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白华,韩文秀,2000.复合系统及其协调的一般理论[J].运筹与管理(3):1-6.
关华,2011.能源—经济—环境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
胡永宏,2002.对TOPSIS法用于综合评价的改进[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32(4):572-575.
华小义,谭景信,2004.基于“垂面”距离的TOPSIS法——正交投影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114-119.
赫尔曼·E.戴利,2006.超越增长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M].诸大建,胡圣,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李艳,曾珍香,武优西,等,2003.经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方法研究及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3(5):54-58.
刘耕源,杨志峰,陈彬,等,2008.基于能值分析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以包头市为例[J].生态学报,28(4):1720-1728.
卢育红,田桂娥,袁顺新,2010.城市生态健康评价方法比较与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35(1):162-165.
吕建树,刘洋,杨念贵,2009.基于改进TOPSIS法的水资源承载力研究[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3):83-86.
蒲新明,傅明珠,王宗灵,等,2012.海水养殖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方法与模式[J].生态学报,32(19):6210-6222.
孙才志,杨磊,2012.基于Arc View-WOE的下辽河平原地下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J].生态学报,32(4):1016-1027.
王广成,李中才,孙玉峰,2009.海岛地区生态经济模型及其实证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6.
王维国,2000.协调发展的理论与方法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5-17.
王一涵,周德民,孙永华,2011.RS和GIS支持的洪河地区湿地生态健康评价[J].生态学报,31(13):3590-3602.
武兰芳,欧阳竹,唐登银,2004.区域农业生态系统健康定量评价[J].生态学报,24(12):2740-2748.
夏绍玮,杨家本,杨振斌,等,1995.系统工程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104。
叶彩华,栾庆祖,刘勇洪,等,2011.城市生态安全气象环境综合评价方法——以北京市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6(7):1156-1165.
袁兴中,刘红,2001.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概念构架与指标选择[J].应用生态学报,12(4):627-629.
袁旭梅,1998.区域“经济—资源—环境”复合系统协调发展分析、建模与评价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
郁亚娟,郭怀成,刘永,等,2008.城市病诊断与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J].生态学报,28(4):1736-1747.
曾珍香,顾培亮,2000.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分析与评价[M].北京:科学出版社:9-14.
章锦河,2008.旅游废弃物生态影响评价——以九寨沟、黄山风景区为例[J].生态学报,28(6):2764-2773.
张晓慧,2008.我国油气资源——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研究[D].青岛:中国石油大学:11-18.
赵宏波,马延吉,2014.东北粮食主产区耕地生态安全的时空格局及障碍因子——以吉林省为例[J].应用生态学报,25(2):515-524.
DODDS R,2007.Malta's tourism policy:standing still or advancing towards sustainability?[J].Island studies journal,2(1):4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