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明代以前

2.明代以前

《京本通俗小说》与《清平山堂》,东生,《小说月报》1929年第6期

关于“唐三藏取经诗话”,鲁迅,《中学生》1931年第12期

元至治本全相武王伐纣平话明刊本列国志传卷:与封神演义之关系,〔澳〕柳存仁,(港)《新亚学报》1959年第1期

南宋的雕版印刷,宿白,《文物》1962年第1期

关于《搜神记》,范宁,《文学评论》1964年第1期

《京本通俗小说》各篇的年代及其真伪问题,〔美〕马幼垣、马泰来,(台)《清华学报》1965年第1期

宋人小说《碾玉观音》,孙述宇,(港)《新亚书院学术年刊》1966年第8期

《京本通俗小说》辨疑,苏兴,《文物》1978年第3期

《明皇杂录》的作者与板本问题,王国良,(台)《书目季刊》1979年第4期

再谈京本通俗小说,胡万川,(台)《中华文化复兴月刊》1979年第9期

元代刻书述略,李致忠,《文献》1981年第4期

记元刻《新编红白蜘蛛小说》残页,黄永年,《中华文史论丛》1982年第l期

宋代的印刷禁令,赵胜,《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82年第4期

宋人笔记中的宋刻珍本:《甲申杂记》和《闻见近录》,丁瑜,《文献》1984年第4期

从俗字看《京本通俗小说》是否伪作,那宗训,(台)《大陆杂志》1984年第6期

辽代刻书事业管窥,王巍,《图书馆学研究》1986年第1期

《夷坚志》辑佚九则,康保成,《文献》1986年第3期

关于《夷坚志》佚文及《东窗事犯》,程弘,《文献》1987年第2期

论南宋杭州的印刷业及其兴盛的原因,徐吉军,《东南文化》1987年第2期

我国宋代的图书发行事业,高信成,《出版发行研究》1988年第3期

《五代史平话》为金人所作考,宁希元,《文献》1989年第1期

宋代江西刻书知见录,曹之,《江西图书馆学刊》1990年第1期

《李师师外传》应是明末作品,薛洪勣,《明清小说研究》1990年第3期

《夷坚志》补遗三十则,李裕民,《文献》1990年第4期

《稽古堂群书秘简》与《玄怪录》十一卷本,程有庆,《文献》1991年第1期

《三国志平话》成书于金代考,宁希元,《文献》1991年第2期

《宣和遗事》解题,王利器,《文学评论》1991年第2期

《三国志平话成书于金代考》质疑,卿三祥,《文献》1992年第2期

略论宋代的刻工,张秀民,《中国印刷》1994年第2期

《穆天子传》知见版本述要,郑杰文,《文献》1994年第2期

试论《太平广记》的版本演变,张国风,《文献》1994年第4期

元代图书出版事业述略,莎日娜,《内蒙古大学学报》1995年第2期

唐代长安东市的民间印刷业,〔日〕妹尾达彦,《中国古都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1995年9月

关于现存的所谓“宋话本”,章培恒,《上海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

宋代严禁盗版书的官方文件,周士琦,《文史知识》1996年第2期

略论南宋两浙地区的出版业,陈国灿、陶立方,《宁波师院学报》1996年第5期

关于《京本通俗小说》,徐朔方,《文学遗产》1997年第4期

蓬勃发展的宋代民营出版业,方厚枢,《中国出版》1997年第4期

试论宋代图书出版的审查制度,祝尚书,《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7年第6期

宋代四川刻书知见录,曹之,《四川图书馆学报》1998年第1期

陈宅书籍铺考略,曹之,《图书情报论坛》1998年第3期

《青楼集》成书年代小考,周维培,《文学遗产》1999年第3期

宋代刻书与藏书述略,曾建华,《出版发行研究》1999年第5期

论宋代的图书盗版与版权保护,祝尚书,《文献》2000年第1期

洪迈著作系年考证,凌郁之,《文献》2000年第2期

宋代的图书印刷业,黎世英,《南昌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

宋代建本编辑考述,方彦寿,《编辑学刊》2000年第3期

二十卷本《搜神记》考,李剑国,《文献》2000年第4期

话本《柳耆卿诗酒玩江楼记》的写定年代,乔光辉,《文学遗产》2000年第5期

论宋代的出版管理,郭孟良,《中州学刊》2000年第6期

元刻《新编红白蜘蛛小说》残页浅探,夏慧勤,《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

《永乐大典》所存宋人刘斧小说集佚文辑考,赵维国,(台)《书目季刊》2001年第4期

《夷坚志》版本研究,胡绍文,《大理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

关于五卷本《东坡志林》的真伪问题:兼谈十二卷本《东坡先生志林》的可信性,章培恒、徐艳,《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太平广记》在两宋的流传,张国风,《文献》2002年第4期

宋代图书市场初探,谢彦卯,《河南图书馆学刊》2003年第2期

《太平广记》在北宋流传的两则记载,姜光斗,《文献》2003年第2期

宋代图书编纂出版纪事:禁约编,李致忠,《文献》2003年第3期

《太平广记》在南宋流传的三则记载,姜光斗,《文献》2003年第3期

两宋时期的书业广告,范军,《出版科学》2004年第1期

元代的书业广告,范军,《出版史料》2004年第2期

略论南宋浙东刻书业的地域特征及其类型,徐鸿钧、唐燮军,《宁波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

五代雕版印刷图书述考,耿相新,《编辑之友》2004年第5期

元代出版史概述,陈高华,《历史教学》2004年第11期

关于北宋“建邑王氏世翰堂”,张丽娟,《中国典籍与文化》2005年第1期

宋代九江刻书简论,吴怿,《江西图书馆学刊》2005年第1期

宋雕版印书工艺技术要素考,杨玲,《图书与情报》2005年第1期

宋代书籍文章出版和传播禁令述论,孔学,《河南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

论元刊平话之“全相”的表述功用,卢世华,《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宋代刻书产业对文学的影响,朱迎平,《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云斋广录》版本源流考,冯一,《苏州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东京梦华录》版本发微,伊永文,《古典文学知识》2006年第4期

宋代官府对坊肆刻书的管制,林剑华,《闽江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北宋出版文化特色考述,吴哲夫,(台)《书目季刊》2007年第1期

南宋临安睦亲坊陈宅书籍铺考略,李传军,《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南宋泉州官私刻书考述,方彦寿,《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论日本内阁文库藏清平山堂所刊小说:以版式与刻字特点为视角,〔日〕中里见敬,《明清小说研究》2007年第4期

《游仙窟》古钞本、古刊本勘误与质疑,李时人、詹绪左,《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五代时期南唐校勘人才及其印刷传统,苏勇强,《社会科学》(上海)2007年第12期

《青琐高议》版本源流考,李小龙,《文献》2008年第1期

宋代刻书禁例与流传,黄建国、罗秉利,《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08年第1期

宋代图书出版体系探析,陈奕、王海刚,《编辑之友》2008年第2期

两宋莆田官私刻书考述,方彦寿,《文献》2008年第3期

《世说新语》董弅刻本近真面貌的文献价值再认识,李笑野,《社会科学辑刊》2008年第3期

两宋《太平广记》流传与接受补证,成明明,《文学遗产》2009年第2期

唐代图书市场探究,胡发强,《内蒙古社会科学》2009年第2期

南宋出版业的经营策略与文化传播:以南宋临安棚北大街睦亲坊陈宅书籍铺为中心,李传军,《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

《世说新语》元刻本考:兼论“刘辰翁”评点实系元代坊肆伪托,潘建国,《文学遗产》2009年第6期

《瑯嬛记》考证,沈梅,《合肥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

论北宋汴梁民间刻书的繁荣,于兆军,《图书情报工作》2009年第21期

论宋代书籍多元化的发行方式,田建平,《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第1期

宋代雕版印刷浅论,胡予琪,《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

金代刻书地点考,李西亚,《北方文物》2010年第2期

论宋代图书出版的版权保护,田建平,《河北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

浅谈宋代的出版政策,侯佳,《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第2期

北宋委托书坊刻书的出版方式创新及其相关问题,刘方,《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

金代各地刻书的差异性探析,李西亚,《兰台世界》2010年第5期

宋代刊印业发展初探,葛彦,《河南图书馆学刊》2010年第6期

论《武王伐纣平话》成书的方式、时间及地域,李亦辉,《学术交流》2011年第1期

《世说新语》明正德四年赵俊刻本考:兼论袁寒云旧藏本非为元刻本,潘建国,《中国典籍与文化》2011年第1期

《世说新语》佚文考,黄东阳,(台)《书目季刊》2011年第4期

宋代雕版印刷与传媒效应,张高评,《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

唐代广东雕版印刷事业初探,林子雄,《图书馆论坛》2011年第6期

元刻本《世说新语》补刻刘辰翁评点真伪考,周兴陆,《文艺研究》2011年第11期

《明皇杂录》成书时间考,陈洁,《现代交际》2011年第12期

宋代以后的雕版印刷图书,王璐,《兰台世界》2011年第23期

两宋《列女传》版本的“还原”与“新变”,陈丽平,《齐鲁学刊》2012年第3期

论宋代的出版管制,方宝璋、高月梅,《江西社会科学》2012年第3期

《朝野佥载》之“节略本”考略,赵毓龙、胡胜,《文献》2012年第4期

试论北宋汴梁的刻书业,张凤霞、孙业超,《东岳论丛》2012年第4期

论元代政府对印书业的促动,方晓阳、吴丹彤,《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2年第6期

《新编五代史平话》成书探源,罗筱玉,《文学遗产》2012年第6期

简论宋代出版政策的双重倾向,强琛,《长江大学学报》2012年第12期

图书版权保护始于宋代,袁红军,《中国科技信息》2012年第16期

元代浙江出版业述略,隗静秋、吴如功,《学理论》2012年第18期

南宋出版业考述,章宏伟,《古代文明》2013年第2期

国家图书馆藏元本述略,陈红彦,《文献》2013年第3期

对建阳坊刻兴盛于宋代的思考,苏丹霞,《皖西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

《穆天子传》宋元版本考,王华礼,《文献》2013年第4期

宋代的书业贸易与文学的商品价值,谭新红,《福州大学学报》2013年第4期

书价革命:宋代书籍价格新考,田建平,《河北大学学报》2013年第5期

唐代书肆略窥,李丹,《唐山学院学报》2013年第5期

新发现元刻本《包公出身除妖传》说唱词话考论,李雪梅、李豫,《民族文学研究》2013年第6期

南宋临安府尹家书籍铺所刻书及其流传考,侯印国,(台)《“国家图书馆”馆刊》2014年第1期

南宋刻书业的书价、成本及利润考察,方健,《国际社会科学杂志》2014年第2期

小说类书《姬侍类偶》考述,何春根,《文献》2014年第2期

两宋时期福州刻书考略,方彦寿,《闽江学院学报》2014年第3期

宋代出版文明新论,田建平,《河北大学学报》2014年第5期

辽代的图书出版与书籍传播诸问题论析,施国新,《理论月刊》2014年第6期

南宋鼎盛时期的麻沙雕版印刷业,李加林,《炎黄纵横》2014年第7期

《太平广记》流传考,林耀琳,《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

《江淮异人录》版本源流考,刘洪婧,《九江学院学报》2015年第3期

南宋婺州图书刊刻与社会互动初探,张迪,《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5年第4期

《世说新语》在宋代的流播及其书籍史意义,潘建国,《文学评论》2015年第4期

宋代版印与图书传媒革命,于兆军,《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5年第4期

宋代出版书籍交易和法律管制,胡兴东,《人民法院报》2015年6月26日

论宋代民间出版的特色及其影响:以福建建阳民间出版为例,金雷磊,《武夷学院学报》2015年第7期

宋代出版业繁荣之表现、原因及影响,强琛,《长江大学学报》2015年第12期

宋代福建刻书及兴盛原因,袁庚申、赵智岗,《中国出版》2015年第14期

“平话”释义:兼论《新编五代史平话》为元编、元刻本,武迪、聂芸,《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2期

也谈《三分事略》与《三国志平话》的刊刻年代及版式异同,罗筱玉,《文献》2016年第3期

元刻本《事林广记》版画考,俞昕雯,《中国典籍与文化》2016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