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士职业防护》简介
《临床护士职业防护》这本书是由.赵慧华 徐筱萍主编创作的,《临床护士职业防护》共有131章节
1
内容提要
本书由上海市护理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组织多家医院护理同仁,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结合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并配以相关的案例分析编写而成。本书在第一版的基础上,新加...
2
作者名单
主 编 赵慧华 徐筱萍 主 审 胡必杰 翁素贞 副主编 张玲娟 高晓东 钱桂香 叶旭春 张建中 编 委(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 维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
3
序
随着医疗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临床工作人员潜在的职业危害日渐明显与突出。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与职业安全问题也逐渐成为国内外同道广泛关注的焦点。 医护人员由于工...
4
前言
随着医疗护理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有关专业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的课题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护理同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近年来,人类疾病谱的改变、病毒的变异、各种新型高科技...
5
目录
目 录 内容提要 作者名单 序 前言 第一章 国内外护士职业防护历史与现状 第一节 概 论 一、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相关概念 二、护理人员职业性危害种类 第二节 国...
6
第一章 国内外护士职业防护历史与现状
护理工作环境是患者治疗的场所,病原微生物相对集中。护士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每天不得不暴露于各种各样的职业危险因素(包括生物、化学、物理、社会心理等)中。正如美国...
7
第一节 概 论
目前,发达国家医院已经推广了全面可行的职业安全防护措施,临床护士也具备较强的职业安全防护意识,这可以减少护士的职业暴露机会。本节将从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相关概念、职...
8
一、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相关概念
(一)医务场所的环境 医务场所的环境是指医疗服务机构用于诊疗护理、教学科研、保健预防和进行技术指导工作的一切外部条件。其中,既有自然环境、物质环境条件,也包括医...
9
二、护理人员职业性危害种类
护理工作环境中,存在着多种损伤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的危害,主要有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和心理社会性危害,下面将详细介绍。 (一)物理性危害 物理性危害中最常见的是机...
10
第二节 国际护士职业防护历史与进展
...
11
一、职业防护历史与进展
自从人类开始生产劳动以来,就出现了因接触生产环境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而导致的疾病。职业防护研究始于19世纪,随着预防医学的兴起而出现。19世纪下半叶,预防医学...
12
二、国际护士职业防护历史与进展
护士也是一项充满职业风险的工作,自1981年,Mclormick等学者首次报道了医护人员因职业原因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以来,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及防护开始受到关注...
13
第三节 国内护士职业防护历史与现状
现代医院存在许多威胁护理人员健康的危险因素,护士的职业防护情况已成为当今不容忽视的问题。随着医学模式、护理模式的转变及护理人员对保护健康的意识逐渐增强,护理人员...
14
一、我国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历史
我国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夏末商初,那时就存在有关职业医学的论述。17~18世纪,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就介绍了煤矿井下作业和烧砒(三氧化二砷)的简易...
15
二、我国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现状
我国也对护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工作给予了相当大的重视,1999年10月,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颁布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试行标准》;2001年11月,国家质量监督...
16
第二章 护士职业安全文化
...
17
第一节 护士职业防护与安全
对于护理职业面临的安全问题,国际、国内已经有大量的论述,尤其是对护理风险和护理安全两者之间的关系,目前仍是国际论坛上讨论的焦点。因此,为了形成对护理安全问题关系...
18
第二节 护士职业防护知识传播
...
19
一、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培训,提高防护意识
目前,对医护人员进行职业防护教育已被多数国家认为是减少职业暴露发生的主要措施。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将该项工作推荐给全美国所有的医院作为强制执行的项目。可见,加...
20
二、树立防护观念,规范操作行为
我国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主张,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无论是否具有传染性,都应充分利用各种屏蔽防护设备,以减少职业暴露危害性,最大限度地双向保护医护人员和患者...
21
三、增加安全防护设施,改善医疗工作环境
医院管理者要充分认识职业暴露的危害性,创造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完善监测系统,在有限的资金条件下尽可能完善医疗设备和防护设施,为医护人员提供职业安全保障,加快对安...
22
四、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有效保障护理安全
建立健全职业伤害登记制度评定系统,可为政府部门制定控制和预防相关措施提供流行病学资料;同时,保证处理事故的正确性和及时性,并将信息反馈给护士,提高她们的安全意识...
23
五、职业暴露后及时采取措施,有效降低职业伤害
Varghese等研究表明,暴露后有效采取措施能降低81%HIV感染风险。可见,医护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是降低职业危害的有效方法。护理人员应以理性...
24
六、使用先进仪器或器具,增进职业防护效果
为减少化学性危害,有条件的单位尽可能配备先进的仪器设备,如器械清洗机、内镜及各种导管清洗消毒机,避免因人工清洗致污水溅入眼里和锐器损伤手的事故发生;购买高效戊二...
25
第三节 护士职业防护手段与方法
护士要提高职业防护意识,改变认为戴手套就是怕脏、就是嫌弃患者、就是不敬业的错误观念,护士没有健康的身体,又怎能为患者服务呢?因此,护士必须认真做好职业防护,保持...
26
一、树立标准预防的观念
视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均有传染性,直接接触时要戴手套,接触确诊或者疑似患有血液性传播疾病的患者或医护人员手有破损时,应戴双层手套。若血液、体液...
27
二、规范洗手的方法
护士工作中操作较多,接触患者频率高,手污染机会最多。据国外报道,通过院内洗手可以降低30%的院内感染,经计算,护士洗手频率应不少于35次/天。根据手卫生规范要求...
28
三、把握手消毒的时机
有调查显示,在医护人员不知情的情况下,手卫生消毒的合格率为30.2%,不合格的原因可以分为3类:揉搓时间不够、揉搓方法不正确、干手方法错误。临床上手消毒的指征是...
29
四、正确戴口罩
一般呼吸道传染病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染。除了进行空气流通、消毒外,护士必须戴口罩,以防吸入感染患者分泌物产生的气溶胶。提倡使用一次性口罩,由聚偏氟乙烯纤维制成...
30
五、掌握戴手套的必要指征
大多数情况下,手皮肤表面上的暂住菌可通过洗手而去除,所以,只要双手保持清洁,可不必戴手套。护士的手是接触感染的第一道关,当预料到手要接触血液、体液或污染物时,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