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一、概述

锐器伤是当今医护人员所面临的最严重的职业危险因素之一。世界卫生组织报道,每年约有200万医护人员遭受经皮损伤所致的感染性疾病。由于工作内容,护理人员每日与各种针具频繁接触,其针刺伤及由针刺伤所致的血源性传染病的发生率均高于其他医务工作者,研究发现,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发生率甚至高达90%。护士无疑成为医院中锐器伤发生率最高的职业群体。

锐器伤后的主要危害包括感染、疾病、残疾,甚至死亡。超过25种血源性病原体可通过血液、体液传播。其中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占常见病原体感染总数的比率最高,达55.93%,其次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30.51%)、丙型肝炎病毒(HCV,10.17%)及梅毒(3.39%)。它们会通过污染的针头或锐器传染给被刺伤者。HBV感染与接触血液的程度和HBeAg状态有关,持续受到HBV血液针头刺伤的医务人员,当接触血液者的HBsAg和HBeAg均阳性时,2%~31%发展为临床性肝炎,7%~62%发展为血清性感染,而HBsAg阳性和HBeAg阴性时,则分别为1%~6%和23%~37%。HIV的传染源是HIV感染患者和艾滋病患者。护士在工作中被HIV血液污染的针头或其他器械刺伤皮肤会有0.3%感染危险,感染的可能性与针头刺入位置、注入污染的血量、血中HIV RNA水平及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相关联。

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数据显示,在一次被HIV、HCV和HBV污染的针刺伤过程中所致感染的可能性分别为0.3%~0.5%、4%~5%和6%~30%。每年有35例因锐器伤而导致职业性HIV感染病例发生;8 700多人因针刺伤而导致职业性HBV感染;更有成千上万医护人员感染HCV,其中85%将转为HCV长期携带者。同时,每年因血源性传播疾病造成医护人员死亡人数超过几百人。

对针刺伤引起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和乙肝病毒感染的危险性也有过调查,结果证实两者相关性较大,尤以HBV传染性强。针头致伤时,只需0.004 ml带有HB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针刺伤还可以传播其他疾病,如败血症、疟疾、伤口感染等。

锐器伤的另一个危害是对受伤者心理的影响,尤其是HIV感染患者血液污染的锐器伤,多数受伤者会产生重度或中度的悲观情绪,有人甚至还因此停止了工作,而对患者感染状况的不确定也会加重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严重影响医护人员的生活质量。

为此,WHO全球注射网络明确指出,安全注射是指对接受注射的人无害、对护理人员无危险、对环境不产生污染。在所有的健康护理实践中都要贯彻这个标准。

在医院护理工作环境中,护理人员发生锐器伤主要表现为针刺伤、划痕伤和切割伤。造成锐器伤的锐器种类主要有两大类,玻璃类和金属类。玻璃类主要有玻璃药瓶、玻璃安瓿、玻璃输液瓶、玻璃器皿、玻璃试管、玻璃注射器、体温计等。金属类主要有注射器针头、输液(血)器针头、静脉输液针头、各种穿刺针、套管针和手术时使用的手术器械、缝合针、手术刀片、手术剪刀等各种金属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