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评估
(一)工作应激评估量表简介
国外常用的量表主要有:①美国著名的护理心理学家Grey-Toft与Andreson编制的护理工作应激量表(Nursing Stress Scale,NSS);②French等人编制的护理应激量表(Expanded Nursing Stress Scale,ENSS);③心理学家Bianchi等人编制的护理应激评估问卷(Nursing Stress Evaluation Questionnaire,NSEQ);④Williams等人编制的职业应激指标(Occupational Stress Indicator,OSI);⑤英国护理学家Wheeler及Riding编制的专用的护理工作应激源量表(Nurse Job Stressors Scale,NJSS)等。
国内常用的量表主要有:①李小妹等人参照国外工作应激源量表,再根据我国国情重新设计修订而成的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该表由35个条目组成,分为5个维度,采用1~4级评分法。②刘宇等人参照李小妹等修订的护士工作应激源量表,对量表部条目进行修改,修订成社区护士工作应激源量表,共40个条目。③张静平编制的中国护士工作应激源量表,该表由60个条目组成,分为六个维度,按频度和影响大小采用0~4级评分,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二)常用护士工作倦怠心理量表简介
1.工作倦怠量表(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MBI)
由Maslach和Jackson等开发的MBI应用最为广泛,包括MBIHuman Service Survey(MBI-SS)、MBI-Educatore Survey(MBIES)和MBI-General Survey(MBI-GS),其中适用于护士群体的是MBI-SS。该问卷由Maslash等人于1986年在对人际工作者进行访谈和调查的基础上设计而成。该量表共22个条目,包括3个维度,分别为情感耗竭、去人格化、个人成就感下降。在随后的研究中,Maslach等人对先前提出的理论模型进行了修改,将原先的三个维度改为情感耗竭(exhaustion)、消极怠慢(cynicism)和无效能感(inefficiency)。国内李永鑫等对该量表进行了汉化。
2.倦怠量表(Burnout Measure,BM)
BM由Pines和Aronsen(1988)制定,最初称为厌倦量表。BM将工作倦怠看作是一维的结构,工作倦怠被定义为一种生理、精神、心理的衰竭状态。与MBI不同的是,BM不仅仅是特指工作,而是包括生活的各个方面。该量表包含21个条目,采用Likert 7点式计分法。
3.护士职业倦怠量表(Nursing Burnout Scale,NBS)
西班牙学者Moreno-Jiménez等,认为护士职业倦怠是工作环境、人格特征和对压力源不同的应对方式三方面交互作用的结果,并据此编制了NBS。NBS共有174个题项,其核心量表包括以下5个内容,即护士日常工作中常见的压力源、人格特征、应对方式、工作倦怠,以及描述倦怠的护士的生理与心理因素。使用者可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抽取其中相应的题项开展调查。量表采用Likert 4点式计分法,得分越高说明倦怠程度越高。
(三)常用同情心疲乏量表
1.同情心疲乏自我测试(Compassion Fatigue Self-Test,CFST)
CFST是由Figley编制的同情心疲乏的二因素模型,并成为最早得到应用和推广的测评工具。该量表是基于临床经验的基础编制而成的,测评内容包括同情心疲乏和倦怠,由40个条目组成。
2.同情心满足与疲乏量表(Compassion Satisfaction and Fatigue scale,CSF)
1996年,Stamm和Figley在研究中发现,虽然有一些助人者处于发生同情心疲乏的高危状态,但工作仍旧保持良好状态,基于这种现象,在原量表的基础上,增添了一个正性因素,即同情心满足。扩充后的量表由3个子量表、66个条目组成。量表采用Likert 6点式计分法。
3.专业生活质量量表(Professional Quality of Life Scale,ProQOL)
该量表由美国学者Stamm在2005年对CSF进行再修订而形成。量表包括3个维度,即继发性创伤应激、身心耗竭和同情心满足,共30个条目,量表采用Likert 5点式计分法。目前已修订成第5版,被译为17种语言,在临床上应用广泛。
(四)其他
研究中还有学者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量表考察护士的负性情绪,以反映心理社会危险因素对护士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