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结果与讨论

第二节 研究结果与讨论

一、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协调度分析

1.静态协调度及分析

利用改进的TOPSIS法计算得出2000—2012年舟山群岛生态系统健康与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的静态协调度(见表5-3)。由表5-3可知:舟山群岛生态系统健康与旅游经济的静态协调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其数值由2000年的0.6453波动增加至2012年的0.7301,增幅为0.0848。从静态协调度排序来看:2012年最大,其Ci值为0.7301,2000年的静态协调度最小,其Ci值为0.6453。尽管2000—2012年舟山群岛生态系统健康与旅游经济的静态协调状态总体呈改善趋势,但是协调发展的改善程度呈现出显著差异。由静态协调度变化系数来看,2007—2008年,2005—2006年和2000—2001年三个时期的变化系数最大,分别为0.029、0.0242、0.022,尤其是2007—2008年之间的舟山群岛生态系统健康和旅游经济静态协调发展状况最好。然而在2001—2002年、2002—2003年、2003—2004年、2006—2007年、2009—2010年和2010—2011这6年期间的变化系数为负,说明以上几个时期舟山群岛生态系统健康和旅游经济有往不协调方向发展的趋势。

表5-3 2000—2012年舟山群岛生态系统健康与旅游经济协调发展静态协调度

2.协调状态分析

依据协调状态等级评判标准和静态协调度计算结果,对2000—2012年舟山群岛生态系统健康和旅游经济协调状态进行判别,结果发现:2000—2007年为初级协调发展类型,其静态协调度位于0.6435至0.6859之间;2008—2012年为中级协调发展类型,其静态协调度位于0.7149至0.7301之间;舟山群岛生态系统健康和旅游经济发展协调状态由“初级协调状态”向“中级协调状态”演化。这说明舟山群岛生态系统健康与旅游经济之间存在正向关系。随着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改善,两者之间的协调状态呈现出向“良好协调发展状态”演进发展的趋势。在研究时段,舟山群岛生态系统健康和旅游经济发展有着一致性的同步推进规律,即生态系统健康状况随着旅游经济的持续发展而不断改善,生态系统健康的改善同时推动了旅游经济发展数量和质量的提升。

3.动态协调度

基于静态协调度计算结果和动态协调度模型,计算得出了2000—2012年舟山群岛生态系统健康与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的动态协调度Cd值(见表5-4)。由表5-4可知:舟山群岛生态系统健康与旅游经济的动态协调度从2000—2012年总体呈逐渐增长趋势,其数值由0.6453增至0.6874,增幅0.0421。但在2004年,由于2002—2004连续三年静态协调度下降的原因致使动态协调度小幅下降至0.6562,降幅为0.0009。2004—2012年,随着舟山群岛生态系统健康和旅游经济继续改善,动态协调度逐年增加至最大值0.6874。总的来看,2000—2012年舟山群岛生态系统健康与旅游经济处于协调发展的轨迹之上。

表5-4 2000—2012年舟山群岛生态系统健康与旅游经济动态协调度

(二)障碍因子分析

依据障碍度模型计算出了2000—2012年每个评价指标的障碍度,按照障碍度数值大小选择前6项作为主要障碍因子(见表5-5),并对主要障碍因子出现次数和出现频率进行了统计(见表5-6)。由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海洋经济占GDP比重、近海海域环境功能区达标率、环保投入占GDP比重、公路网密度、城镇化率五个因子出现频率大于6次,出现频率超过50%,将其作为影响2000—2012年舟山群岛生态系统健康和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

表5-5 2000—2012年舟山群岛生态系统健康和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障碍度

续表

表5-6 2000—2012年舟山群岛生态系统健康和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出现情况

(三)预测结果分析

以2000—2012年舟山群岛动态生态系统健康与旅游经济协调发展评价结果为基础,采用Logistic模型,对其2013—2015年静态协调度和动态协调度进行了预测(见图5-2)。由图5-2可知:2013—2015年舟山群岛生态系统健康与旅游经济的静态协调度和动态协调度均呈上升趋势,其静态协调度的预测值为0.8335、0.8442和0.8543,动态协调度的预测值为0.6885、0.6916和0.6947,说明两者会朝向更协调的方向发展。

图5-2 2013—2015年舟山群岛生态系统健康与旅游经济的静态协调度和动态协调度预测结果

二、结论与讨论

(一)结论

2000—2012年,舟山群岛生态系统健康与旅游经济的静态协调度由2000年的0.6453增加至2012年的0.7301,动态协调度由0.6453增加至2012年的0.6874,增加幅度分别为0.0848和0.0421,说明其整体上往更高等级协调发展状态演进;2000—2007年为初级协调发展状态,2008—2012年为中级协调发展状态。在研究时段内,舟山群岛旅游经济规模、旅游接待能力和旅游经济潜力的各项指标均呈快速增长态势,旅游经济总量在持续增加;与此同时,舟山政府部门通过进一步强化和落实环保政策、加大环保投资力度和更新、完善环保技术等反馈机制,使其生态系统健康的状态、影响和响应部分因子改善,使得舟山群岛生态系统健康和旅游经济两者朝向良性协调、共同提升的方向转变。但是,在旅游经济总量日益增加和海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舟山群岛生态系统健康的驱动力和压力因素作用进一步凸显,致其旅游经济的发展仍受到生态环境的制约,两者仍未达到良好协调状态。

海洋经济占GDP比重、近海海域环境功能区达标率、环保投入占GDP比重、公路网密度、城镇化率是影响舟山群岛生态系统健康和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未来需要从提升海洋经济和城镇化发展质量,增加环境保护投入、优化交通空间布局、减少陆源排污量,实施海洋生态修复等途径提升舟山群岛生态系统健康和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程度。

本研究以2000—2012年舟山群岛生态系统健康与旅游经济协调发展评价结果为基础,使用Logistic模型对2013—2015年两者协调状况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2013—2015年舟山群岛生态系统健康和旅游经济静态协调度的预测值为0.8335、0.8442和0.8543,动 态 协 调 度 的 预 测 值 为0.6885、0.6916和0.6947,说明其继续朝向更高级的协调发展状态演进。

(二)讨论

海岛目的地生态系统健康与旅游经济协调发展受生态、社会和经济等多种因素影响,本研究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框架模型和“旅游经济规模、旅游接待能力、旅游经济潜力”等方面初步构建了舟山群岛生态健康和旅游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但由于数据的可获得性等原因,本研究只选取部分指标表征案例地生态系统健康和旅游经济发展;再者,文本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否具有普遍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采用改进的TOPSIS法和动态度模型对舟山群岛2000—2012年生态健康和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估。由于舟山群岛生态健康—旅游经济系统具有动态性和复杂性,其内部的协调发展规律性需要大量的、深入的实证研究予以揭示,以揭示生态健康—旅游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本研究使用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模型很难对其全部要素加以覆盖,而系统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较为复杂,仍需进一步加以深入研究,进而在此基础上优化研究方法和研究模型。

预测模型是对舟山群岛生态系统健康和旅游经济协调发展趋势预测的重要工具,而预测参数的选择又是实现成功预测的重要基础。本研究在案例地生态系统和旅游经济的协调发展评价的基础上,选择了Logistic模型。未来的研究中,如何通过进一步选择合适的参数、对该预警模型进行改进以提高预警测度,以及怎样通过预测结果寻找舟山群岛未来生态系统健康与旅游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点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舟山群岛作为全国知名的海岛旅游目的地,在国家大力发展海洋旅游的背景下,需要继续追踪其生态健康和旅游经济的演进路径,深化对两者协调发展机理的认识,以便更好地引导政府在其协调展过程中找到政策作用点,从而实现舟山群岛生态环境和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