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蔡晓明,2000.生态系统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陈建设,2015.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景观健康评价与调控研究——以湖南崀山为例[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
巩劼,陆林,2007.旅游环境影响研究进展与启示[J].自然资源学报,22(4):545-556.
晋秀龙,陆林,巩劼,等,2011.旅游活动对九华山风景区大型土壤动物群落影响[J].地理研究,30(1):103-114.
金艳,严航贞,2016.预警原则在环境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生物技术世界(5):47.
刘建军,王文杰,李春来,2002.生态系统健康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研究,35(1):5920-5930.
卢松,陆林,徐茗,等,2005.古村落旅游地旅游环境容量初探——以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古村落为例[J].地理研究,24(4):581-590.
马建章,戎可,程鲲,2012.中国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研究与实践[J].生物多样性,20(5):551-558.
史晓燕,肖波,李建芬,2007.城市污水循环再生利用的环境效益及其应用状况[J].节水灌溉(2):28-31.
世界野生动物保护协会,2015.游客并非总是对的——野生动物旅游对动物福利和保护的影响[N].中国绿色时报,10-29.
隋欣,齐晔,2006.基于生态系统健康的生态承载力调控模式研究[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14(4):479-487.
汤茂林,1999.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原则[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38-41.
田玉军,巨天珍,任正武,2003.国内城市环境噪声污染研究进展[J].重庆环境科学,25(3):37-39.
王宏,2002.现代城市生态系统的分析、评价与优化[D].开封:河南大学.
王祥荣,2000.生态与环境:城市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调控新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武正军,李义明,2003.生境破碎化对动物种群存活的影响[J].生态学报,23(11):2424-2435.
吴智容,夏青松,2005.旅游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与可持续发展[EB/OL].(2005-11-22)[2016-11-13].http://www.paper.edu.cn/releasepaper/content/200511-302.
肖鸣政,2003.生态限制因子改变原理[J].中国人才(5):30.
徐柳园,2011.海岛型旅游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D].厦门:华侨大学.
颜文洪,2010.旅游环境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杨青山,2002.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协调发展的概念性认识[J].经济地理,22(3):289-292.
曾珠,2007.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调控[M].重庆:重庆出版社.
张怀宇,李树苑,李露,等,2011.中国绿色旅游的水污染威胁:现状、技术进展与预测[C]//全国排水委员会.全国排水委员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107-113.
张珞平,陈伟琪,洪华生,2004.预警原则在环境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版),43(S1):221-224.
张志诚,欧阳华,肖风劲,等,2004.生态系统健康研究现状及其定量化研究初探[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12(3):184-187.
郑宗清,2011.旅游环境与保护[M].北京:科学出版社.
HOUGH M,1990.Out of place:restoring identity to the regional landscape[M].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
PARKER S,KHARE A,2005.Understanding success factors for ensuring sustainability in ecotourism development in southern africa[J].Journal of ecotourism,4(1):3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