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提要

内容  提要

⊙本书主要分两大部分:一是对吴中区内五处历史文化名镇及国家文物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苏州市政府公布的国家级、市级十一处历史文化名村的文化遗存、文化内涵与风貌的介绍,古镇、古村的形成及其特点的分析。二是遴选了多处国家级、省级和市级文保单位及优秀的市级控保建筑与文物古建筑,对其文化内涵、文化含量进行介绍,并进行特点分析和价值评估。

⊙本书的主要宗旨是弘扬本地优秀的历史文化,提高地缘文化品位,吸引中外客商落户吴中;整合吴中的历史文化,为吴中的旅游事业发展提供优质资源。

吴中,坐拥太湖60%的水域面积,独揽太湖72峰中的58峰、太湖13景中的6景,山川秀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被誉为“太湖最美的地方”,是吴文化的发源地。吴中历史源远流长,人类活动史可追溯到一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三山文化”。商代末年,泰伯、仲雍避位奔吴,建立“勾吴”国,成就了一段名扬千古的历史佳话,也标志着吴地历史记录的正式开始。春秋时期,吴王阖闾筑都城于吴中,建馆娃宫、姑苏台,盛极一时。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设会稽郡,置吴县,县名一直沿用至20世纪。1995年撤销吴县,建立吴县市;2001年撤销吴县市,分设吴中区和相城区。

千百年来,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吴地先民创造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历史文化,荟萃了兵圣孙武、草圣张旭、塑圣杨惠之、绣圣沈寿、北宋著名政治家范仲淹、主持营造北京故宫的明代建筑大师蒯祥等一大批历史名人,留下了大量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文化遗存。其中,尤以古镇、古村、古建筑为最。全区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3个,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5个,历代古建筑449处,数量之多、品位之高、文化内涵之深厚,全国罕见。这些古镇、古村、古建筑恰如一颗颗珍珠镶嵌在吴中的青山绿水间,或依山傍水,或背山面湖,或坐落水口,“屋上有山屋下水,开门波光眼如洗”,千姿百态,虽为人作,宛若天开。虽累经世代更迭,饱受历史沧桑,却依然较完整地保留了儒家文化的“耕读”传统及江南鲜明的吴地生活特色,堪称“浓缩的历史书”。徜徉其中,可以充分放飞思绪,穿越时空记忆,与历史对话、与古人神交、与天地交会,感受博大精深的吴文化,零距离体验原汁原味的生活。历久弥坚的古镇、古村、古建筑已成为吴中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吴中区委、区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古镇、古村、古建筑的保护开发工作,成立了古村落保护开发协调领导小组和苏州太湖洞庭古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对古村落进行统一管理、保护和开发——严格制定了古镇、古村保护规划,出台《吴中区古村落保护贷款贴息和经费补助办法》 《吴中区古建筑抢修贷款贴息和奖励办法》,全面摸清了古建筑家底,及时公布了一大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控保建筑,抢救修复了一大批古村、古建筑,古镇、古村、古建筑保护工作走在了全市全省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