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尼拉纳格花园
尼拉纳格花园(Nila Nag Bagh)也被称为维瑞纳花园(Vrinag Bagh),该花园位于通往印度平原的伯尼哈尔山口附近,处在松林覆盖的山坡脚下。这里是一片缓坡草地,该处有几乎透明的八角形蓝色泉水池,是著名的旅游胜地。最初泉池是无规则的形状,泉水从池中溢出流向各个方向,在旁边形成沼泽地,后来在贾汉吉尔的指令下,聘用来自伊朗的雕刻者,用雕刻的石头建造八边形池塘包围自然泉水,泉水重新被聚集在一起。池水中有成群的鲤鱼来回游动,水池周边有石拱围绕,拱廊由贾汉吉尔在1620年建造,而他1627年在靠近尼拉纳格花园的山口中去世,据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回到这里,并埋在靠近泉水的地方,后来努尔贾汗在那里建起了大理石制的皇帝道路。贾汉吉尔的儿子沙贾汗在泉池的旁边沿坡地建造了线性水渠,将泉水引到庭园中,在落差处形成瀑布。
尼拉纳格花园的设计源于波斯四庭院,四庭院的灵感来自于《古兰经》中对天国的描述,由酒、蜂蜜、牛奶和水组成的四条河流。传统的四庭院有着相同的样式,水源在中央,四条分支出的溪流将花园划分为四个部分。与克什米尔中其他的园林一样,尼位纳格花园建设在山坡上,园林的水源在顶部,由于水源从方形庭园的中央移到最上方,四庭院的设计须适应新的地形的变化,水流动只能从高处流向低处,由于方向的单一性,波斯园林的双对称被降为一条水轴线,传统的溪流被微型化,以平行于主水渠的左右小水渠的形式出现。
园林长460米,宽110米,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沿山坡处的八边形水池,第二部分为连接水池的水渠花园,第三部分为底处河口部分[12]。整个园林从山坡高处向下延伸,被南北轴线上的水渠一分为二,水流注入北侧的杰赫勒姆河(图4-28),另外有一条东西走向的水渠,在水池入口处与主水渠相垂直,并沿着平行于主水渠的南北向水渠注入河口,园林入口在西侧,位于东西向水渠的末端。

图4-28 尼拉纳格花园平面
整个园林的聚焦点在顶端的八边形水池上,据当地人介绍,水池中央最深处达15米,泉水从底部不断涌出,集聚在水池中(图4-29)。八边形水池边有环绕水池的石路,并被砖石拱廊围绕,周边共有24个马蹄形拱券凹室,在凹室内的墙壁上有相同的拱券壁龛,有的壁龛中摆放印度教女神雕像和湿婆林迦。每个拱券门洞上方的两边各有一个斗拱,三个拱券门洞一组,在小组中央多设一个斗拱(图4-30),形成循环秩序,斗拱上有出挑的石板,共同支撑上方挑出的檐口,其实屋顶是一个山坡平台,与旁边民居在同一标高。水池南侧的拱廊内设有圆穹顶覆盖的方形空间,三个方形空间串联在一起,采用拜占庭式的帆拱(Pendentive)结构(图4-31),在方形平面的四边各有一个尖券,支撑上部的鼓座和穹顶,形成穹顶统率下的集中式构图,在后方墙壁上也设有尖券壁龛。水池的西侧和南侧墙体上共有两块刻有波斯文字的石板,东侧石板上的波斯文是对泉水和贾汉吉尔的赞美,西侧墙体上的波斯文是对沙贾汗建造水渠制作瀑布的赞美,这些高价值的石板文字被完好地保存下来。

图4-29 八边形泉池

图4-30 马蹄形拱券及出挑斗拱

图4-31 帆拱结构
中央水渠长305米,宽3.65米,水渠与上部水池相连,将溢出的泉水引入下方的河口。在水池入口处有东西向的水渠与中央水渠垂直,通过庭园的外侧水渠的水与中央水渠的水一起汇集到河口。在中央水渠的两边设石板路,两棵葱郁的古悬铃木站立在水渠的两边,枝干虬曲苍劲,枝繁叶茂,与水中倒影形成美丽风景(图4-32)。水渠边的花圃中有沿水渠种植的花卉带。这里的花种相对于尼沙特花园比较少,主要有矮牵牛、月季、豹纹蝶、雏菊,常绿树比较多。在苑路旁及花卉带边总会有成排的小叶黄杨,修剪整齐的松树,在植物栽植上可能考虑到与南侧的松林相呼应。除了园林中常见的悬铃木、松树及花卉外,花圃中还植有果树,树干很粗,绿色果子点缀在茂盛的树叶间,这在其他克什米尔园林中比较少见。庭园地势较尼沙特花园和夏利玛花园平缓,在河口前没有大的高差,水渠中的水流量很大,偶尔会形成小的瀑布。水渠中没有喷泉,可能是考虑到压力不够。克什米尔莫卧儿时期的喷泉大多是在地势高差产生的重力作用下形成的,水通过陶瓷管道被送到喷管下方形成喷泉,由于压力有限,喷泉比较柔缓。

图4-32 尼拉纳格花园水渠
从河口开始,水流动非常急,水渠中的水经过大的落差后在河口形成瀑布。东西侧水渠中的水也聚集在这里,经过人工分流后,流经山坡村庄一直到达杰赫勒姆河(图4-33)。

图4-33 尼拉纳格花园河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