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明代其他小说作品及相关研究
岳传的演化,郑振铎,《文学周报》1925年第376期
建文逊国传说的演变,胡适,《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928年第1期
跋陈眉公《列国志传》,孙楷第,《北平图书馆馆刊》1930年第5期
三言二拍源流考,孙楷第,《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刊》1931年第2期
拍案惊奇的来源,赵景深,《文学期刊》1934年第1期
《清平山堂话本》与《雨窗欹枕集》,马廉,《大公报图书副刊》1934年4月14日,又见于《北平图书馆刊》1934年第2期
雨窗欹枕集,赵景深,《大公报文艺副刊》1935年6月16日
三宝太监西洋记,赵景深,《青年界》1936年第1期
残唐五代史演传,赵景深,《复旦学报》1936年第3期
英烈传,赵景深,《青年界》1936年第3期
醒世恒言的来源和影响,赵景深,《文学》1937年第6期
警世通言的来源和影响,赵景深,《红茶》1938年第1-3期
喻世明言的来源和影响,赵景深,《东南风》1939年第4期,又收入《学术》1940年第1期
封神演义与武王伐纣平话,赵景深,《万象》1941年第3期
明代的彩色印刷:插图·评点·画谱·图籍的衍变(续完),〔澳〕柳存仁,(港)《大风》1941年第91期
《杨家将》考证,卫聚贤,《说文月刊》1944年第4期
《杨家将》故事考信录,余嘉锡,《辅仁学志》1945年第1、2期
《杨家将》故事与杨业父子,翦伯赞,《中原月刊》1945年第1期
武王伐纣平话与列国志传,周贻白,《文艺春秋》1945年第5期
二刻拍案惊奇的来源和影响(上、下),赵景深,《文章》1946年第1、2期
漫步书林:余象斗《列国志传》,西谛,《人民日报》1956年9月3日
拍案惊奇的原刊本,李田意,(台)《清华学报》1958年第3期
坊刊本《列国志传》,刘修业,收入《古典小说戏曲丛考》,作家出版社1958年版
记嘉靖本翡翠轩及梅杏争春:新发现的清平山堂话本二种,阿英,收入《小说闲谈》,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拍案惊奇最后四卷的原文,李田意,(台)《清华学报》1961年第2期、1962年第1期
明代南京的木刻插图艺术,王达弗,《雨花》1962年第9期
“三言”的版本及其他,陆树崙,《复旦大学学报》1963年第1期
明代的活字印书(上、下),梁子涵,(台)《大陆杂志》1966年第6、7期
熊龙峰所刊短篇小说四种考释,〔美〕马幼垣,(台)《清华学报》1968年第1期,收入《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台湾香港论文选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谈明成化刊本“说唱词话”,赵景深,《文物》1972年第11期
《平妖传》著作问题之研究,〔美〕韩南(Hanan,Patrick);梁晓莺,(台)《中外文学》1975年第2期
《古今小说》中某些故事的作者问题,〔美〕韩南(Hanan,Patrick);陈淑英,(台)《中外文学》1975年第6期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与《杜十娘怒沈百宝箱》撰述考,〔美〕韩南(Hanan,Patrick);吴壁婉,(台)《中外文学》1976年第1期
冯梦龙所编“三言”的版本与流传,胡万川,(台)《中华文化复兴月刊》1976年第6期
凌濛初的初、二刻拍案惊奇,〔美〕韩南(Hanan,Patrick);姜台芬,(台)《中外文学》1977年第8期
明代北京的刻书,张秀民,《文献》1979年第1期
凌濛初之生平和其二刻拍案惊奇,徐文助,(台)《中华文化复兴月刊》1979年第2期,又收入《中国古典小说论谈》,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年版
明成化说唱词话十六种:近年新发现最古的诗赞系说唱文学刊本,曾永义,(台)《中外文学》1979年第5期
明代印书最多的建宁书坊,张秀民,《文物》1979年第6期
清平山堂话本,赵景深,收入《中国小说丛考》,齐鲁书社1980年版
杨家将故事的演变,赵景深,收入《中国小说丛考》,齐鲁书社1980年版
《杨家将》与《宋传续集》,赵景深,收入《中国小说丛考》,齐鲁书社1980年版
冯梦龙“三言”新证:记明刊《小说》(五种)残本,袁行云,《社会科学战线》1980年第1期
明成化刊本说唱词话述考,谭正璧、谭寻,《文献》1980年第3、4期
《杨家将》杂议,顾全芳,《文汇报》1980年9月1日
明代南京的印书,张秀民,《文物》1980年第11期
三言叙及眉批的作者问题,胡万川,《中国古典小说研究专集》1980年第2集
谈谈明刻本及刻工:附明代中期苏州地区刻工表,冀叔英,《文献》1981年第2期
列国志考,钱静方,收入《小说丛考》(卷上),(台)新文丰出版公司1982年版
西汉演义考,钱静方,收入《小说丛考》(卷上),(台)新文丰出版公司1982年版
杨家将演义考,钱静方,收入《小说丛考》(卷上),(台)新文丰出版公司1982年版
《三言》中的冯梦龙作品考辨,徐朔方,《杭州大学学报》1982年第1期
谈明成化刊本“说唱词话”,周启付,《文学遗产》1982年第2期
冯梦龙著述考补,谢巍,《文献》1982年第4期
试论明代版刻的成就,曹之,《图书情报知识》1982年第4期
关于三桂堂刊本警世通言第四十卷,胡万川,《中国古典小说研究专集》1982年第5集
《宋太祖龙虎风云会》与《三国演义》,陈铁民,《文学评论丛刊》1982年第16辑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由来,徐朔方,《社会科学战线》1983年第1期
谈谈明代的活字印刷,曹之,《图书情报知识》1983年第1期
谈谈明代的版画,曹之,《图书馆》1983年第5期
明小说家余象斗及余氏刻小说戏曲,官桂铨,《文学遗产》(增刊)1983年第15期
读《明刊古本宣和遗事》,陈兆南,(台)《书目季刊》1984年第3期
明代刻书述略,李致忠,《文史》1984年第23辑
明刊《包公传》内容述略,阿英,收入《小说三谈》,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平妖传》版本初探,陆树仑,收入《中国古典文学丛考》1985年第1集
冯梦龙社籍考,金德门,《中华文史论丛》1985年第1期
明代国子监刻书,张琏,(台)《“中央图书馆”馆刊》1985年第1期
明代后期文言小说刊行概况(上、下),〔日〕大塚秀高;谢碧霞,(台)《书目季刊》1985年第1、3期
《三刻拍案惊奇》考,郭松年,《山东图书馆季刊》1985年第1期
隆庆刻本《剑侠传》叙录,刘荫柏,《文学遗产》1985年第2期
明末金陵版画,周芜,《美术》1985年第2期
关于《冯梦龙著述考补》:《冯梦龙著述考补》补正,易名,《文献》1985年第2期
《平妖传》和《水浒传》,欧阳健,《许昌学院学报》1985年第3期
三遂平妖传原本考辨,欧阳健,《中华文史论丛》1985年第3期
中世纪文坛巨星冯梦龙,缪咏禾,《苏州大学学报》1985年第4期
《娇红记》成书经纬:其变迁及流传过程,〔日〕伊藤漱平;谢碧霞,(台)《中外文学》1985年第12期
关于《警世通言》的版本:以佐伯文库本和都立中央图书馆本为中心,〔日〕大塚秀高,收入《中国:社会和文化》1986年第1辑、《明清小说研究》1989年第1期
试谈明代版刻,李德山,《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86年第1期
论明代徽州刻书,严佐之,《社会科学战线》1986年第3期
谈北图所藏明版《牛郎织女传》,程有庆,《文献》1986年第3期
《平妖传》的版本以及《水浒传》原本七十回说辨正,徐朔方,《浙江学刊》1986年第3期
明代小说家、刻书家余象斗,肖东发,《明清小说论丛》1986年第4期
一部流落在东瀛的,旧小说《隋史遗文》,杨启樵,(港)《读者良友》1986年第5期
明代刻书家熊宗立述考,方彦寿,《文献》1987年第1期
明代南直隶江南地区私人刻书概述,叶树声,《文献》1987年第2期
明刻《牛郎织女传》是建阳麻沙本,官桂铨,《文献》1987年第2期
明福建刻本《宣和遗事》,官桂铨,《文献》1987年第3期
《如意君传》的刊刻年代及其与《金瓶梅》之关系,刘辉,《徐州师院学报》1987年第3期
试论明代戏曲小说插图的兴盛原因,廖以厚,《东华理工学院学报》1987年第3期,又见于《抚州师专学报》1987年第3期
明代出版家:余象斗传奇,朱传誉,(台)《中外文学》1987年第4期
谈《菽园杂记》十五卷本,伍跃,《文献》1987年第4期
明代古籍插图本的创新与发展,郭松年,《黑龙江图书馆》1987年第5期,又见于《图书馆建设》1987年第5期
关于邓志谟的道教小说,〔日〕小野四平;陈桂声、刘红军,《明清小说研究》1988年第1期
论明代通俗小说的发展,陈大康,《明清小说研究》1989年第1期
唐解元一笑姻缘研究,郑阿财,(台)《汉学研究》1988年第1期
《西洋记》发微,冯汉镛,《明清小说研究》1988年第1期
《古今笑》与《古今谭概》,金苏,《明清小说研究》1988年第2期
关于明末白话小说的作者和读者,〔日〕大木康;吴悦,《明清小说研究》1988年第2期
论《二刻醒世恒言》,侯忠义,《明清小说研究》1988年第2期
论明代徽刻,叶树声,《淮北煤师院学报》1988年第2、3期合刊
明末清初时事小说述评,齐裕焜,《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第2期
《清夜钟》初探,李汉秋,《明清小说研究》1988年第2期
《隋唐演义》“缀集成帙”考,欧阳健,《文献》1988年第2期
《虞初志》的编者和版本,程毅中,《文献》1988年第2期
《钟馗降妖传》述略,程毅中,《明清小说研究》1988年第2期
冯梦龙与东林、复社:兼与胡万川先生等商榷,胡小伟,《文学遗产》1989年第3期
明代中后期雕版印刷的成就,华人德,《苏州大学学报》1988年第3期
新发现的一则小说资料,欧阳见拙,《明清小说研究》1988年第3期
明后期我国私人刻书业资本主义因素的活跃与表现,袁逸,《浙江学刊》1989年第3期
《拍案惊奇》的刊行、删改与流传,戚建农、商秀坤,《徐州教育学院学报》1988年第3期
谈谈明代短篇韵文小说《会仙女志》,陈飞,《明清小说研究》1988年第3期
《熊龙峰四种小说》是建阳刻本,官桂铨,《文献》1989年第3期
《钟馗全传》札记,刘世德,《文学遗产》1989年第3期
冯梦龙丛考,姚政,《明清小说研究》1989年第4期
冯梦龙《如面谈》与《中兴伟略》补正,刘汉忠,《文献》1988年第4期
关于《中山狼传》的两个问题,范志新,《明清小说研究》1988年第4期
《欢喜冤家》考论,萧相恺,《明清小说研究》1989年第4期
陆云龙考略,夏咸淳,《明清小说研究》1988年第4期
明代的两部传记小说:谈《孔圣宗师出身全传》和《王阳明先生出身靖乱录》,赵明政,《明清小说研究》1989年第4期
谈谈《二十四尊得道罗汉传》,方胜,《明清小说研究》1988年第4期
《天妃娘妈传》校点前言,黄永年,《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89年第4期
晚明新闻小说试论,欧阳见拙,《明清小说研究》1988年第4期
“三言”二题,缪咏禾,《文学评论》1988年第5期
汤显祖、虞淳熙序《西湖一集》考,陈大康,《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第5期
《轮回醒世》:从未见诸著录的明代小说总集,胡从经,(港)《明报月刊》1988年第11期
天理图书馆藏本《龙图公案》跋,王三庆,(台)《木铎》1988年第12期
冯梦龙交游探微,杨晓东,《文学遗产》1989年第5期
瞿佑和剪灯新话,陈庆浩,(台)《汉学研究》1989年第6期
《韩湘子全传》探源,王若、韩锡铎,《明清小说研究》1990年第2期
评道教小说《韩湘子全传》,方胜,《明清小说研究》1990年第2期
十二卷本《剪灯丛话》补考,程毅中,《文献》1990年第2期
凌濛初晚年二事考,贾三强,《西北大学学报》1990年第3期
吴本《西游记》的又一借镜:《四游记》中《北游记》述评,赵伯英,《盐城师专学报》1990年第4期
《韩湘子全传》疑非明刊,王若,《读书》1990年第5期
论小说史上的两百年空白,陈大康,《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第5期
论凌濛初的思想及其形成的土壤,冯保善,《中国文学研究》1991年第1期
明代坊刻小说兴盛探因,卢明纯,《四川图书馆学报》1991年第1期
《国色天香》周文炜刻本补考,刘奉文,《明清小说研究》1991年第1期
《韩湘子全传》漫议,皋于厚,《明清小说研究》1991年第1期
略论明代小说出版业,陈辽,《盐城师专学报》1991年第1期
明代苏常私人刻书谈,叶树声,《淮北煤师院学报》1991年第1期
《负情侬传》“懊恨曲”的出处,郑平昆,《文献》1991年第2期
许自昌家世生平著述刻书考,刘致中,《文献》1991年第2期
《古今小说》序作者考辨,杨晓东,《文学遗产》1991年第2期
明代藩府刻书考,曹之,《图书与情报》1991年第2期
邓志谟乡里、字号、生年探考:邓志谟考论之一,吴圣昔,《明清小说研究》1991年第2期
关于熊大木字、名的辨正及其他,陈大康,《明清小说研究》1991年第3期
明代的图书告白,桑杰,《山东图书馆季刊》1991年第3期
《女开科传》回后评语补校,〔新〕辜美高,《文献》1991年第3期
新发现刻石堂版《玉娇梨》,李晓非、王若,《明清小说研究》1991年第3期
论明清之际的时事小说,陈大康,《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第4期
《剪灯新话》简说,程毅中,《古典文学知识》1992年第2期
明代苏州营利出版事业及其社会效应,邱澎生,(台)《九州学刊》1992年第2期
明代专制文化政策下的图书出版情形,张琏,(台)《汉学研究》1992年第2期
《三言》的序、评者“可一居士”是谁,官桂铨,《文献》1992年第2期
试谈《东游记》刊行年代,刘绍智,《宁夏大学学报》1992年第1期
宋评封神演义解题,王利器,《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92年第2期
《三教开迷归正演义》提要,李梦生,《明清小说研究》1992年第3、4期合刊
《今古奇闻》和《娱目醒心编》之关系研究,王三庆,(台)《戏曲小说专号》1992年第4期,又见于(台)《成大中文学报》1992年第1期
闽西四堡坊刻的兴衰及其原因,马例文,《福建学刊》1992年第4期
冯梦龙年谱引论,徐朔方,《浙江学刊》1992年第6期
《万锦情林》初探,王三庆,《明史研究专刊》1992年第10集
关于《后西游记》,郑智勇,《韩山师专学报》1993年第1期
关于《如意君传》(明清艳情小说书目钞补之二),悠悠,《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第1期
关于《绣榻野史》(明清艳情小说书目钞补之三),悠悠,《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第1期
闽北十四位刻书家生平考略,方彦寿,《文献》1993年第1期
明末私人出版业的伪盗之风,袁逸,《出版史研究》1993年第1期
冯梦龙身世新探,杨晓东,《文史杂志》1993年第2期
关于《群书类编故事》,冯惠民,《文献》1993年第2期
《国色天香》成书年限,何长江,《明清小说研究》1993年第2期
《情义奇姻》与《刘方三义传》,陈益源,《明清小说研究》1993年第2期
邓志谟经历、家境、卒年探考,吴圣昔,《明清小说研究》1993年第3期
韩国所见奎章阁藏本《型世言》,〔韩〕朴在渊,《文学遗产》1993年第3期
明代大名刻书知见录,曹之,《河北图苑》1993年第3期
明代书籍价格考:中国历代书价考之二,袁逸,《编辑之友》1993年第3期
明末纪实体小说《七峰遗编》简论,朱冠军,《吴中学刊》1993年第3期
新发现的明代文言小说《丽史》,官桂铨,《文献》1993年第3期
《东游记》天门阵故事抄袭《杨家府演义》考辨,周晓薇,《陕西师大学报》1993年第4期
《荔镜传》考,陈益源,《文学遗产》1993年第6期
关于《型世言》的发现及出版,钟来因,《社科信息》1993年第7期
三言二拍一型:明代白话短篇小说集《型世言》的发现与研究,屈小玲,《文艺报》1993年9月25日
《型世言》及《三刻拍案惊奇》等书考略,金荣华,(台)《华冈文科学报》1993年第19期
明成化刊本《鹦哥孝仪传》研究,郑阿财,《中国古典小说国际研讨会论文》1993年
《三教开迷归正演义》研究,王三庆,《中国古典小说国际研讨会论文》1993年
《弁而钗》与《宜春香质》的年代考证及其社会文化史意义发微,吴存存,(港)《Journal of Oriental Studies》1994年第1期
关于《痴婆子传》:明清艳情小说书目钞补之五,悠悠,《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1期
明代刻工书工自署“吴郡”小录,李国庆,《文献》1994年第1期
《型世言》研究三题,陈辽,《杭州大学学报》1994年第1期
古佚小说《黑白传》及其讼案,任之,《明清小说研究》1994年第2期
晚明时事小说与《祷杌闲评》,周维培,《古典文学知识》1994年第2期
晚明文士与市民阶层,夏咸淳,《文学遗产》1994年第2期
《型世言》:话本小说的又一重大发现,张兵,《复旦学报》1994年第2期
初论在韩国新发现的剑侠小说《韦十一娘传》:附《韦十一娘传》全文,王汝梅、薛洪,《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4年第3期
屈大均与《广东新语》,寒冬虹,《文献》1994年第3期
《痴婆子传》发覆,王星琦,《明清小说研究》1995年第1期
《杜骗新书》与晚明世风,黄霖,《文学遗产》1995年第1期
凌濛初交游新探,冯保善,《明清小说研究》1995年第1期
明代王氏三槐堂刻书,江澄波,《三槐堂文史研究》1995年第1期
稀见小说《传奇雅集》考,陈益源,《明清小说研究》1995年第2期
关于《剪灯新话》的版本,〔日〕市成直子,《上海大学学报》1995年第3期
谢肇淛《虞初志序》及其小说集《鏖馀》,〔美〕白亚仁(Barr,Allan),《文献》1995年第3期
《残唐五代史演义传》散论,曾良,《明清小说研究》1995年第4期
关于《素娥篇》,徐朔方,《明清小说研究》1995年第4期
陆云龙和《金瓶梅》,傅憎享,《中国图书评论》1995年第4期
论“三言二拍”对《夷坚志》的继承与改造,刘勇强,《文学遗产》1995年第4期
四部明代小说成书年代之辨正,陈大康,《社会科学》1995年第6期
《型世言》考略补述,金荣华,(台)《华冈文科学报》1995年第20期
冯梦龙研究献芹,〔美〕马泰来,《'93中国古代小说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开明出版社1996年版
《荔镜传》考:元明中篇传奇小说研究之一,陈益源,《'93中国古代小说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开明出版社1996年版
《型世言》研究补论,(法)陈庆浩,《'93中国古代小说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开明出版社1996年版
一部值得注意的小说:《戚南塘平倭全传》,颜美娟,《'93中国古代小说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开明出版社1996年版
《刘烈女》本事等六则,陈大康,《明清小说研究》1996年第1期
明代坊刻图书之流通与价格,沈津,(台)《“国家图书馆”馆刊》1996年第1期,收入《书韵悠悠一脉香:沈津书目文献论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明代话本小说的勃兴及其原因,傅承洲,《中国文学研究》1996年第1期
浅述明末浙江闵、凌二氏的刻书情况,赵芹、戴南海,《西北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
关于《警世通言》的版本(补),〔日〕大塚秀高;张大为,《明清小说研究》1996年第2期
《欢喜冤家》与《杜骗新书》,潘建国,《明清小说研究》1996年第2期
论邓志谟的游戏小说,吴圣昔,《明清小说研究》1996年第2期
明代图书的国内流通,王伟凯,《社会科学辑刊》1996年第2期
《刘生觅莲记》考,陈益源,《明清小说研究》1996年第3期
明末清初的“啸花轩现象”,陈辽,《古典文学知识》1996年第3期
建阳书坊与明代小说出版业,徐晓望,《出版史研究》1996年第4期
明代三大著者群,曹之,《图书情报论坛》1996年第4期
明代私人刻书业经营思想成熟的五个表现,李咏梅,《四川图书馆学报》1996年第4期
明末福建版刻书籍刻工零拾,侯真平,《出版史研究》1996年第4期
《剪灯新话句解》“明嘉靖刻本”辨:兼论该书在朝鲜李朝的流传与影响,陈大康、漆瑗,《文学遗产》1996年第5期
毛晋汲古阁刻书规模初议,李咏梅,《四川图书馆学报》1996年第6期
小说评点的萌兴:明万历年间小说评点述略,谭帆,《文艺理论研究》1996年第6期
《绣榻野史》:中国最早的个人创作的长篇小说,徐朔方,《文史知识》1996年第10期
从语言风格看《三遂平妖传》确为旧本,程毅中,《中华文史论丛》1996年,总第55期
从“三言”看冯梦龙的贡献,涂秀虹,《明清小说研究》1997年第1期
从“侈谈神怪”到“椰愉世态”:钟馗系列小说的演变,胡胜,《社会科学辑刊》1997年第1期
冯梦龙与丁宏度,陈居渊,《中国典籍与文化》1997年第1期
《列国志传》与《武王伐纣平话》,曾良,《明清小说研究》1997年第1期
凌濛初生命历程探析,徐定宝,《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
论冯梦龙对旧话本小说的改造:兼谈《京本通俗小说》的成书时间,石麟,《湖北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第1期
《封神演义》成书年代考实:兼及《西游记》成书的一个侧面,刘振农,《中国人民警官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
《娇红记》最简本的发现及其意义,宣啸东,《明清小说研究》1997年第2期
陆容与明代拟话本小说,潘建国,《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3期
明代北京官方刻书考,宋丹,《北京高校图书馆学刊》1997年第3期
晚明小说批评刍议,石麟,《明清小说研究》1997年第3期
明代历史演义小说生成论,纪德君,《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6期
新见《六十家小说》佚文,〔美〕白亚仁(Barr,Allan),《文献》1998年第1期
《型世言》素材来源(一、二、三),张安峰,《明清小说研究》1998年第1、2、3期
《型世言》各回前评者所署名号考述,关尚智,(台)《台北科技大学学报》1998年第2期
凌濛初及其家族的刻书经商活动,赵红娟,《湖州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第2期
《酉阳杂俎》在李朝成宗时代的刊刻,陈连山,《中国典籍与文化》1998年第2期
凌濛初先世和迁徙情况考索,赵红娟,《明清小说研究》1998年第3期
《欢喜冤家》对《寻芳雅集》《钟情丽集》的辑采,潘建国,《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4期
《隋唐志传》又一明刊本,卢盛江,《明清小说研究》1998年第4期
《西洋记》版本的文化学研究,李春香,《明清小说研究》1998年第4期
论明代后期通俗小说刊刻之重说教特点及其成因,张淑琴,《北方论丛》1998年第5期
拟话本《西湖二集》浅探,陈美林,《江海学刊》1998年第6期
《情史》与“三言二拍”关系考补,欧阳代发,《文献》1999年第1期
《虞初志》三家评略论,孙庆茂,《明清小说研究》1999年第1期
论明初文言小说创作,陈大康,《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
明代的出版事业,缪咏禾,《出版科学》1999年第2期
明末刻本《奇女子传》,周君平,《文物世界》1999年第2期
《平妖传》散论,段春旭,《明清小说研究》1999年第2期
《清平山堂话本》评介,卢润祥,《古典文学知识》1999年第2期
关于古小说《香螺卮》,黄霖,《明清小说研究》1999年第3期
济公小说的版本流变,胡胜,《明清小说研究》1999年第3期
论《说唐全传》的底本,彭知辉,《明清小说研究》1999年第3期
明陈继儒《虎荟》研究,黄大宏、张天莉,《文献》1999年第3期
明代图书编撰考略,曹之,《图书情报论坛》1999年第3期
《舌华录》作者和版本考述,陆林,《明清小说研究》1999年第3期
谈“三言”对《清平山堂话本》中诗词的改动,任晓燕,《明清小说研究》1999年第3期
洪楩与《清平山堂话本》,谢颖淳,《中国文学研究》1999年第4期
明代书贾与通俗小说的繁兴,李舜华,《中国典籍与文化》1999年第4期
明代中晚期文化消费兴盛原因初探,邓万春,《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
从现存版籍看明代市民文学的地域分布:明代市民文学研究之二,方志远,《明史研究》1999年第6期
从商品市场看明代小说诸问题,王三庆,《政治大学中文系主办明代小说研讨会论文》,1999年
明代刻书广告述略,张传峰,《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
明清之际小说评点兴盛的成因,吴子林,《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第1期
《夷坚志》佚文拾遗,谢创志,《书品》2000年第1期
从瞿佑《月仙古渡》诗并序看话本《柳耆卿诗酒玩江楼记》的成书,乔光辉,《古籍研究》2000年第2期
董含和他的《三冈识略》,陈雪军,《明清小说研究》2000年第2期
几部描写于谦事迹的古代通俗小说考论,苗怀明,《明清小说研究》2000年第2期
明代托名小说批评叙论,王辉斌,《南昌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
王椷及其《秋灯丛话》,汤化,《明清小说研究》2000年第2期
熊大木现象:古代通俗小说传播模式及其意义,陈大康,《文学遗产》2000年第2期
短篇小说集《型世言》及其成书年代,刘美源,《古典文学知识》2000年第3期
胡应麟与图书编撰学,曹之,《编辑学刊》2000年第3期
明代后期通俗小说刊刻的商业特点,张淑琴,《北方论丛》2000年第3期
晚明短篇世情小说集《杜骗新书》版本考,牛建强,《文献》2000年第3期
岳飞故事的演变,邓骏捷,《明清小说研究》2000年第3期
邓志谟《铁树记》的另一版本与来源,汪小洋,《明清小说研究》2000年第4期
凌濛初与王稚登,冯宝善,《江海学刊》2000年第4期
论影响明代后期通俗小说刊刻的主要因素,张次第,《济南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
《晟舍镇志》中所见凌濛初资料考辨、存疑,赵红娟,《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5期
五位著名闵版刻书家考述,赵红娟,《江苏图书馆学报》2000年第5期
小说评点与晚明出版业,白岚玲,《中华读书报》2000年9月13日,收入《晚明与晚清:历史传承与文化创新》,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明代版刻与画谱,李永林,《美术观察》2000年第9期
从市场经济看明代小说的几个问题,王三庆,(台)《古典文学》2000年第15集
《包龙图判百家公案》与明代公案小说,程毅中,《文学遗产》2001年第1期
凌濛初交游新探,赵红娟,《文教资料》2001年第1期
凌濛初史实四考,冯保善,《东南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
明代建阳刻本广告刍议,方彦寿,《文献》2001年第1期
《新列国志》与《列国志传》的比勘,聂付生,《明清小说研究》2001年第1期
《杨家府演义》与《北宋志传》考论,孙旭、张平仁,《明清小说研究》2001年第1期
《红白花传》研究,萧相恺,《明清小说研究》2001年第2期
凌濛初佚作及交游补考,郑志良,《明清小说研究》2001年第2期
陆容和他的《菽园杂记》,吴道良,《明清小说研究》2001年第2期
建阳坊刻业与明中后叶通俗小说的发展,董伟峰、宋莉莉,《出版与印刷》2001年第3期
陆云龙生平考述,胡莲玉,《明清小说研究》2001年第3期
明代短篇公案小说集的商业特性与文学品格,苗怀明,《社会科学》2001年第3期
《情史》辑评者考辩,傅承洲,《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
试析明代版刻的情况和特点,韩红宇,《青海师专学报》2001年第3期
谢肇淛文言小说《鏖余》简介,王枝忠,《明清小说研究》2001年第3期
《型世言》第三回素材来源,肖峰,《文教资料》2001年第3期
《亘史钞》中的《雪涛小书》与《雪涛小说》,郑志良,《中国文学研究》(辑刊)2001年第4期
论明代后期通俗小说刊刻的思想特点,张次第,《郑州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
《平妖传》二十回本与四十回本的先后问题,〔韩〕朴明真,《明清小说研究》2001年第4期
晚明南京的徽籍刻书家,吴萍莉,《晋图学刊》2001年第4期
《烟霞小说》考,潘树广,《文献》2001年第4期
明凌濛初尺牍真迹考释,潘建国,《文学遗产》2001年第5期
歙人张潮与《虞初新志》,陆林,《古典文学知识》2001年第5期
宋懋澄和他的纪实小说,刘天振,《古典文学知识》2001年第5期
明代文言小说总集述略,孙逊、秦川,《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
瞿佑及其《剪灯新话》,张兵,《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
从经济因素看明中叶小说的接受层:关于“章回小说价格昂贵”说与“文人接受”说质疑,李舜华,《社会科学》2001年9期
“两拍”版本考述,赵红娟,《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明代的拟话本小说,程毅中,《明清小说研究》2002年第2期
明邓志谟“争奇小说”探源,潘建国,《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瞿佑和他的《剪灯新话》,萧相恺,《明清小说研究》2002年第2期
试论明代小说面对商业的多元价值选择,蒋玉斌、丁世忠,《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第2期
《残唐五代史演义传》新说,欧阳健,《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李清与《女世说》,李灵年,《蒲松龄研究》2002年第4期
非“明代前期通俗小说创作空白论”,欧阳健,《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明代新安黄氏刻书考略,曹之,《出版科学》2002年第4期
论明代后期通俗小说编辑出版的特点,张次第,《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
明代徽州出版家:汪廷讷,周心慧,《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2年增刊
凌濛初家世述略,冯保善,《艺术百家》2003年第2期
论冯梦龙、凌濛初与通俗文学的传播,聂付生,《明清小说研究》2003年第2期
明下叶吴越刊刻中心与通俗小说,戴健、李昌集,《明清小说研究》2003年第2期
小说劝惩论与陆人龙的《型世言》,康国章,《中州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
祝允明杂著版本考辨,邸晓平,《文献》2003年第2期
从两个故事看《花影集》、《绣谷春容》和《重刻增补燕居笔记》及其与《百家公案》的关系,杨绪容,《明清小说研究》2003年第3期
陆人龙是《型世言》编者而非作者考辨,顾克勇、蔚然,《明清小说研究》2003年第3期
明末吴兴凌氏刻书活动考:凌濛初和出版,〔日〕表野和江;吴正岚,《中国典籍与文化》2003年第3期
《型世言》第二十三回本事来源考,胡莲玉,《江海学刊》2003年第3期
论冯梦龙的出版思想,王朝客,《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
论《龙图公案》的成书,杨绪容,《中华文化论坛》2003年第4期
谢肇淛文言小说《鏖余》考论,王枝忠,《福州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
晚明通俗小说刊工考略,李忠明,《明清小说研究》2003年第4期
新近发现的陆云龙传记资料《陆蜕庵先生家传》及其他,井玉贵,《文献》2003年第4期
传播与接受:岳飞形象在明代通俗小说中的嬗变,母进炎,《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
略论17世纪白话小说创作与传播的特征,许振东,《南开学报》2003年第5期
明代“通鉴”类史书之普及与“按鉴”通俗演义之兴起,纪德君,《扬州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
明朝南京国子监刻印书考略,周蓉,《东南文化》2003年第10期
三十九卷本《拍案惊奇》对学界的影响,蔡海云,(港)《新亚学报》2003年第22期
《亘史》与“两拍”:“两拍”蓝本考之一,韩结根,《复旦学报》2004年第1期
明代“通鉴”类史书之普及与通俗历史教育之风行,纪德君,《中国文化研究》2004年第1期
统一王朝的全史演义:论《隋唐两朝志传》成书及文体创新,欧阳健,《福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白话小说的文体独立与十七世纪苏州的区域因素,许振东,《苏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明末清初时事小说考订,张平仁,《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4年第2期
明末清初通俗小说著作权问题浅说,文革红,《黑河学刊》2004年第2期
三言二拍选本与原作的比较研究,程国赋,《明清小说研究》2004年第2期
《明季北略》、《明季南略》对时事小说的采录,张平仁,《文献》2004年第3期
谢肇淛《五杂组》版本述略,廖虹虹,《五邑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又见于《古典文学知识》2004年第4期
明代印刷出版业对明代小说的影响,曾礼军,《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明末通俗小说刊刻中心的迁移与小说风格的转变,李忠明,《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浅议书坊的编辑工作对明末清初通俗小说传播的影响,文革红,《黑河学刊》2004年第4期
董说《楝花矶笔记》的发现及其价值,赵红娟,《文学遗产》2004年第5期
凌濛初刊刻、评点《世说新语》考述,潘建国,《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
明代出版管理述略,刘孝平,《图书情报知识》2004年第6期
再谈二十回本《三遂平妖传》:《宋元小说研究》订补之三,程毅中,《文学遗产》2004年第6期
明代中晚期南京书坊和通俗小说,汪燕岗,《南京社会科学》2004年第10期
图书出版世家:建阳余氏,山人,《阅读与写作》2004年第12期
凌濛初出任上海县丞考,徐永斌,《文学遗产》2005年第1期
浅析明代戏曲小说插图本中的视觉符号,杜丹,《东华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剪灯余话》日本天理图书馆藏本考辨,乔光辉,《文献》2005年第2期
论明代书坊及其对当代私营出版业的借鉴意义,杨艳琪,《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平妖传》版本考,林嵩,《北京大学研究生学报》2005年第2期
宋存标《情种》资料渊源考辨,罗时进、朱丽霞,《明清小说研究》2005年第2期
三言二拍选本研究,程国赋、周彩虹,《暨南学报》2005年第2期
商业媒介与明代小说文本的大众化传播,蔺文锐,《戏曲艺术》2005年第2期
关于《绝缨三笑》,〔日〕大塚秀高;刘珊珊,《明清小说研究》2005年第3期
《娇红记》研究二题,丁烨,《明清小说研究》2005年第3期
论晚明插图本的文本价值及其传播机制,聂付生,《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新发现明代中篇传奇小说《巫山奇遇》考略,潘建国,《明清小说研究》2005年第3期
明末清初四堡雕版印刷业兴盛的原因探析,汤露,《龙岩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陈眉公著述伪目考,李斌,《学术交流》2005年第5期
明代禁书述略,刘孝平,《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5年第5期
周静轩及其《湖海奇闻》考论,陈国军,《文学遗产》2005年第6期
明代通俗小说的传播方式,黄卉,《第十一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05年8月
明代中晚期刻书业的特色及文化意义,许婉璞,《中国出版》2005年第7期
论文学文献的传播与明代俗文学的发展,郑阿财,《传播、交流与融合:明代文学、思想与宗教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5年
《剪灯新话》的版本流变考述,乔光辉,《中国典籍与文化》2006年第1期
凌濛初死事考辨,徐永斌,《明清小说研究》2006年第1期
论明代社会思潮对小说选本的影响,代智敏,《贵州文史丛刊》2006年第1期
明代湖州闵凌套印本,何槐昌,《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06年第1期
明代建阳坊刻通俗小说评析,齐裕焜,《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如意君传》新论,陈国军,《明清小说研究》2006年第1期
十二卷本《剪灯丛话》虞淳熙题辞辨正,乔光辉,《文献》2006年第1期
袁于令“剑啸阁”及其所刊戏曲小说考,文革红,《明清小说研究》2006年第1期
论明代通俗小说出版中心的变迁及成因,汪燕岗,《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
明代小说与民间说唱之双向互动现象初探,纪德君,《明清小说研究》2006年第2期
晚明文言小说《觅灯因话》发微,乔光辉,《明清小说研究》2006年第2期
17世纪苏州地区创作传播白话小说的文人群落,许振东、曲金,《中华文化论坛》2006年第3期
别本《禅真后史》未佚,金藏,《文学遗产》2006年第3期
论《孔淑芳双鱼扇坠传》的来源、成书及其著录,向志柱,《明清小说研究》2006年第3期
论明末清初杭州地区通俗小说的创作与刊刻特征,程国赋、胡海义,《暨南学报》2006年第3期
论明末清初拟话本小说的商品性,张惠玲,《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明代图书市场初探,谢彦卯,《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6年第3期
汪淇“蜩寄”及其所刻书籍考,文革红,《文献》2006年第3期
凌濛初生平事迹典籍辨误,徐永斌,(台)《书目季刊》2006年第4期
略论晚明白话小说“托名”现象,陈文新,《明清小说研究》2006年第4期
明代的小说选本论略,任明华,《明清小说研究》2006年第4期
明代书坊主的推销手段在通俗小说传播上的运用,芦宇苗,《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西汉通俗演义》与韩国汉文小说《帷幄龟鉴》,汪燕岗,《文学遗产》2006年第4期
《花笺记》研究(上、下),杨宝霖,《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6年第5、6期
明代江南民间书坊兴盛的社会背景透析,杨军,《图书与情报》2006年第5期
谢肇淛笔记三种考论,刘海燕,《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
明代南京国子监刻书经费来源探析,杨军,《图书馆杂志》2006年第7期
读序一得:明初书籍刊刻小识,何坤翁,《学术交流》2006年第8期
《宝颜堂秘笈》所收宋何薳《春渚纪闻》小说研究,薛雅文,(台)《东吴中文学报》2006年第12期
从代词的运用论《型世言》非陆人龙一人独撰,施建平、蒋育君,《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凌濛初家世研究及新资料的发现,徐永斌,《明清小说研究》2007年第1期
明代书坊主兼任通俗小说作者现象分析,姬志香,《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试论明代图书发行流通兴盛的政治原因,周春霞、易芳南,《长沙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北窗炙輠录》的作者、版本与价值,孙旭,《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国家图书馆藏《剿闯小说》探考:兼论《剿闯小说》现存最早刊本的问题,罗景文,(台)《“国家图书馆”馆刊》2007年第2期
明末五部上古史演义小说的史料来源,纪德君,《文献》2007年第2期
书商余象斗和明代通俗小说,段战戈,《现代语文》2007年第2期,又见于《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第4期
《剪灯余话》张光启刊本再考,乔光辉、林立兵,《井冈山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论明代书坊与历史小说流派的形成与发展,程国赋,《暨南学报》2007年第3期
论熊大木对历史演义小说的贡献,程国赋、曾雪丽,《西北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明代坊刊小说稿源研究,程国赋,《文学评论》2007年第3期
明代建阳刻书家余彰德、余泗泉即同一人考,陈旭东,《明清小说研究》2007年第3期
明代苏州版画探微,李春霞,《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全汉志传》新探,缪小云,《明清小说研究》2007年第3期
《全汉志传》与《两汉开国中兴志传》的成书,汪燕岗,《明清小说研究》2007年第3期
新发现明公案小说《奇快集》,官桂铨,《明清小说研究》2007年第3期
余象斗“评林体”初探,原方,《明清小说研究》2007年第3期
冯梦龙、袁于令交游文献新证,陆林,《文献》2007年第4期
《古今书刻》版本考,陈清慧,《文献》2007年第4期
《胡氏粹编》的版本及价值,向志柱,《文献》2007年第4期
明代禁毁小说的文化伦理诉求,郭守运,《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明代苏州版刻插图设计风格,杜丹,《东华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前后七国志》版本考索,李宾,《明清小说研究》2007年第4期
试析明末戏曲、小说版画新的造型样式和风格特征,周亮,《美术研究》2007年第4期
《唐书志传》“按鉴演义”考辨,彭知辉,《山西师大学报》2007年第4期
晚明七种争奇小说的作者与版本,潘建国,《文学遗产》2007年第4期
论明代建阳通俗小说的出版,汪燕岗,《内蒙古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
论明代坊刊小说的广告手段,程国赋,《学术研究》2007年第6期
明代讲史小说文体的兴盛与建阳刻书的关系,涂秀虹,《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余象斗刻书考略,霍艳芳,《图书馆学刊》2007年第6期
明代小说读者与通俗小说刊刻之关系阐析,程国赋,《文艺研究》2007年第7期
关于《二刻拍案惊奇》的版本,李金泉,《中国文学研究》(辑刊)2007年第8期
明万历年间建本内封面设计特征,周亮,《装饰》2007年第8期
《稗家粹编》:不应忽视的文言小说选集,向志柱,《中国文学研究》2007年第9期
《琐蛣杂记》与《六合内外琐言》叙考,萧相恺,(台)《中正大学中文学术年刊》2007年第10期
“二拍”与《太平广记》渊源关系考,徐永斌,(台)《中正大学中文学术年刊》2007年第10期
明代中后期南京坊刻插图本通俗小说考述,王莉,《明清小说研究》2008年第1期
《虞初志》刻家吴仲虚生平考辨,王裕明,《明清小说研究》2008年第2期
凌濛初与晚明刻书业,徐永斌、张莹,《明清小说研究》2008年第3期
论明代坊刊小说选本的类型及兴盛原因,程国赋,《文艺理论研究》2008年第3期
“山水邻”与冯梦龙,吴小珊,《明清小说研究》2008年第3期
《续金瓶梅》成书年代新考,刘洪强,《东岳论丛》2008年第3期
明代官、私刊行刘向《列女传》考述,刘赛,《明清小说研究》2008年第4期
明末湖州版画创作和晚明版画的风格与功能,董捷,《新美术》2008年第4期
天许斋小考,傅承洲,《文献》2008年第4期
《西汉通俗演义》的成书,汪燕岗,《明清小说研究》2008年第4期
《新刻全像牛郎织女传》考述,周玉娴,《贵州文史丛刊》2008年第4期
海内孤本明刊《新刻全像五鼠闹东京》小说考:兼论明代以降“五鼠闹东京”故事的历史流变,潘建国,《文学遗产》2008年第5期
论明末清初通俗小说传播中稿费制雏形的确立,文革红,《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虞初新志》版本考,林淑丹,《语文与国际研究》2008年第5期
从《解愠编》到《广笑府》:谈一部明刊笑话书的流传与改编,王国良,(台)《汉学研究》2008年第6期
论明代白话小说传播生态的变迁,路善全,《池州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明代世说体小说序跋研究论略,王猛,《江汉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
明代书业广告述略,王海刚,《中国出版》2008年第8期
论明代建阳书坊媒介生态的独特景观,路善全,《新西部》(下半月)2008年第9期
论明代书坊对通俗小说体制发展的贡献:兼论演义的概念及其渊源,程国赋,《明代文学与科举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年11月
《东西晋演义》与《东西两晋志传》关系考,龚敏,《东华人文学报》2008年第12期
明代“版画家”刘素明,周亮,《消费导刊》2008年第20期
论明代建阳书坊媒介生态下的文人群落,路善全,《东南传播》2009年第1期
明代书籍插图与人物肖像画关系研究,周玫,《东南文化》2009年第1期
明代图书出版体系探析,王海刚,《山东图书馆学刊》2009年第2期
明代伪典小说五种初探,罗宁,《明清小说研究》2009年第1期
论书坊主对明代历史演义小说的影响,王菊芹,《殷都学刊》2009年第2期
未见著录小说两种及罕见小说一种叙考,萧相恺,《明清小说研究》2009年第2期
烟水散人生平著作考述,杨琳,《明清小说研究》2009年第2期
疑《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系“陶真”唱本,蔡一鹏,《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由《石点头》的一则本事推测其成书时间,纪德君,《文献》2009年第2期
出版文化视角下的明代小说研究,蔡亚平,《社会科学研究》2009年第3期
《今古奇观》选辑者“抱瓮老人”续考,李程,《明清小说研究》2009年第3期
论明代坊本通俗小说版画“话语”功能的“多声部”特征,韩春平,《暨南学报》2009年第3期
论明代通俗小说插图的功用,程国赋,《文学评论》2009年第3期
试探《隋唐两朝志传》的渊源,程毅中,《文献》2009年第3期
万历刻二十回本《三遂平妖传》之形成探源,刘彦彦、陈洪,《郑州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
《型世言》与《幻影》、《三拍》、“别本”《二刻拍案惊奇》的版片源流考述,顾克勇,《明清小说研究》2009年第3期
再论二十回本《三遂平妖传》之时代问题,刘彦彦,《明清小说研究》2009年第3期
论明代传播生态对建阳书坊盛衰的影响,路善全,《集美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
明代“按鉴”演义与建阳刻书背景,涂秀虹,《中国典籍与文化》2009年第4期
书坊加快明代小说发展,程国赋,《社会科学报》2009年4月16日
《列女演义》考辨,贾海建,《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
从辅助阅读功能到艺术欣赏的转变:万历中后期的徽本戏曲小说木刻插图,薛勇强,《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第6期
论明代建阳书坊编辑工作的角色特征,路善全,《莆田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
明代小说、戏曲插图的叙事功能,张婕,《艺术百家》2009年第6期
明代中后期商业的繁荣对话本小说的影响,张想林,《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
明代后期坊刻通俗小说述略,余闯,《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7月专辑
雕版印刷业与明代通俗小说的出版,汪燕岗,《学术研究》2009年第9期
明代绣梓成本考,刘卫武、刘亮,《图书馆杂志》2009年第9期
论明代杭州私人出版的地位,章宏伟,《朱元璋暨凤阳帝乡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2009年10月
论明代江浙地区刊刻活动与通俗小说的影响关系,郑冉,《新西部》(下半月)2009年第10期
女性读者与明代章回小说的兴起,李舜华,《学术研究》2009年第10期
《片璧列国志》的来源及其成书时间考,龚敏,《东华人文学报》2009年第14期
《仙媛纪事》初探,梁诗烨,《名作欣赏》2009年第23期
建阳书林乔山堂刘龙田刊刻书考略,陈国代、徐俐华,《飞天》2009年第24期
晚明清初江南征稿之风初探,张升,《历史文献研究》2009年总第28辑
曹学佺与冯梦龙及凌濛初交游考,冯保善,《明清小说研究》2010年第1期
哈佛燕图稀见明刻本《全像新镌一见赏心编》之编纂、作者及其插图解题,徐永明,(台)《中正大学中文学术年刊》2010年第1期
《何氏语林》嘉靖刻本三考,胡海英,《文献》2010年第1期
略论明代三山街私刻书坊的大众文化经营,陈堂发,《出版科学》2010年第1期
明成化永顺堂刻本说唱词话的发现与研究,俞子林,《出版史料》2010年第1期
明代建阳书坊媒介生态下的文人群落,路善全,《成都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文学传播视角下的明末拟话本评点,沈文凡、全崴,《古代文学理论研究》2010年第1期
《东游记》十九回蓝采和歌词考源,崔小敬,《文学遗产》2010年第2期
《湖海奇闻》、《古今清谈万选》、《稗家粹编》、《幽怪诗谭》四种考述,向志柱,《明清小说研究》2010年第2期
《泾林杂记》及其作者小考,买艳霞,《文献》2010年第2期
明代书籍插图艺术的生产与消费状况分析,曹院生,《江西社会科学》2010年第2期
明代通俗小说的编创观与其传播,黄卉,《济南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
《隋炀帝艳史》的图饰评点与晚明出版文化,马孟晶,(台)《汉学研究》2010年第2期
与畊堂费守斋刊《三国志传》的性质:兼论明末时期通俗小说出版情况的一侧面,〔日〕中川谕,《明清小说研究》2010年第2期
插图与“剪灯二种”之传播,乔光辉、薛勇强,《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第3期
类书体例与明代类书体文言小说集,刘天振,《明清小说研究》2010年第3期
《南海观音菩萨出身修行传》作者探考,程国赋、李阳阳,《明清小说研究》2010年第3期
市井文化影响下的明代晚期私坊刻书业研究,董传超、田雪梅,《济南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新发现传奇小说《杜丽娘传》考论,陈国军,《明清小说研究》2010年第3期
从评林本看余象斗的小说编辑与批评,刘海燕,《闽江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
论明代建阳书坊媒介生态下文人群落的特征,路善全,《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
明代书业广告技巧论略,王海刚,《出版发行研究》2010年第4期
明末版画创作中的不同角色及对“徽派版画”的反思,董捷,《新美术》2010年第4期
明末徽派版画对武林版画的影响及武林版画新的风格确立,周亮,《江南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
论明代建阳刊小说的地域特征及其生成原因,涂秀虹,《文学遗产》2010年第5期
明代诙谐小说传播研究,杨仲坚、范丽琴、刘海荣,《德州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
明代中篇传奇小说编辑出版的商业化倾向,赵薇,《编辑之友》2010年第5期
论传播生态规律作用下明代建阳书坊的兴衰变迁,路善全,《武夷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
明代后期建本神魔小说创作主体探析,鲁春艳,《学术交流》2010年第6期
明代中原民间出版简论,郭孟良,《中国出版》2010年第6期
论明代后期通俗小说的传播方式,申重实、陈梓歆,《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2010年第7期
论明代商品经济下的通俗文学批评,张守岩,《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9期
明代的书籍插图及其对阅读活动的影响,王龙,《图书馆杂志》2010年第10期
明代图书广告艺术管窥:以余象斗为例的考察,王海刚,《出版发行研究》2010年第12期
论明代建阳书坊娱乐传播功能的载体选择与实践,路善全,《广西社会科学》2010年第11期
“按鉴”:明代历史演义的编撰方式及其意义:从建阳书坊刊刻通鉴类图书谈起,涂秀虹,《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
古代刻书家陈长卿小考,刘理保,《出版史料》2011年第1期
《狐媚丛谈》的编者、版本与成书时间考略,陈国军、龚敏,《世界文学评论》2011年第1期
科举教育与“剪灯二种”的禁毁,胡海义,《中国文学研究》2011年第1期
吕熊及其《女仙外史》新论,程国赋、杨剑兵,《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
日本内阁文库所藏《熊龙峰四种小说》考论,黄冬柏,(台)《中正大学中文学术年刊》2011年第1期
明代金陵周氏家族刻书成员与书坊考述,许振东、宋占茹,《河北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
明代中晚期的小说话本产业,张兴国,《泰山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三言”标目异文考论,李小龙,《文献》2011年第2期
由黄正位刊本看瞿佑晚年对《剪灯新话》的重校,乔光辉,《明清小说研究》2011年第2期
出版业催生下的明代拟话本繁荣,鲁玉玲,《编辑之友》2011年第3期
“弃儒从商”与“以文营商”:晚明士人生计模式的转换及其评析,刘晓东,《社会科学辑刊》2011年第3期
《西洋记》的刊刻与明清海防危机中的“郑和记忆”,邹振环,《安徽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
从“三言”考察拟话本小说的兴盛和衰微,田丛丛,《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
《古今清谈万选》的编者、来源、改动及价值,任明菊、任明华,《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
明代金陵唐氏书坊考略,马志赟,《河南图书馆学刊》2011年第4期
明代书坊广告类型及其创意设计,胡发强,《出版与印刷》2011年第4期
明代图书广告与促销术,王海刚,《出版科学》2011年第4期
《平妖传》张无咎序蠡测,王猛,《昆明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
上海图书馆明有嘉堂抄本《太平广记》残卷考,王国良,(台)《书目季刊》2011年第4期
谢肇淛文言小说在日本的流传与刊刻,李玉宝,《中州学刊》2011年第4期
明代图书牌记及其广告特色,王海刚,《中国出版》2011年第5期
晚明苏州书坊兴盛之因,谢宏雯,《长江论坛》2011年第5期
《云仙散录》作伪小考,曹之、郭伟玲,《图书情报知识》2011年第6期
韩国所藏明代小说的概况及其特徵,〔韩〕崔溶澈,《东亚汉文文献整理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年7月
论明代城市发展对通俗小说的影响,陈静宇,《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第7期
明代版画研究中的几个问题,章宏伟,《第十四届明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年7月
明代书商的市场意识和竞争策略,张献忠,《第十四届明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年7月
明人序跋所见古代小说的几种成书形式,王猛,《编辑之友》2011年第10期
明代图书广告设计管窥,王海刚,《装饰》2011年第12期
天一阁博物馆藏《国朝英烈传》与历史小说《皇明英烈传》,〔日〕川浩二,《中国文学研究》(辑刊)2011年第18辑
明代金陵唐氏书坊作品小考,马志赟,《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年第24期
书业与狱讼:从晚明出版文化论余象斗公案小说的编纂过程与创作意图,林桂如,(台)《中国文哲研究集刊》2011年第39期
藏书、校书、刻书与明人读书生活,吕允在,(台)《艺术学报》2011年第89期
明代稀见小说集《狐媚丛谈》考索,陈国军、龚敏,《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筹)第八届年会暨2011年明代文学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年
从《精忠录》到《大宋中兴通俗演义》:小说商品生产之一例,石昌渝,《文学遗产》2012年第1期
《两汉开国中兴传志》和《全汉志传》版本源流考,〔日〕大塚秀高;王佳,《九江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
明代杭州私人刻书机构的新考察,章宏伟,《浙江学刊》2012年第1期
明代艳情小说序跋探微,王猛、赵兴勤,《明清小说研究》2012年第1期
晚明版画蕴含的文人审美意趣,刘坚,《美与时代》(下旬)2012年第1期
秀隽健美雅俗共赏:论明代晚期的书籍插图艺术,董传超、田雪梅,《设计艺术》2012年第1期
娱乐传播:明代“建本”戏曲与小说的功能定位,路善全,《池州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
白话小说对明代中篇文言传奇的文体渗透:以若干明代中篇文言传奇的刊行与删改为例,潘建国,《暨南学报》2012年第2期
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亚洲图书馆藏明刊孤本《蝉吟稿》考略,潘建国,《文献》2012年第2期
明末纸价急降与大众图书市场的繁荣,许军,《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
《太平通载》所见中国文言小说资料考述,赖信宏,(台)《书目季刊》2012年第2期
大连图书馆藏本衙藏版《玉娇梨》刊本考辨,梁苑,《明清小说研究》2012年第3期
陈洪绶与明代版画艺术,赵红云,《艺海》2012年第4期
邓志谟著述知见录,陈旭东,《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
《剑侠传》成书及选辑者续考,李程,《明清小说研究》2012年第4期
论明代书业广告之特征,王海刚,《南通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
《平妖传》异体字与版本研究丛札:兼谈古籍整理研究中的异体字问题,林嵩,《文献》2012年第4期
从词话本到刊本:论《封神演义》的成书、版本及编者问题,李亦辉,《苏州大学学报》2012年第5期
明代图书检查制度新探:以汪佃奉敕校书建阳为线索,包诗卿,《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5期
明代通俗文学的商业化编刊与世俗宗教生活:以邓志谟“神魔小说”为中心的探讨,赵益,《安徽大学学报》2012年第5期
明代通俗小说的徘徊与演进,王齐洲,《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
索象于图:明代听审插图的文化解读,杜金、徐忠明,《中山大学学报》2012年第5期
晚明书籍审美形态刍见,尹晖,《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
从精英到大众:晚明商业出版与文化的下移,张献忠,《张居正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2年6月
明代禁书原因浅析,霍艳芳,《山东图书馆学刊》2012年第6期
明代木刻书籍版画艺术,章宏伟,《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2012年第6期
上海出土明永顺堂刻本为建阳刻本考辨,刘理保,《东方收藏》2012年第6期
“四大奇书”版本演变之历史认知:兼论明代通俗小说传播中的“雅化”与“俗化”,刘凤霞,《出版发行研究》2012年第7期
熊大木身份新考,陈旭东,《福建论坛》2012年第7期
明代宦官与图书刊刻考述,高志忠、温斌,《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2年第8期
明代建安版画,马文达,《中华文化画报》2012年第8期
明代通俗小说插图成因探析,申重实,《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2012年第8期
明中后期书商的市场意识和竞争策略,张献忠,《江汉论坛》2012年第8期
《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迄今发现的中国俗文学最早刻本,唐晓云,《编辑之友》2012年第9期
明代雕版插图线描艺术的发展与画家的关系,温巍山,《装饰》2012年第10期
明代南京商业出版述略,张献忠,《明史研究论丛》2012年第10期
书坊主余象斗与公案小说,王令,《河南社会科学》2012年第11期
从武定府刊印的小说看郭勋对通俗小说发展的贡献,李继伟,《语文学刊》(上半月刊)2012年第11期
晚明书籍装帧的商业特点与风格特征:兼论晚明版刻画谱与书籍插图的关系,傅慧敏,《装饰》2012年第11期
晚明插图本图书的盛行及其传播功能,郭孟春,《中国出版》2012年第18期
从产销看明代书坊对通俗小说的经营策略:以商品型态为主要观察,张清发,(台)《台北教育大学语文集刊》2012年第21期
“剪灯二种”之插图与文本传播,乔光辉,《文学与图像》2013年第2期
明中后期商业出版的大众传播属性与文化的下移,张献忠,《求是学刊》2013年第2期
《客座新闻》成书考论,汤志波,《明清小说研究》2013年第2期
《快心编》成书年代与刊印考论,曾垂超、刘嘉逸,《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13年第2期
晚明的出版风尚与作为艺术品的书籍,李娜,《江苏社会科学》2013年第2期
《补张灵崔莹合传》、《十美图》成书年代考,邓晓东,《明清小说研究》2013年第3期
《泾林续纪》中空白处人物名姓考,郭辉,《文献》2013年第3期
论明代中篇传奇小说的世俗化转变,唐艳华,《商洛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
明代建阳本神魔小说探析,缪小云,《浙江海洋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
明代私刻对编辑出版史的影响,位聪聪,《新闻传播》2013年第3期
生产、流通与符号:明代木版复制时期的“图文”关系,李承华,《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
新见凌濛初史料三则,王裕明,《明清小说研究》2013年第3期
《儿女英雄传》旧序辨伪综考,妥佳宁,《民族文学研究》2013年第4期
明代杭州商业出版述略,张献忠,《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3年第4期
明代禁小说令与小说的发展,张晓芝,《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4期
熊大木书坊主身份的考证尚难动摇:与陈旭东先生商榷,苏亮,《中南大学学报》2013年第4期
叶德均《凌濛初事迹系年》补疑,徐永斌,(台)《书目季刊》2013年第4期
17世纪小说书坊主周文炜及其家族刻书活动,许振东,《南开学报》2013年第5期
明代的金陵版画,马文大,《中华文化画报》2013年第5期
再谈《弁而钗》崇祯本的递修与后印,张杰,《文献》2013年第6期
冯梦龙编辑理念之四端,石在中,《湖北社会科学》2013年第7期
折衷的优雅:版画、书坊和晚明的出版文化,李啸非,《美术观察》2013年第10期
利玛窦与明末插图,冯晓娟,《装饰》2013年第11期
明中后期文学作品的舆论效应及其反贪功用:以商业出版为视角,张献忠、程彩萍,《中国出版》2013年12月下
明朝图书业繁荣的政治原因探究,赵丽,《兰台世界》2013年第13期
晚明六种合刊本传奇小说集之选编与消失,林雅玲,《第十五届明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戚继光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3年
从商标牌记及书名设计看明代图书销售策略,龙斌,《兰台世界》2013年第17期
《高坡异纂》版本源流考,陆孔存,《黑龙江史志》2013年第19期
“高古奇骇”与“耳目近玩”:晚明书籍插图与陈洪绶绘画之关系解析,沈歆,《鲁迅美术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
《警世通言》版本新考,〔日〕大塚秀高,《文学遗产》2014年第1期
明代吴县私人刻书论略,程体壕、邢钺莉,《安徽文学》(下半月)2014年第1期
论明代通俗小说版画刻工:兼谈版画刻工研究的学术意义,汪燕岗,《美术研究》2014年第2期
明代南京的书籍市场,陈冠至,(台)《“国家图书馆”馆刊》2014年第2期
明代商业出版的历史定位及启示,张献忠,《贵州社会科学》2014年第2期
晚明通俗文学的商业化出版及作者和受众分析,张献忠,《明史研究论丛》2014年第2期
《杜骗新书》福建地方属性考述,吴朝阳,《明清小说研究》2014年第3期
徽州版画与徽派版画:晚明版画史中的地域因素,周亮,《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4年第3期
《精忠录》:岳飞故事流传过程中一部重要的资料选编,涂秀虹,《文献》2014年第3期
明代建阳书坊刊刻小说之概况,涂秀虹,《闽江学院学报》2014年第3期
明代内府刻书机构探析,马学良,《河北大学学报》2014年第3期
熊大木身份研究的再思考:答苏亮先生,陈旭东,《福建论坛》2014年第3期
略说明代《四游记》,洪澜,《文史杂志》2014年第4期
明末湖州版画创作中的刻书家,董捷,《美术研究》2014年第4期
晚明徽州版画风格的演变及其对周边地区的影响,蒋炜,《艺术探索》2014年第4期
明中后期坊刻本的版权观念,彭志,《云南社会科学》2014年第4期
晚明小说出版的时空变迁与传播特征,岳鸳鸯,《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
《禅真逸史》成书时间考证,宋艳,《安徽文学》(下半月)2014年第5期
《古今书刻》续考,肖禹、陈清慧,《文献》2014年第6期
嘉靖本《荔镜记》与万历本《荔枝记》:陈三五娘故事经典文本的对比与分析,涂秀虹,《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6期
李云翔生平事迹辑考及《封神演义》诸问题的新认识,周明初,《文学遗产》2014年第6期
我国明朝的图书出版管理研究,王凡华,《兰台世界》2014年第6期
通过书商余象斗看明代图书广告艺术,王天岚,《大舞台》2014年第7期
明代出版业的发展与通俗小说的勃兴,魏艳君、周江川,《重庆理工大学学报》2014年第10期
科举胜地、江南才女与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的兴起,胡海义,《中国文学地理学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2014年10月
晚明江南望族的编刊活动与晚明都市:以凌、闵、茅、臧四大望族为中心,赵红娟,《浙江社会科学》2014年第12期
《型世言》素材来源新考:以《耳谈》、《耳谈类增》为中心,李军,《文艺评论》2014年第12期
琳琳琅琅,用世媚俗:晚明合刊本传奇小说集选编策略探析,林雅玲,(台)《高雄师大国文学报》2014年第20期
明代冯梦龙的编辑思想与实践,卜今,《兰台世界》2014年第27期
从“说话”到“说书”:从说唱伎艺名称的改变看明代通俗小说出版的影响,黄卉,收入《科举与传播:中国俗文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播州杨氏与杨家将小说的成书,陈小林、廖可斌,《明清小说研究》2015年第1期
《大宋中兴通俗演义》与《精忠录》的关系,涂秀虹,《文学研究》2015年第1期
郭勋刊书考论:家族史演绎刊布与明中叶政治的互动,胡吉勋,《中华文史论丛》2015年第1期
《征播奏捷传》的成书方式和思想倾向,廖可斌,《文学遗产》2015年第1期
《泾林续纪》中空白处人物名姓续考,孟永林,《文献》2015年第2期
明代安徽私家刻书考,张守卫,《四川图书馆学报》2015年第2期
明代后期的《夷坚志》及其影响,〔日〕大塚秀高;王子成,《九江学院学报》2015年第2期
明说唱词话《新刊宋朝故事五鼠大闹东京记》考:再论“五鼠闹东京”之故事流变及其学术意义,潘建国,《文学遗产》2015年第2期
《世说新语补》成书与版本考,胡海英,《明清小说研究》2015年第2期
余象斗生平事迹考补:以《刻仰止子参定正传地理统一全书》为中心,陈国军,《明清小说研究》2015年第2期
科举竞争压力下底层文人的职业选择及其生存境遇:以晚明职业出版人群体形成为中心,张献忠,《社会科学研究》2015年第3期
明代版面设计创造初探,肖琼,《艺术科技》2015年第3期
明弘治单刻本《新刊钟情丽集》考,潘建国,《中国典籍与文化》2015年第3期
新发现明末清初小说《留人眼》考,潘建国,《明清小说研究》2015年第3期
熊大木刻书考略,李尾咕,《成都理工大学学报》2015年第3期
明代小说《戚南塘剿平倭寇志传》考论,张世宏,《集美大学学报》2015年第4期
大业堂的白话小说刊刻及其刻书活动,许振东,《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5期
晚明商业出版的内容分析,郭孟良,《出版发行研究》2015年第5期
枣梨知见录:晚明版画史文献札记三则,董捷,《新美术》2015年第5期
明代图书出版产业的市场要素研究,赵子卿、柳宏,《科技与出版》2015年第7期
明代苏州书坊出版研究,施建平,《淮海工学院学报》2015年第9期
文社、书坊与话语权力:晚明商业出版与公共空间的兴起,张献忠,《学术研究》2015年第9期
余象斗的雕版,王炳根,《福建文学》2015年第9期
从《牛郎织女传》到《牛郎织女》考述,赵逵夫,《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2015年第11期
论读者阶层对明代通俗小说出版的传播影响,申重实,《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2015年第11期
浅析明清之交小说图赞的发展及其艺术价值:以《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为视角,李慧、张祝平,《现代语文》2015年第11期
明代图书出版管理内容体系的探讨,赵子卿,《科技传播》2015年第12期
初探牌记广告对明代出版事业发展的影响,刘丹丹,《兰台世界》2015年第15期
明朝书业广告营销探析,马强,《兰台世界》2015年第17期
明代中后期商业图书的广告及营销方式探微,刘路星、吴声怡,《兰台世界》2015年第26期
明代后期拟话本小说传播的特殊方式,王俊德,《兰台世界》2015年第28期
从评点看明代建阳刊本《三国志演义》的读者定位,赵雅丽,《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
略论《艳异编》的版本,任明华,《明清小说研究》2016年第1期
明代中后期建阳刻书的繁盛原因探考,李尾咕,《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
《清谈万选》版本、出版时间、编者及来源新论,陈国军,《文学与文化》2016年第1期
雅与俗:晚明书籍插图中的“临仿”问题,傅慧敏,《装饰》2016年第2期
《古今说海》所录明代小说考论,张雯、孙逊,《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6年第3期
周文炜家族的早期刻书及其关系,许振东,《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3期
书商的面具:《人镜阳秋》与汪廷讷的出版事业,李啸非,《美术研究》2016年第4期
晚明“大众文化”的巨擘:谫论冯梦龙的历史地位,冯保善,《明清小说研究》2016年第4期
《有象列仙全传》版本考,汤志波,《文献》2016年第4期
朱谋《异林》小说辑佚价值初探,刘天振、卢怡羊,《明清小说研究》2016年第4期
明代劝善运动视阈下的通俗小说,陈才训,《文学遗产》2016年第5期
明刊“三言”插图本的“语-图”互文现象研究,胡小梅,《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16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