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三个中译本的特色比较与整体评价
Moment in Peking 于1939年由美国约翰·黛公司出版之后,在国内很快被翻译成中文。1941年郑陀和应元杰合译的《京华烟云》是第一个汉语全译本,但作者林语堂本人看过此译本后曾表示出不满意。由于郑、应译本本身存在一些问题,同时由于语言、时代以及人们审美趣味的变化,译本也应与时俱进以适应读者的审美需求。于是,Moment in Peking 的复译成为需要,并产生了新的译本。1977年台湾学者张振玉的译本《京华烟云》由台湾德华社率先出版,十年之后,即1987年,吉林时代文艺出版社最早在大陆推出张译本,“个别文字作了修改”。张译本《京华烟云》尤其是时代出版社的版本明显带有时代和环境的痕迹,其中有些是不得已而为之,有些则毫无必要。此后,张译本风行海峡两岸。1991年,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郁飞译的《瞬息京华》,完成其父郁达夫未竟之业,偿还了父亲所欠的文债。本章将对这三个中文全译本的特点与整体效果进行详细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