活动,几近脱水;在插旗口进行岩画普查时要忍受着零下10余度的低温,趴在冰冷的石面上勾勒岩画线描图的手都在颤抖;在苏峪口进行岩画普查时又面临着35度以上的高温,普查组每个人的衣服都被汗水浸透……可以说没有坚强的意志力与忍耐力是难以完成野外普查工作的。野外普查工作又是充满成就感的,特别是经过长时间的寻找发现一幅新岩画后,每个人的喜悦之情都溢于言表。多年的岩画野外普查工作使管理处积累了丰富的野外普查工作经验与大量的岩画资料、数据,借此2017中国贺兰山国际岩画文化艺术节举办之际,管理处委托张少志、夏亮亮两位同志将多年来岩画普查的资料整理成书,以做出版。虽然之前相继完成了贺兰山大、小西峰沟、白头沟、插旗口、高伏沟等山谷的岩画普查报告,同时撰写过概述性的贺兰山岩画野外普查等文章,但是将管理处多年来普查成果总结成一部岩画著作还是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在多次修改全书大纲之后,感觉仅以岩画普查资料组成一本书在内容上实在单一,遂将近年来管理处所做的岩画保护、研究项目一并列入,从而全面展示管理处多年来在岩画研究、保护方面取得的成绩。
本书由张少志总策划,协调进度。前言、第一章、第二章由夏亮亮负责文字撰写与图片、线描图整理工作;第三章、第四章由张少志在原项目任务书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删减、整理、修订。
书稿初成,感谢张亚莎教授对本书的审阅指导,感谢南京博物院徐飞所长在本书撰写过程中的大力帮助,感谢刘永平、林浩两位同事在岩画拍摄、线描图制作方面的大力支持,感谢同事周舒婷完成了岩画信息登记表的录入工作。
此书所涉及岩画普查之内容,北起高伏沟,南至小贺兰口,仅是管理处岩画普查的阶段性成果,小贺兰口以南至贺兰山最南端的岩画普查虽已完成,但资料整理、数据录入尚在进行之中,未能形成完整的岩画数据信息资料库,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一部分的岩画普查成果终会成书出版。
受学识所限,书中还有很多错误、不足之处,在此恳请广大读者与同行能够给予批评指正,以便在今后的岩画研究、保护中进一步充实和完善。
编 者
2017年5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