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预防措施

四、预防措施

预防医院环境内的电相关损伤,首先,要安全规范地安装各类电子医疗设备,确保各类电子医疗设备接地准确。其次,加强护士的培训,安全正确使用。第三,定期检查医院医疗设备的接地情况,以确保工作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高频电刀使用时,为有效防止灼伤,可注意以下几方面。

1.放置患者前

患者的皮肤保持干燥,并使用不导电、干净整洁的床单,头发全部塞入手术帽内。

2.预防高频辐射

患者携带或肢体接触金属物体,可产生严重的高频辐射现象灼伤患者及医务人员。所以对体内带有金属物或易导电的物质,如心脏起搏器患者不能使用电刀。对实施手术的患者应去除佩戴的手表、金属手链、项链、耳环等金属饰品。这些首饰犹如一个“发射天线”,均可在接触部位产生漏电流而灼伤,同样,患者的手术台面应无金属物体,即患者应处于全悬浮状态。医务人员须穿厚实绝缘的鞋子,戴绝缘手套操作电刀,避免发生旁路电灼伤。

3.内镜下电刀使用时注意

当电刀器械处于内镜管内,严禁激活高频电刀,否则输出电流或射频导致治疗通道熔化,引发电子内镜进液而损坏微型图像传感器。②使用时,内镜和电刀均常采用带接地的电流线,否则高频电刀输出时可能冲击损坏电子镜摄像系统,造成微型图像传感器短路发热灼伤患者消化道或内腔组织。在治疗或手术前对高频电刀的电灼头进行漏电测试,并对内镜进行接地线测试。

4.术中暂时不用主电极时

要将主电极固定于安全位置,避免主电极通过布单对患者身体某部位放电致局部灼伤。术中电刀不用时要安置妥当,一般应放在电刀保护套内,避免手术医生不注意误按开关,而电刀头正好一处在某一角度造成对患者的局部电灼伤。

5.高频电刀通电后

在与易燃物品接触时,容易起火,因此在碰到易燃物品时要格外注意,如在手术中用的麻醉剂、在皮肤消毒时用的酒精等,同时消毒液不能过多过湿,尽量避免使用酒精;如确需使用酒精时,在消毒后应稍停留2~3 min后,待其挥发后方可启动电刀。

6.负极板粘贴时注意事项

硬极板比软极板安全性差,使用中应注意观察。输出功率高达100~700 W时,会发生烫伤或干扰其他电子设备。

7.负极板面积

要求大于100 cm2。一般儿童极板的有效导电面积是65 cm2,成人极板的有效导电面积是129 cm2,一旦负极板接触皮肤面积减少,电阻增大至不安全水平时,机器即自动报警并停止输出。负极板接触皮肤面积为50 cm2时,负极板温度约36℃;接触皮肤面积下降到25 cm2时,温度上升到38℃;接触皮肤面积下降到13 cm2时,温度上升到40℃;极板温度超过皮温6℃,可发生灼伤。

8.负极板安放部位的选择

①不合适的部位:骨性隆起、瘢痕、皮肤皱褶、脂肪组织或脂肪较厚、表皮、承受重量部位、液体可能积聚的部位;金属移植物或起搏器附近。②合适的部位:易于观察的部位、平坦肌肉区、血管丰富区、剔除毛发的皮肤、清洁干燥的皮肤;负极板距离ECG电极15 cm以上;尽量接近手术切口部位(但不小于15 cm)减小电流环路,但应首先考虑选择理想的粘贴部位;尽量避免电流环路中通过金属移植物、起搏器、心电图电极、心脏;电极板的长边与高频电流来向垂直(或选用无边缘效应的负极板)。③婴幼儿负极板部位:选择大腿、背部、腹部等平坦肌肉区;体重在2.7~13.6 kg的小儿,应该选择婴幼儿负极板;体重在0.45~2.7 kg的小儿,应该选择婴幼儿负极板。

9.一次性负极板使用注意事项

①应保持平整,禁止切割和折叠,防止局部电流过高或漏电。②一次性使用,禁止重复使用:因为使用之后,负极板表面的导电胶黏附了皮屑、毛发后,其理化性能发生变化、导电不良、安全性能降低,患者发生灼伤的可能性增加。同时使用后的负极板可能携带有细菌、HIV、HBV等微生物或皮肤病患者的皮屑,同一块电极板在不同患者之间反复使用可能发生交叉感染。

10.选择高质量的双极高频电刀

因为双极高频电刀通常是采用镊子或剥离钩,高频电流就在两极之间作用,电极尺寸和组织结构特性不同就要求设备做自动调节,通常双极的极尖放电,而其余部分全部绝缘,如果绝缘层脱落或绝缘性下降,易造成患者的电极伤,同时也会造成医务人员灼伤,双极电刀的漏电回路由机器自动接地,放电回路不经过患者,所以相对安全,但其适用范围就较少。双极高频电刀不用负极板。

11.防止操作者的不良习惯引起患者或自身的灼伤

电刀头部有血痂等污物时,护理人员要立即消除,以保持传导功能良好。不要随便加大功率,以免对患者造成灼伤。在凝血过程中,有些医生喜欢一只手拿止血钳,另一只手拿电刀头,碰击钳子。这样的操作会达到电凝的过程,但也容易造成刀头与止血钳打火烧伤患者和医护人员,火花会熔化医用手套而灼伤医生。

凡在更换使用新高频电刀的型号及使用不同厂家的产品时,必须及时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学习并按说明书上的使用要点详细地告诉手术医生,使上台的手术医生做到心中有数,在操作前先做模拟操作,以便观察电刀的性能。

使用生理盐水等液体冲洗腹腔或伤口时,应注意防止弄湿患者身上的敷料和铺巾,构成可导电的因素。使用设备后及时保养设备,在各个组件连接好了之后,必须检查是否插牢,不能先开电源开关,必须把板线和电源线接好之后才能开。手术后,必须把仪器(主要是电凝的功率)的指示数恢复为零,把电源开关关闭后,才能拔电源线,最后把各个组件整理好,把设备清洁干净。

【案例分享】

案例一:操作不当

手术名称:腹腔镜下胃部分切除术。

手术时间:3 h。

不良事件:手术中巡回护士示指电击伤。

案例回顾:手术正常进行,医生使用电钩进行游离组织时发现无输出,巡回护士采取重新拔插“电极转接头”(图3-2)后,重新连接“单极电凝线”。当巡回护士捏“单极电凝线”金属部分插头时,医生踩脚踏激活单极凝血模式,巡回护士示指直接被电击伤(图3- 3)。

图3-2 电极转接头

图3-3 示指电击伤

案例二:腹腔镜手术器械损坏,非手术脏器损伤

手术名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手术时间:1 h。

不良事件:非手术脏器损伤。

案例回顾:手术正常进行,手术结束行腹腔探查时发现右半结肠有点状疑似电灼伤。经外科科主任判断确定为“手术使用电钩绝缘层损坏”造成电灼伤(图3- 4)。

图3-4 “手术使用电钩绝缘层损坏”造成电灼伤

案例三:术后揭除负极板时,皮肤损伤

手术名称:胫骨骨折内固定术。

手术时间:3 h。

患者年龄:68岁。

皮肤状况:欠佳。

案例回顾:手术正常进行,负极板错误置于背部。术后揭除负极板时,未双手配合,轻按皮肤缓慢揭除。而是采用单手快速揭除负极板,发现患者少部分皮肤损伤、破裂,负极板上残留部分损伤皮肤。

医疗环境中电子设备安全问题复杂多样,电相关性损失现象时有发生。只要我们医护人员、技术人员提高安全意识,增强责任心,就可以很好地克服它的不足,发挥其优势。

张 寅 王 维 龚茹洁

第一版:赵慧华

参考文献

[1]邸红军,施月仙,臧红新,等.医务人员针刺伤预防策略的最佳证据总结[J].中华护理杂志,2017,52(1):93-97.

[2]贺海燕,李映兰,李丽,等.医务人员针刺伤的危害、预防与管理[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7,16(6):582-584.

[3]黄惠玲,高晓东,刘诗勤,等.全球医护人员针刺伤的疾病经济负担文献研究[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7,16(7):610-614.

[4]马娟妹,杨明峰,马燮峰,等.医院针刺伤的分布特点及防护对策[J].护理与康复,2017,16(6):630-631.

[5]畅立宏,赵仙山,尚郭丽,等.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17):4074-4076.

[6]张志刚,魏秋霞,刘启玲,等.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监测与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7,24(9):1105-1107.

[7]张亚英,姜亦虹,钱静,等.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现状调查及对策[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7,16(7):658-661.

[8]李岩,李彦,陈同利,等.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情况调查与防护对策[J].实用医药杂志,2017,34(8):731-733.

[9]封秀琴,方萍萍,张波,等.我国三级甲等医院急诊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现状与对策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14):3335-3337.

[10]张梦华,刘盛楠,沈燕.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现状分析及防控[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18):4294-4297.

[11]李建维,马红丽,邵英,等.109例HIV职业暴露者的情况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5,4:287-289.

[12]闵锐.医源性电离辐射损伤及其生物医学防护[J].辐射防护通讯,2013,33(3):8-15.

[13]李国欣.医院噪声来源与控制方法[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5,(4):88-90.

[14]宋军芬,谯凤英.噪音性听力损失分析及防范措施探究[J].继续医学教育,2016,30(2):100-102.

[15]韩兵.有关噪声职业病的危害与其防范措施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4,11(32):50-51.

[16]张国华,刘维,郭应祖.关于噪声引起的职业病的危害分析及预防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16):3166.

[17]郭宏洁.ICU环境噪音对工作人员的不利影响及对策[J].继续医学教育,2014,28(10):109-111.

[18]张艳艳,孙振霞.手术室护士对噪音危害的防护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3):227-228.

[19]谢田珍.手术室噪音污染及预防研究现状[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4,(s1):144.

[20]念金霞,叶培英,陈喜萍,等.佩戴金属手镯患者预防高频电刀灼伤的措施及护理[J].福建医药杂志,2015,37(6):160-161.

[21]姚素贞.高频电刀的使用及规范[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05(14):107-108.

[22]陈婉琼,丘仕珍,黄少英,等.高频电刀在使用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预防[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7,17(3):143-145.

[23]范晓勇,杨春兰.高频电刀非手术区皮肤灼伤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7,23(5):113-114.

[24]Dodde R E,Gee J S,Geiger J D,et al.Monopolar electrosurgical thermal management for minimizing tissue damage[J].IEEE Transactions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2012,59(1):167-173.

[25]杨立影.高频电刀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5(26):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