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索引
图片索引
导言
图0-1 克什米尔谷地在印度的位置,底图来源:《印度地图册》(中国地图出版社)
图0-2 克什米尔谷地与周边地区的关系,图片来源:贺玮玮根据谷歌地图绘
图0-3 南北山脉走势与主要山口,图片来源:贺玮玮根据谷歌地图绘
图0-4 道宣记述的罽宾道示意图,图片来源:《佛教考古:从印度到中国II》
图0-5 法显、玄奘游学路线(印度北部),图片来源:Illustrated Atlas of the Himalaya
第一章 克什米尔谷地人文与自然环境
图1-1 妇女装扮,图片来源:贺玮玮摄
图1-2 穆斯林妇女装扮,图片来源:贺玮玮摄
图1-3 莫卧儿王朝晚期(1680)的克什米尔披肩,图片来源:《纺织史》
图1-4 19世纪初的手工编织披肩,图片来源:《纺织史》
图1-5 19世纪中叶的手工编织披肩,图片来源:《纺织史》
图1-6 混凝纸工艺品,图片来源:Srinagar: An Architectural Legacy
图1-7 混凝纸室内装饰,图片来源:Srinagar: An Architectural Legacy
图1-8A 船屋的胡桃木雕刻,图片来源:汪永平摄
图1-8B 传统的克什米尔工匠,图片来源:汪永平摄
图1-9 谷地气温与降雨量分布图,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图1-10 杰赫勒姆河,图片来源:贺玮玮摄
图1-11 信德谷地,图片来源:贺玮玮摄
图1-12 勒德谷地,图片来源:贺玮玮摄
图1-13 阿马尔纳特石窟,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图1-14 达尔湖上的船屋与希卡拉,图片来源:(左图)贺玮玮摄,(右图)汪永平摄
图1-15 水上园圃,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图1-16 乌尔湖,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图1-17 候鸟过冬湿地,图片来源:《保卫克什米尔的树》
图1-18 悬铃木,图片来源:贺玮玮摄
图1-19 暹罗角鱼,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图1-20 地质分布图,图片来源:Illustrated Atlas of the Himalaya
第二章 克什米尔传统民居
图2-1 沿河聚落带,图片来源:谷歌地图
图2-2 克什米尔谷地中的山地民居点,图片来源:贺玮玮摄
图2-3 传统街道,图片来源:贺玮玮摄
图2-4 沿河民居与街巷的空间关系,图底来源:Architecture in India
图2-5 台阶上洗衣物的人们,图片来源:贺玮玮摄
图2-6 典型对称式传统建筑平面示意图,图片来源:The Kashmir House its Seismic Adequacy and the Question of Social Sustainability
图2-7 安其结构的民居,图片来源:Don't Tear it Down: Preserving the Earthquake Resistant Vernacular Architecture of Kashmir
图2-8 安其结构中木板排列,图片来源:Don't Tear it Down: Preserving the Earthquake Resistant Vernacular Architecture of Kashmir
图2-9 类似安其结构的建造方式,图片来源:Don't Tear it Down: Preserving the Earthquake Resistant Vernacular Architecture of Kashmir
图2-10 木杆与砌块相互组合的墙体,图片来源:Don't Tear it Down: Preserving the Earthquake Resistant Vernacular Architecture of Kashmir
图2-11 达吉—德瓦日结构,图片来源:Don't Tear it Down: Preserving the Earthquake Resistant Vernacular Architecture of Kashmir
图2-12 达吉—德瓦日结构的民居,图片来源:Don't Tear it Down: Preserving the Earthquake Resistant Vernacular Architecture of Kashmir
图2-13 砖木混合墙体,图片来源:汪永平摄
图2-14 砌砖墙体,图片来源:贺玮玮摄
图2-15 芦苇屋顶,图片来源:贺玮玮摄
图2-16 传统长有花草的木瓦屋顶,图片来源:Don't Tear it Down: Preserving the Earthquake Resistant Vernacular Architecture of Kashmir
图2-17 矩形平开窗,图片来源:贺玮玮摄
图2-18 尖券形平开窗,图片来源:贺玮玮摄
图2-19 矩形凸窗,图片来源:贺玮玮摄
图2-20 入口木门装饰,图片来源:汪永平摄
图2-21 葡萄、松果雕刻图案,图片来源:Himalayan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图2-22 坎坦坂天花,图片来源:Srinagar: An Architectural Legacy
图2-23 拱券式隔断,图片来源:Don't Tear it Down: Preserving the Earthquake Resistant Vernacular Architecture of Kashmir
图2-24 安其结构民居一层平面,图片来源:Architecture in India
图2-25 安其结构民居二层平面,图片来源:Architecture in India
图2-26 安其结构民居简易木结构体系,图片来源:Don't Tear it Down: Preserving the Earthquake Resistant Vernacular Architecture of Kashmir
图2-27 安其结构民居三层平面,图片来源:Architecture in India
图2-28 规整外立面,图片来源:汪永平摄
图2-29 出挑阳台,图片来源:贺玮玮摄
图2-30 达吉—德瓦日结构民居一层平面图,图片来源:Architecture in India
图2-31 达吉—德瓦日结构民居二层平面图,图片来源:Architecture in India
图2-32 达吉—德瓦日结构民居三层平面,图片来源:Architecture in India
图2-33 一层室内,图片来源:汪永平摄
图2-34 一层平面,图片来源:贺玮玮绘
图2-35 二层平面,图片来源:贺玮玮绘
图2-36 阁楼层平面,图片来源:贺玮玮绘
图2-37 1-1剖面图,图片来源:贺玮玮绘
图2-38 民居中的八边形角塔及老虎窗,图片来源:贺玮玮摄
图2-39 哥特式窗户,图片来源:Srinagar: An Architectural Legacy
图2-40 赞讷·凯达尔木构架桥,图片来源:贺玮玮摄
图2-41 瓦吉尔住宅,图片来源:贺玮玮摄
图2-42 阿迪勒别墅入口,图片来源:汪永平摄
图2-43 阿迪勒别墅西立面,图片来源:贺玮玮摄
图2-44 马特坦古村卫星图,图片来源:谷歌地图
图2-45 主街道边的商住类建筑,图片来源:贺玮玮摄
图2-46 马特坦窄巷,图片来源:贺玮玮摄
图2-47 村中废弃别墅,图片来源:贺玮玮摄
图2-48 杰赫勒姆河边停靠的船屋,图片来源:Architecture in India
图2-49 达尔湖上的船屋,图片来源:贺玮玮摄
第三章 宗教建筑
图3-1 潘卓珊佛教遗址雕刻,图片来源:Ancient Monuments of Kashmir
图3-2 潘卓珊佛教遗址柱头雕刻,图片来源:Ancient Monuments of Kashmir
图3-3 哈瓦佛教遗址布局图,图底来源:Ancient Monuments of Kashmir
图3-4 窣堵坡模型,图片来源:Ancient Monuments of Kashmir
图3-5 犍陀罗窣堵坡模型,图片来源:犍陀罗艺术
图3-6 同心圆式瓦片铺装,图片来源:Ancient Monuments of Kashmir
图3-7 瓦片图案,图片来源:Ancient Monuments of Kashmir
图3-8 帕里哈撒普拉支提寺院,图片来源:The Art of Ancient India
图3-9 佛像雕刻,图片来源:Temples of India
图3-10 8世纪克什米尔黄铜成就佛像,图片来源:《藏式金铜佛像收藏鉴赏百科》
图3-11 7—8世纪克什米尔黄铜菩萨坐像,图片来源:《藏式金铜佛像收藏鉴赏百科》
图3-12 10—11世纪克什米尔黄铜莲花手菩萨像,图片来源:《藏式金铜佛像收藏鉴赏百科》
图3-13 太阳神庙复原图,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图3-14 琣垭神庙,图片来源:汪永平摄
图3-15 琣垭神庙平面图,图片来源:Ancient Monuments of Kashmir
图3-16 六臂湿婆像,图片来源:贺玮玮摄
图3-17 三头湿婆盘坐像,图片来源:贺玮玮摄
图3-18 琣垭神庙室内圆顶,图片来源:汪永平摄
图3-19 潘卓珊神庙平面图,图片来源:Ancient Monuments of Kashmir
图3-20 潘卓珊神庙西立面图,图片来源:Ancient Monuments of Kashmir
图3-21 潘卓珊神庙天花,图片来源:Ancient Monuments of Kashmir
图3-22 源于曼陀罗图形的圣室,图片来源:贺玮玮绘
图3-23 神庙中的宇宙轴线,图片来源:Ancient Monuments of Kashmir
图3-24 马特坦神庙平面图,图片来源:沈亚军测绘图
图3-25 上层基座的神像雕刻,图片来源:汪永平摄
图3-26 马特坦神庙与前方水池,图片来源:汪永平摄
图3-27 马特坦神庙周边圣龛,图片来源:汪永平摄
图3-28 布尼垭神庙平面图,图片来源:Temples Of India
图3-29 布尼垭神庙院落,图片来源:汪永平摄
图3-30 布尼垭神庙柱廊平、立面图,图片来源:Ancient Monuments of Kashmir
图3-31 阿凡提斯瓦米神庙平面,图片来源:The Art of Ancient India
图3-32 阿凡提斯瓦米神庙入口,图片来源:沈亚军摄
图3-33 主神殿台阶翼墙上的皇帝与皇后祈祷像,图片来源:汪永平摄
图3-34 半边脸的狮子装饰,图片来源:Ancient Monuments of Kashmir
图3-35 院落周边神龛,图片来源:沈亚军摄
图3-36 院落周边神龛外侧的壁柱装饰,图片来源:Ancient Monuments of Kashmir
图3-37 院落式神庙空间示意图,图片来源:贺玮玮绘
图3-38 帕拉马萨伊卡曼陀罗,图片来源:《印度教神庙建筑研究》
图3-39 神庙基座装饰,图片来源:汪永平摄
图3-40 印度南部印度教神庙柱厅,图片来源:贺玮玮摄
图3-41 谷地印度教神庙遗留柱式,图片来源:贺玮玮绘
图3-42 马特坦神庙主殿的三叶拱券入口,图片来源:汪永平摄
图3-43 谷地印度教神庙三叶拱券及三角形山墙,图片来源:贺玮玮绘
图3-44 阿凡提斯瓦米神庙复原图,图片来源:Architecture of the India Subcontinent
图3-45 塔克地巴希(Takht-i-bahi)佛教寺院,图片来源:The Art of Ancient India
图3-46 印度北部希卡罗式神庙,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图3-47 马特坦神庙主殿,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图3-48 迈达尼清真寺拱肩上的琉璃瓦作,图片来源:Annual Report 1906—1907
图3-49 哈里帕布山下的城堡入口,图片来源:贺玮玮摄
图3-50 哈曼平面布局,图片来源:Srinagar: An Architectural Legacy
图3-51 仁武阿比丁母亲的陵园平面图,图片来源:谷歌地图
图3-52 仁武阿比丁母亲的陵墓建筑,图片来源:贺玮玮摄
图3-53 蝴蝶结状的蓝色琉璃砖,图片来源:贺玮玮摄
图3-54 穹顶建筑的空间布局图,图片来源:Annual Report 1906—1907
图3-55 穹顶建筑的内部,图片来源:贺玮玮摄
图3-56 皇家陵园外墙,图片来源:贺玮玮摄
图3-57 番萨清真寺入口,图片来源:Architecture of the India Subcontinent
图3-58 番萨清真寺内廊,图片来源:Architecture of the India Subcontinent
图3-59 贾玛清真寺平面图,图片来源:Architecture of the India Subcontinent
图3-60 贾玛清真寺西侧讲坛,图片来源:贺玮玮摄
图3-61 贾玛清真寺北侧入口门殿,图片来源:贺玮玮摄
图3-62 贾玛清真寺西侧伊凡式门殿,图片来源:贺玮玮摄
图3-63 沙哈马丹清真寺,图片来源:贺玮玮摄
图3-64 沙哈马丹清真寺一层平面图,图片来源:Annual Report 1906—1907
图3-65 沙哈马丹清真寺祷告室内部,图片来源:Architecture of the India Subcontinent
图3-66 沙哈马丹清真寺正立面,图片来源:Annual Report 1906—1907
图3-67 沙哈马丹清真寺东侧面,图片来源:贺玮玮摄
图3-68 木格栅窗,图片来源:贺玮玮绘
图3-69 尖券入口,图片来源:贺玮玮摄
图3-70 仁武阿比丁母亲的陵墓穹顶,图片来源:贺玮玮摄
图3-71 哈兹拉巴尔清真寺的穹顶,图片来源:汪永平摄
图3-72 木构架屋顶上的尖塔,图片来源:Annual Report 1906—1907
图3-73 印度教神庙屋顶示意图,图片来源:The Art of Ancient India: Buddhist, Hindu, Jain
图3-74 贾玛清真寺屋顶示意图,图片来源:贺玮玮制
第四章 莫卧儿王朝时期的园林建设
图4-1 拉姆园平面格局,图片来源:《看风景》
图4-2 台地式园林平面示意图,图片来源:贺玮玮绘
图4-3 尼沙特花园的水渠与相连的达尔湖景观,图片来源:贺玮玮摄
图4-4 尼沙特花园中的台阶式园林布局,图片来源:《看风景》
图4-5 尼拉纳格花园布局,图片来源:《看风景》
图4-6 阳光下闪烁的水花,图片来源:贺玮玮摄
图4-7 垂直落水,图片来源:贺玮玮摄
图4-8 涩水,图片来源:贺玮玮摄
图4-9 水渠轴线,图片来源:《看风景》
图4-10 水渠中等距离排列的喷泉,图片来源:贺玮玮摄
图4-11 水池环绕的凉亭,图片来源:汪永平摄
图4-12 苑路铺装,图片来源:贺玮玮摄
图4-13 水池边的植物,图片来源:贺玮玮摄
图4-14 夏利玛花园平面布局,图片来源:Architecture of the India Subcontinent
图4-15 狄万·伊·阿姆凉亭内的黑色大理石御座,图片来源:贺玮玮摄
图4-16 夏利玛花园的六个平台,图片来源:《看风景》
图4-17 狄万·伊·阿姆凉亭,图片来源:贺玮玮摄
图4-18 狄万·伊·阿姆凉亭内的天花,图片来源:贺玮玮摄
图4-19 萨纳纳园中的黑色大理石凉亭,图片来源:汪永平摄
图4-20 转角处的梁柱,图片来源:汪永平摄
图4-21 与达尔湖相连的水渠景观,图片来源:贺玮玮摄
图4-22 尼沙特花园布局图,图片来源:《看风景》
图4-23 原十二门亭下方的挡土墙,图片来源:贺玮玮摄
图4-24 原十二门亭内的梅花式布局的喷泉,图片来源:贺玮玮摄
图4-25 水槽式瀑布,图片来源:贺玮玮摄
图4-26 八边形塔,图片来源:贺玮玮摄
图4-27 水源处的凉亭,图片来源:贺玮玮摄
图4-28 尼拉纳格花园平面,图片来源:谷歌地图
图4-29 八边形泉池,图片来源:贺玮玮摄
图4-30 马蹄形拱券及出挑斗拱,图片来源:贺玮玮摄
图4-31 帆拱结构,图片来源:贺玮玮摄
图4-32 尼拉纳格花园水渠,图片来源:贺玮玮摄
图4-33 尼拉纳格花园河口,图片来源:贺玮玮摄
图4-34 阿恰巴尔园林平面布局,图片来源:《看风景》
图4-35 平台间瀑布,图片来源:汪永平摄
图4-36 第三平台中的两层凉亭,图片来源:贺玮玮摄
图4-37 第三平台的水中小亭,图片来源:贺玮玮摄
图4-38 第四平台处的瀑布及水源上方的凉亭,图片来源:贺玮玮摄
图4-39 植物园入口,图片来源:贺玮玮摄
图4-40 石槽瀑布,图片来源:贺玮玮摄
图4-41 水源上方的凉亭,图片来源:贺玮玮摄
图4-42 帕里城堡花园上看到的达尔湖风光,图片来源:汪永平老师摄
图4-43 帕里城堡花园第二平台南侧,图片来源:贺玮玮摄
图4-44 第三平台(自西向东看),图片来源:贺玮玮摄
图4-45 第三平台南侧的尖券门洞,图片来源:贺玮玮摄
图4-46 自第四平台向上观看,图片来源:贺玮玮摄
图4-47 第五平台南侧的拱廊,图片来源:贺玮玮摄
第五章 木构建筑特征
图5-1 基础放大图,图片来源:贺玮玮绘
图5-2 安其结构类民居屋身示意图,图片来源:贺玮玮制
图5-3 安其结构中的木杆体系模型,图片来源:Don't Tear it Down: Preserving the Earthquake Resistant Vernacular Architecture of Kashmir
图5-4 窗口及楼层间墙体上的木杆排列方式,图片来源:Don't Tear it Down:Preserving the Earthquake Resistant Vernacular Architecture of Kashmir
图5-5 木框架模型示意图,图片来源:Don't Tear it Down: Preserving the Earthquake Resistant Vernacular Architecture of Kashmir
图5-6 斯利那加市达吉—德瓦日类民居墙身示意图,图片来源:贺玮玮制
图5-7 人字形屋架图,图片来源:贺玮玮绘
图5-8 砖木混合墙体,图片来源:Annual Report 1906—1907
图5-9 井干式墙体,图片来源:Annual Report 1906—1907
图5-10 木柱装饰,图片来源:Annual Report 1906—1907
图5-11 梁柱结构框架,图片来源:Annual Report 1906—1907
图5-12 屋架结构体系,图片来源:Annual Report 1906—1907
图5-13 支柱断面放大图,图片来源:贺玮玮绘
图5-14 檐口构造放大图,图片来源:贺玮玮绘
图5-15 屋角挂落平面示意图,图片来源:Annual Report 1906—1907
图5-16 屋角金属挂落,图片来源:贺玮玮摄
图5-17 挂落细部构造,图片来源:Annual Report 1906—1907
图5-18 栏板装饰图,图片来源:Annual Report 1906—1907
图5-19 尖塔内部构架,图片来源:Annual Report 1906—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