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液配比原则

二、营养液配比原则

营养液配方是水培技术的核心。

1950年,加利福尼亚农业实验站的霍格兰(Hoagland D.R.)和阿农(Arnon D.I.)两位农学家总结了该站30a的植物水培成果,提出了植物水培的经典配方——霍格兰配方。

(一)营养液配比的理论依据

目前确定营养液组成的配比理论依据来自以下3种配方。

1.标准园试配方

由日本园艺试验场提出的配方,依据植物对不同元素的吸收量确定营养液的各元素组成比例。

2.山崎配方

由日本植物生理学家山崎肯哉根据园试配方研究果菜类作物水培而提出的配方,其原理是水、肥同步吸收,由作物吸收的各元素的量与吸水量之比(表观吸收浓度)确定营养液的各元素组成比例。

3.斯泰纳配方

由荷兰科学家斯泰纳提出,原理是作物对不同离子具有选择性的吸收,营养液中阳离子Ca2+、Mg2+、K+的总摩尔数与阴离子的总摩尔数相等,但阳离子中各元素的比例和阴离子中各元素的比例有所不同,其比例值由植株的成分分析得出。

(二)营养液的配比原则

1.营养元素应齐全

营养液中的营养元素应齐全,除碳、氢、氧外的13种作物必需营养元素由营养液提供。

2.营养元素应可被根部吸收

配制营养液的盐须溶解性良好,呈离子状态,不能有沉淀,容易被作物的根系吸收和有效利用。营养液一般不能采用有机肥配制。

3.营养元素均衡

营养液中各营养元素的比例均衡,符合作物生长发育的要求。

4.总盐分浓度适宜

总盐分浓度一般用EC值表示,不同作物在不同生长时期对营养液的总盐分要求不一样,总盐分浓度应适宜。

5.合适的pH

一般适合作物生长的营养液pH应为5.5~6.5,营养液偏酸时用一般 NaOH 中和,偏碱时用一般硝酸中和。各营养元素在作物吸收过程中应保持营养液的pH大致稳定。

6.营养元素的有效性

营养液中的营养元素在水培的过程中应保持稳定,不容易氧化,各成分不能因短时间内相互作用而影响作物的吸收与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