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清代其他小说作品及相关研究
《镜花缘》补考:呈正于胡适之先生,孙佳讯,《秋野》1928年第5期
介绍《歧路灯》,郭绍虞,《文学周报》1928年第25期
谈谈《包公案》,孙楷第,《国语旬刊》1929年第8期
《花月痕》考证,振镛,见于《花月痕》前言,大达图书供应社1933年版
关于《儿女英雄传》,孙楷第,《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刊》1933年第6期
从石玉昆的《龙图公案》说到《三侠五义》,李家瑞,《文学季刊》1934年第2期
清初到中叶的长篇小说的发展,郑振铎,《申报月刊》1934年第7、8期
《醒世姻缘传》考证,胡适,收入《胡适论学的近著》,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
老残游记及其二集,赵景深,《新小说》1935年第1期
品花宝鉴考证,赵景深,《逸经》1936年第17期
《施公案》考证,赵景深,收入《小说戏曲新考》,上海世界书局1939年版
再辨《镜花缘》传说:附李汝珍杂考,孙佳讯,《学术》1940年第3期
《龙图公案》与《三侠五义》,王虹,《文苑》1940年第5期
《包公案》及其考证,卫聚贤,《说文月刊》1945年第3、4期合刊
说《三侠五义》,吴晓铃,《大晓报·每周文学》1946年第19期
读胡适《醒世姻缘考证》,谭彼岸,《宇宙风》1947年第152期
石玉昆及其《三侠五义》,赵侃,《河北文学》1961年第4期
《醒世姻缘传》的成书年代,王守一,《光明日报》1961年5月28日
关于天津日日新闻版《老残游记》二集,〔日〕樽本照雄,《野草》1976年第18期
《歧路灯》及其流传,栾星,《文献》1980年第3期
《孽海花》刊印经过,竺少华,《书林》1980年第6期
清人小说提要十二则,王多闻,《文献》1981年第2期
《儿女英雄传》小议,范宁,《文献》1981年第9期
《隋唐演义》及其插图,龚维英,《读书》1982年第1期
《儿女英雄传》杂考,〔日〕太田辰夫,《满族文学研究》1982年第2期
《<孽海花>前言》的两个问题,周方黎,《文学遗产》1982年第3期
《平山冷燕》的版本及其主题:明末清初小说述要之三,刁云展、张发颖,《社会科学辑刊》1982年第6期
《歧路灯》的再发现与再评价,王孝廉,《中国时报》1983年1月12日
《歧路灯》简论,杜贵晨,《文学遗产》1983年第1期
《台湾外记》的演变和著者考,卢维春,《文献》1983年第1期
苏曼殊小说论,裴效维,《文学遗产》1983年第1期
关于《洪秀全演义》,王俊年,《文学遗产》1983年第3期
《老残游记外编》残稿的写作年代考,时萌,《光明日报》1983年3月15日
《斩鬼传》抄本的发现与考证,王青平,《文学遗产》1983年第3期
关于《老残游记》外篇残稿的写作年代:与时萌先生商榷,〔日〕樽本照雄,《光明日报》1983年4月12日,又见于〔日〕《清末小说研究》(中文版)1983年第7期
谈谈《老残游记》的写作刊印情况,魏绍昌,《光明日报》1983年5月10日
我所了解的《老残游记》外编残稿,刘蕙孙,《光明日报》1983年5月10日
关于《老残游记》,盛成,〔日〕《清末小说研究》(中文版)1983年第7期,又见于《南京理工大学学报》1993年第2期
关于《老残游记》外篇残稿的写作年代问题,刘蕙孙,〔日〕《清末小说研究》(中文版)1983年第7期
《海上花列传》与其以前的小说,章培恒,〔日〕《清末小说研究》(中文版)1983年第7期
简论曾朴《孽海花》和张鸿《续孽海花》两书的第三十一回至三十五回,严薇青,〔日〕《清末小说研究》(中文版)1983年第7期
关于《老残游记》外编残稿的写作时间:与刘蕙孙先生磋商,张纯,《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84年第3期
《玉娇梨》《平山冷燕》考辨,王青平,《浙江学刊》1984年第6期
《醒世姻缘传》的版本源流和成书年代,曹大为,《文史》1984年第23期
“天花藏主人即嘉兴徐震”补证,范志新,《社会科学辑刊》1985年第1期
也谈《台湾外记》的演变和著者考:兼与卢维春同志商榷,李健一,《文献》1985年第1期
文康《儿女英雄传》源流论考,刘荫柏,《民族文学研究》1985年第3期
清乾隆刻本《说呼全传》,蔡国梁,《文献》1985年第4期
关于《赛花铃》与《女开科传》的题词或著录年代,王青平,《明清小说研究》1986年第1期
吴趼人的小说论,黄霖,《明清小说研究》1986年第1期
安徽官场现形记:评《带印奇冤郭公传》,蔡国梁,《明清小说研究》1986年第2期
从东海觉我徐念慈的《新法螺先生谭》说起,〔日〕武田雅哉;钱玮,《明清小说研究》1986年第2期
论《醒世姻缘传》以及它和《金瓶梅》的关系,徐朔方,《社会科学战线》1986年第2期
《夜雨秋灯录》和《夜雨秋灯续录》初探,曹光甫,《明清小说研究》1986年第2期
也谈《醒世姻缘传》的成书年代,田璞,《殷都学刊》1986年第2期
清代闽南刻书史述略,谢水顺,《文献》1986年第3期
《樵史通俗演义》赘笔,栾星,《明清小说论丛》1986年第4期
清嘉庆时售书价格一例,薛英,《文献》1986年第4期
《蜃楼志》走笔,栾星,《文学遗产》1986年第5期
晚清出版小说的欺世花招,吴敢,《出版史料》1986年第5期
晚清妇女问题的宣传小说:《黄绣球》谈略,杨玉峰,《读者良友》1986年第6期
《樵史通俗演义》版本经眼录,栾星,《樵史通俗演义》附录,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李渔《无声戏》、《连城璧》版本嬗变考索,萧欣桥,《文献》1987年第1期
“文富堂梓”本《绣像二度梅全传》考证,苏铁戈,《广东图书馆学刊》1987年第1期
“聚秀堂梓”本《玉娇梨》及作品产生年代、作者考辨,苏铁戈,《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87年第3期
清光绪时售书价格一例,李国庆,《文献》1987年第3期
《火烧上海红庙演义》简介,陈小华,《明清小说研究》1988年第1期
论《豆棚闲话》,杜贵晨,《明清小说研究》1988年第1期
《绿野仙踪》的作者、版本及其它,陈新,《明清小说研究》1988年第1期
《南北史演义》辨误,欧阳健,《明清小说研究》1988年第1期
《野叟曝言》版本辨析,欧阳健,《明清小说研究》1988年第1期
《义勇四侠闺媛传》与《雪月梅传》,陈年希,《明清小说研究》1988年第1期
《何典》琐谈,张源潜,《明清小说研究》1988年第2期
李渔《古今史略》、《尺牍初徵》与《一家言》述考,黄强,《文献》1988年第2期
石玉昆及其著述成书,于盛庭,《明清小说研究》1988年第2期
《醒世姻缘传》的版本问题,吴燕娜,(台)《中外文学》1988年第2期
介绍新发现的清代短篇小说集《两缘合记》,汤书昆,《明清小说研究》1988年第3期
《老残游记》原评考索,张亚权,《文学遗产》1988年第3期
《林兰香》创作年代小考,陈洪,《明清小说研究》1988年第3期
《生绡剪》述考,苗壮,《明清小说研究》1988年第3期
说《品花宝鉴》,尚达翔,《明清小说研究》1988年第3期
《吴三桂演义》是晚清小说,欧阳健,《明清小说研究》1988年第3期
闲话《三国因》,盛瑞裕,《明清小说研究》1988年第3期
一部未见著录的晚清佳构:《剑花洞》,斯欣,《明清小说研究》1988年第3期
关于《闹青楼》,晓式,《明清小说研究》1988年第4期
《吕纯阳三戏白牡丹》的原作、改编和成书年代,张颖、陈速,《明清小说研究》1988年第4期
《圣朝鼎盛万年清》版本考补,吴敢、邓瑞琼,《明清小说研究》1988年第4期
稀见小说《幻中游》,薛英,《文献》1988年第4期
《醒世姻缘传》作于明末辨,曹大为,《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第4期
《今古奇观》辑者抱瓮老人考,冯保善,《文学遗产》1988年第5期
《海上魂》《海外扶余》的作者与成书年代,王立兴,《明清小说研究》1989年第1期
芥子园浅探,沈新林,《明清小说研究》1989年第1期
清嘉庆时刻书售价三例,李国磬,《文献》1989年第1期
黄世仲作品诸问题小辨,颜廷亮,《文学遗产》1989年第2期
李渔移家金陵考,黄强,《文学遗产》1989年第2期
《晚清小说目》补编,欧阳健、萧相恺,《文献》1989年第2期
《五色石》、《八洞天》非一人所撰辨,欧阳健,《复旦学报》1989年第2期
《笑笑录》初探,罗文华,《明清小说研究》1989年第2期
《幻中真》两种版本考评,林辰,《文学遗产》1989年第3期
作清议之《春秋》编个人之《纲鉴》:论黄小配的“近事小说”《宦海潮》《宦海升沉录》,欧阳健,《江苏社联通讯》1989年第3期
美国哈佛藏本、日本庆应藏本《女开科传》及其与“春风文艺”刊本校补记,〔新〕辜美高,《文献》1989年第4期
评《金瓶梅》的续书《隔帘花影》,余嘉华,《湖北师范学院学报》1989年第4期
张匀父子与《平山冷燕》,冯伟民,《文学遗产》1989年第5期
《<花月痕>考证》之考证,曾宪辉,《文学遗产》1989年第6期
《醒世姻缘传》康熙成书说考议:《醒世姻缘传》写作年代考之一,邹宗良,《甘肃社会科学》1989年第6期
跋天理图书馆《新镌古本批评绣像三世报隔帘花影》,王三庆,(台)《华冈文科学报》1989年第17期
孤本小说《集咏楼》,蒋光田,《文学遗产》1990年第2期
清乾隆时刻书工料银价一例,李国庆,《文献》1990年第2期
新野叟曝言,萧相恺,《明清小说研究》1990年第2期
《八洞天》和徐述夔,宣啸东,《明清小说研究》1990年第3期
玉璞含英:《七峰遗编》初探,李泉,《明清小说研究》1990年第3期
也说《万锦娇丽》及其所收的三种小说,陈良瑞,《文学遗产》1990年第3期
福州刻书家吴玉田及所刊书目,谢水顺,《福建史志》1990年第4期
《女开科传》回后评语辑录,汪孝海,《文献》1990年第4期
《续夷坚志》散论,钟婴,《文学遗产》1990年第4期
芥子园再探,沈新林,《明清小说研究》1991年第1期
清林树梅《说剑轩余事》中的印刷史料,官桂铨,《文献》1991年第1期
《醒世姻缘传》成书于顺治年间补证,徐复岭,《济宁师专学报》1991年第1期
杜纲和他的小说,欧阳健,《苏州大学学报》1991年第2期
《绿野仙踪》散论,卿三祥,《明清小说研究》1991年第2期
拟话本二论,陈大康,《文学遗产》1991年第2期
《七星六煞剑侠征南传》介绍,徐君慧,《明清小说研究》1991年第2期
《风月梦》简论,朱捷,《明清小说研究》1991年第3期
清代禁毁小说述略,敖堃,《清史研究》1991年第3期
《女开科传》成书时间及版本梓行考略,汪孝海,《明清小说研究》1991年第3期
小说旁证(八则),孙楷第,《文学遗产》1991年第3期
评侠义小说《三门街全传》,梁军,《明清小说研究》1991年第4期
清代四川的印书业,王纲,《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1年第4期
谈谈《宦海风波》二集和《女界风流史》全本,朱世滋,《明清小说研究》1991年第4期
新发现的小说两种:《五剑十八义》和《刘大将军平倭百战百胜图说》,朱恒夫,《明清小说研究》1991年第4期
《夜谭随录》并没有“己亥本”,薛洪勣,《文学遗产》1991年第4期
略谈清刻套印本,李娜华,《社会科学辑刊》1991年第6期
罕见小说《跨天虹》残卷,邵海清,《文献》1992年第1期
《飞英声》、《移绣谱》及其他,苗壮,《明清小说研究》1992年第2期
清吕抚活字泥板印书工艺,白莉蓉,《文献》1992年第2期
《万锦娇丽》所收小说第二种出于《肉蒲团》,黄强,《文学遗产》1992年第2期
稀见小说《镜中影》,颜廷亮、赵淑妍,《明清小说研究》1992年第2期
黄世仲作品系年,颜廷亮、赵淑妍,《明清小说研究》1992年第3、4期合刊
关于《绣屏缘》:明清艳情小说书目钞补(一),悠悠,《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4期
《人中画》版本演变及其他,赵伯陶,《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93年第1期
《施公案》的刊行年代,寒操,《古典文学知识》1993年第1期
《飞英声》及其刊行年代,石昌渝,《古典文学知识》1993年第2期
清代广东部分书坊及私人刻书简述(正、续),罗志欢,《图书馆论坛》1993年第2、3期
试论《一片情》,黄霖,《社会科学战线》1993年第2期
扬州雕版印刷志略:清代官刻本、坊刻本,王澄,《扬州师院学报》1993年第2期
从繁荣到萧条:论清初通俗小说的创作,陈大康,《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3年第3期
纪昀其人和他的《阅微草堂笔记》,张鸿莉,《首都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第3期
清代书籍价格考:中国历代书价考之三(上、下),袁逸,《编辑之友》1993年第4、5期
五桂堂书坊,梁威,《岭南文史》1993年第4期
乐钧小说《耳食录》发微,邹自振,《抚州师专学报》1993年第4期
清代广州书坊及私人刻书拾萃,仲宽,《羊城今古》1993年第6期
清廷“圣谕广训”之颁行及民间之宣讲拾遗,王尔敏,(台)《“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集刊》1993年第22期下册
艾衲居士和他的《豆棚闲话》,金玉田,《汕头大学学报》1994年第1期
关于《野叟曝言》的两篇文章:兼及《品花宝鉴》,王方宇,(台)《“中央图书馆”馆刊》1994年第1期,又见于《文献》1994年第3期
《九云记》是中国小说,还是朝鲜小说,刘世德,《文艺报》1994年1月22日
《梼杌萃编》非晚清小说考,姜东斌,《明清小说研究》1994年第1期
王晫和他的《今世说》,陈大康,《明清小说研究》1994年第1期
稀见清人著作十九种,萧新祺,《文献》1994年第1期
法式善谈京师书手,泽,《明清小说研究》1994年第2期
古佚小说《东征记》,任之,《明清小说研究》1994年第2期
李伯元与《官场现形记》(节录),张中,《文教资料》1994年第2期
新发现的小说《触目惊心》残卷,朱恒夫,《文献》1994年第2期
《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补遗,李梦生、欧阳健,《明清小说研究》1994年第2期
给王方宇的两封信,胡适,《文献》1994年第3期
王方宇藏《野叟曝言》和《品花宝鉴》,夏志清,《文献》1994年第3期,又见于(港)《明报月刊》1995年第3期
《野叟曝言》的版本,胡适,《文献》1994年第3期
《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补遗,武禧,《明清小说研究》1994年第3期
关于《于公案奇闻》,侯忠义、李实,《明清小说研究》1994年第4期
《雨花香》刍议,张兵,《明清小说研究》1994年第4期
鼓词《龙图公案》是石玉崑原本的改作,〔日〕阿部泰记;张超英,《文献》1995年第1期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断论,王欲祥,《南京师大学报》1995年第1期
《中国十二女杰演义》及其作者、校者、出版者,刘怀玉,《明清小说研究》1995年第1期
《女仙外传》的显与晦,杜贵晨,《文学遗产》1995年第2期
《绿野仙踪》百回本是抄本不是刻本,徐朔方,《明清小说研究》1995年第3期
清甲午战后有佚名长篇章回小说《东海传奇》,彭海,《明清小说研究》1995年第3期
《绣屏缘》非作者的杀青稿,朱喜,《明清小说研究》1995年第3期
《镜花缘》简论,欧阳光,《中山大学学报》1995年第4期
李渔:一个有作为的书坊主与编辑家,钟明奇,《复旦学报》1995年第4期,又见于《编辑学刊》1995年第5期
《龙图耳录》版本考述,苗怀明,《文教资料》1995年第6期
《小五义》、《续小五义》的刊行者石铎及其文光楼书坊,苗怀明,《编辑学刊》1995年第6期
乾隆皇帝与福建刻本:漫话福建刻书业,连镇标,《文史知识》1995年第12期
稗边琐记四则·《醒世姻缘传》成书、初刊年代,袁世硕,《'93中国古代小说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开明出版社1996年版
论《九云记》,刘世德,《'93中国古代小说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开明出版社1996年版
清代骈文小说《燕山外史》初探,王琼玲,《'93中国古代小说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开明出版社1996年版
清代德州雅雨堂刻书著述考略,刘捷,《德州学院学报》1996年第1期
我所见的《刘公案》三种简说,孟犁野,《明清小说研究》1996年第1期
李渔交游补考,黄强,《明清小说研究》1996年第2期
《樵史》枝谈,陈国军,《明清小说研究》1996年第2期
《三侠五义》的成书过程,苗怀明,《古典文学知识》1996年第3期
《绿野仙踪》“印图本”价值浅论,郑其兴,《福建论坛》1996年第5期
论《儒林外史》评点的源流与价值,谭帆,《社会科学战线》1996年第6期
介绍两部与云南有关的晚清小说,欧阳健,《云南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第1期
《绿野仙踪》丛谈(上、下),苏兴、苏铁戈,《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7年第1、2期
《巧缘艳史》考论,张俊,《明清小说研究》1997年第1期
清末丁日昌查禁“淫词小说”析,张弦生、张燕萍,《明清小说研究》1997年第1期
石玉昆《侠义传序》考论,宋克夫,《文献》1997年第1期
丁日昌的刻书与禁书,陈益源,《明清小说研究》1997年第2期
关于黄世仲的存世小说《黄粱梦》(残),吴锦润,《明清小说研究》1997年第2期,又见于(港)《香港笔荟》复刊号,1999年10月
清代中后期出版业的发展与清代公案侠义小说的繁荣,苗怀明,《编辑学刊》1997年第2期
《临水平妖传》:一部别具情趣的神怪小说,欧阳健,《宁德师专学报》1997年第3期
晚清“小说界革命”与小说市场,王学钧,《明清小说研究》1997年第3期
《曾公平逆传》叙录,苗怀明,《文教资料》1997年第3期
《姑妄言》素材来源二考,陈益源,《明清小说研究》1997年第4期
晚清“翻新”小说综论,欧阳健,《社会科学研究》1997年第5期
《听雨轩笔记》及其作者,欧阳健,《明清小说研究》1998年第1期
《三侠五义》成书新考,苗怀明,《明清小说研究》1998年第3期
清代中期文言小说十种小考,占骁勇,《明清小说研究》1998年第4期
《风月宝鉴》考,郁永奎,《阜阳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
《解人颐》的版本及异同,宁稼雨,《明清小说研究》1999年第2期
墨浪子及其《西湖佳话》,陈美林,《东南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
稀见珍本小说赵季莹的《涂说》,石继昌、薛洪勣,《明清小说研究》1999年第2期
徐兆玮与《黄车掌录》,潘建国,《文学遗产》1999年第2期
《三侠五义》与《小五义》《续小五义》关系辨,苗怀明,《信阳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3期
《阅微草堂笔记》版本考略,李永忠、赵立新,《文献》1999年第3期
关于黄世仲所著之稀见小说《镜中影》,赵淑妍,(港)《香港笔荟》复刊号1999年10月
李汝珍和《镜花缘》,陈美林,〔韩〕《中国小说研究会报》1999年第39号
关于周越然与《姑妄言》残抄本和残刊本,王长友,《文献》2000年第2期
晚清上海书坊东壁山房与《古今奇闻》小说,潘建国,《中国典籍与文化》2000年第3期
《萤窗异草》之成书年代及作者辨,李金松,《文献》2000年第3期
《啖影集》与《聊斋志异》,王天海,《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0年第4期
《幻中游》考论,张强,《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
论《轰天雷》,魏文哲,《明清小说研究》2000年第4期
论清代武英殿的刻书活动,刘葵波,《图书馆杂志》2000年第9期
论董评《儿女英雄传》,王伟康,《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
试论晚清小说读者的变化,袁进,《明清小说研究》2001年第1期
晚清上海五彩石印考,潘建国,《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
晚清出版业的近代化历程,史春风、李中华,《滨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
关于《官场现形记》的海盗版,〔日〕大塚秀高;柯凌旭,《明清小说研究》2001年第3期
刘鹗及《老残游记》资料摭拾,刘怀玉,《明清小说研究》2001年第3期
略述《隻鏖谈》原刻本,程毅中,《明清小说研究》2001年第3期
妄续新篇愧昔贤:《续镜花缘》研究,王琼玲,《明清小说研究》2001年第4期
清初稗坛另有一种《姑妄言》,潘承玉,《文教资料》2001年第5期
重话《再生缘》,陈正宏,《古典文学知识》2001年第6期
略谈安致远《青社遗闻》及其与《聊斋志异》的关系,〔美〕白亚仁(Barr,Allan),《蒲松龄研究》2002年第1期
蓝鼎元和他的《鹿洲公案》,侯忠义,《明清小说研究》2002年第2期
石印本小说《绣像扫平海氛记》的发现,柯荣三,(台)《东方人文》2002年第4期
《铁冠图全传》为明末清初时事小说考,成敏,《明清小说研究》2002年第4期
论清代历史说部的世俗化,欧阳健,《南都学坛》2002年第6期
论小说《粉粧楼》的刊印与改编成中国戏曲剧种情形:兼论小说《粉粧楼》与台湾歌仔戏的关系,林永昌,(台)《小说与戏剧》2002年第14期
陈天池《如意君传》考述,常雪鹰,《明清小说研究》2003年第1期
晚清扬州吴引孙测海楼及所藏通俗小说考,潘建国,《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花王阁剩稿》对研究纪昀及《阅微草堂笔记》的文献价值,吴波,《中国文学研究》2003年第2期
《三异笔谈》与《绪南笔谈》二书之关系及其作者小考,占骁勇,《明清小说研究》2003年第2期
沈起凤与《谐铎》,欧阳健,《蒲松龄研究》2003年第2期
《醒世姻缘传》的研究序说:关于版本和成书年代问题,杨春宇,《明清小说研究》2003年第2期
清代文化政策的调整与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的演进,苗怀明,《河北学刊》2003年第4期
小说稿费制与清末民初文学变革,陈国恩、左敏,《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
《松荫庵漫录》与《申报》所载晚清笔记小说,潘建国,《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6期
《二度梅》、《金兰筏》版本著录订误,张文德,《江海学刊》2004年第1期
《歧路灯》版本考,徐云知,《学术交流》2004年第1期
清初书坊啸花轩刊印小说考论,李忠明,《文学前沿》2004年第1期
清代三大演义定本的形成,欧阳健,《长江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清末民初的“拟聊斋”,庄逸云,《明清小说研究》2004年第1期
《亦复如是》考论,赖丽青,《明清小说研究》2004年第1期
张缙彦与《无声戏》版本的关系之我见,朱萍,《江淮论坛》2004年第1期
陈冷与他的创作小说,邢懿,《明清小说研究》2004年第2期
《二度梅》版本及成书年代考论,张文德,《明清小说研究》2004年第2期
清末上海地区书局与晚清小说,潘建国,《文学遗产》2004年第2期
《三刻拍案惊奇》刊刻时间、地点和作者考,文革红,《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香艳丛书》所收清代传奇小说提要,陈文新、陈金莲,《蒲松龄研究》2004年第2、3期
和邦额文言小说《霁园杂记》考论,萧相恺,《文学遗产》2004年第3期
一部《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失收的小说:介绍《花田金玉缘》,朱喜,《明清小说研究》2004年第3期
“同治中兴”时期清政府的图书出版政策,张艳,《图书与情报》2004年第4期
小说《二度梅》的版本及成书年代考论,张文德,《文献》2004年第4期
晚清社会小说的巨擘:《廿载繁华梦》创作、出版和类别等问题考辨,颜廷亮,《甘肃社会科学》2004年第6期
从商业化的角度看清初通俗小说的传播渠道,文革红,《黑河学刊》2005年第1期
欧阳钜源与李伯元的两度合作,王学钧,《明清小说研究》2005年第1期
天花藏主人非嘉兴徐震考,文革红,《明清小说研究》2005年第1期
《醒世姻缘传》版本新探(上、下),李国庆,《明清小说研究》2005年第2期、2006年第3期
略谈清末民初的“新聊斋”,王昕、付建舟、王剑萍,《蒲松龄研究》2005年第3期
刻书家汪淇生平考,陈恩虎,《文献》2005年第3期
未见著录小说两种叙录,萧相恺,《明清小说研究》2005年第3期
论晚清小说的书价,陈大康,《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王韬小说集改名的版本情况,王旭川、宫妮娜,《古典文学知识》2005年第4期
古代图书出版格局与传统文化,于翠玲,《图书与情报》2005年第6期
稀见清代禁毁小说《詅痴符》,潘建国,《文学遗产》2005年第6期
《历代神仙通鉴》刊刻时间、地点考,文革红、文青松,《中国学研究》2005年第8期
清康雍乾时期臣工刊书进呈内府现象研究,曹红军,《求索》2005年第12期
《景船斋杂记》考辨,曾垂超,《蒲松龄研究》2006年第1期
天花藏主人为女性考,邱江宁,《复旦学报》2006年第1期
李渔交游考辨,黄强、王金花,《明清小说研究》2006年第2期
论乾隆朝小说禁毁的种族主义倾向,胡海义、程国赋,《明清小说研究》2006年第2期
“素政堂主人”为冯梦龙之子冯焴考,文革红,《复旦学报》2006年第2期
《虞初支志》所收文言小说提要,陈文新、毛伟丽,《蒲松龄研究》2006年第2—4期
晚清“皇后系列小说”述略,薛洪勣,《明清小说研究》2006年第3期
晚清《新闻报》与小说相关编年(1893—1895),陈大康,《明清小说研究》2006年第3期
由《霁园杂记》到《夜谈随录》:论和邦额对作品的修改,萧相恺,《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章福记本《罗通扫北》小议,黄汉坤,《文献》2006年第3期
《三侠五义》版本的流变,王湘华,《古典文学知识》2006年第4期
尹蕴清《东海遗闻》考,张振国,《蒲松龄研究》2006年第4期
《女开科传》本事、成书时间及版本考,文革红,《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
卢见曾与雅雨堂刻书,刘捷,《兰台世界》2006年第17期
独特的福鼎地方书坊:文成堂稽考,马巧红,《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6年
论王韬的文言小说创作,汤克勤,《蒲松龄研究》2007年第1期
《歧路灯》传播与接受之难溯源,刘畅,《兰州学刊》2007年第1期
小说书坊啸花轩考,文革红,《明清小说研究》2007年第1期
晚清《新闻报》与小说相关编年(1896—1902),陈大康,《明清小说研究》2007年第1期
俞樾对《三侠五义》的修订及意义,谢超凡,《明清小说研究》2007年第1期
晚清《新闻报》与小说相关编年(1903—1905)(正、续),陈大康,《明清小说研究》2007年第2、3期
清初“墨憨主人”为冯梦龙后人:冯焴考,吴小珊,《明清小说研究》2007年第2期
四种《三侠五义》说唱本与《龙图耳录》的异同辨证,鲁德才,《文学遗产》2007年第2期
泰国国家图书馆所藏《绣像杨文广征南》,李祥耀、黄汉坤,《文献》2007年第2期
从广告看商务印书馆在晚清的小说宣传,文迎霞,《内蒙古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镜花缘》版本补叙,李雄飞、郭琼,《中国文化研究》2007年第3期
论《铁冠图全传》成书年代及其文献价值:与《红楼梦》有关的一部“铁冠图”系列小说,朱志远,《明清小说研究》2007年第3期
《醒世姻缘传》成书年代再考证:与夏薇博士商榷,段江丽,《明清小说研究》2007年第3期
晚清小说出版商的广告营销,阚文文,《明清小说研究》2007年第4期
晚清印刷技术的提高及其对小说的影响,郭浩帆,《贵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新编增补清末民初小说目录》匡补,左鹏军,《明清小说研究》2007年第4期
晚清广州出版业与文化的繁荣,蒋建国,《出版发行研究》2007年第8期
晚清上海的报馆与《野叟曝言》小说,潘建国,《中国文学研究》(辑刊)2007年第9期
从写样到红印:《豫恕堂丛书》中所见的晚清书籍初刻试印程序及相关史料,陈正宏,《中国典籍与文化》2008年第1期
黄世仲《洪秀全演义》版本与传播情况考论,纪德君、龙志强,《广州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
清代姑苏版画及其三种艺术风格,程颖,《艺术百家》2008年第1期
清代中期七部南京狭邪笔记初考,李汇群,《明清小说研究》2008年第1期
晚清上海禁毁小说初探,孟丽,《明清小说研究》2008年第1期
晚清通俗小说《煲老鸭》,刘晓明,《文献》2008年第1期
晚清《新闻报》与小说相关编年(1906—1907),陈大康,《明清小说研究》2008年第1期
新见《燕山外史》清稿本考略,潘建国,《明清小说研究》2008年第1期
褚人获四雪草堂《隋唐演义》初刻本疑年考辨,傅剑平,《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简论中国出版近代化对晚清小说出版的影响,董智颖,《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8年第2期
“剿闯”系列小说版本及版本演变考,成敏,《中国文化研究》2008年第2期
清代中前期的民间刻书及其文化贡献,潘文年,《安徽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四雪草堂重订通俗隋唐演义》版本考辨,文革红,《明清小说研究》2008年第2期
论晚清出版史的近代化变革与转型,肖东发、杨虎、刘宝生,《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侠义小说《绿牡丹全传》的流传与改编,张雅惠,《东方人文学志》2008年第2期
《新世弘勋》的两个版本:载道堂刊本和庆云楼藏板,文革红,《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也谈《醒世姻缘传》的成书年代:与夏薇女士商榷,杨东方,《蒲松龄研究》2008年第2期
《官场现形记》连载及刊行考,王学钧,《明清小说研究》2008年第3期
论清末民营出版业的崛起及其意义,吴永贵,《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
晚清《新闻报》与小说相关编年(1908—1911),陈大康,《明清小说研究》2008年第3期
乾隆时期白话小说市场及出版方式,王颖,《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商业型文人与文化型商人:李渔的人生角色,傅承洲,《古典文学知识》2008年第4期
清代江西的小说刊刻业,文革红,《时代文学》(下半月)2008年第4期
清末民初武昌陶子麟书坊刻书业考略,江凌,《长江论坛》2008年第4期
试论清代两湖地区私家刻书的特点及其兴盛原因,江凌,《湖南文理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肉蒲团》为李渔所作考,张成全,《明清小说研究》2008年第4期
清中期白话短篇小说衰落原因探析,代智敏,《山西师大学报》2008年第5期
晚清小说出版述略,孙文杰,《编辑之友》2008年第5期
巾箱本与清代文言小说的传播,沙虹,《图书馆》2008年第6期,又见于《文史杂志》2008年第6期
清代两湖地区坊刻业的特点及其文化贡献,江凌,《吉首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
晚清成都出版业的发展,张忠,《兰台世界》2008年第13期
清代聊城民间书坊,许磊、张曙光,《兰台世界》2008年第19期
《绿野仙踪》抄本、刻本关系及优劣浅议,周晴,《明清小说研究》2009年第1期
清代广东书坊的新型经营模式:以富文斋为例,刘淑萍,《新世纪图书馆》2009年第1期
晚清军机处发起大规模查禁书刊的时间辨证,张天星,《中国文学研究》(辑刊)2009年第1期
《谐铎》与《续谐铎》在祁门成书考述,赵星、王慧芳,《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清代连城四堡雕版印刷发展概况,黄青松,《福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2期
清代闽西四堡坊刻“族商”市场理念,陈微,《东南学术》2009年第2期
清代前期通俗小说书板出租现象初探,文革红,《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
清代通俗小说编辑家步月主人考略,文革红,《明清小说研究》2009年第2期
清末民初刻印的时调唱本,李秋菊,《中国文学研究》(辑刊)2009年第2期
晚清小说《亡国泪》考证及其他,谢仁敏,《明清小说研究》2009年第2期
清代福建地区通俗小说刊刻述略,文革红,《小说评论》2009年第5期增刊
《说岳全传》成书年代考,邹贺,《宁夏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
清代畅销书种种,孙文杰,《编辑之友》2009年第4期
石印小说小论,李彦东,《编辑之友》2009年第5期
清末优秀长篇《黄绣球》及其作者颐琐考,范紫江,《中国文学研究》(辑刊)2009年第14期
晚清翻新小说创作情况考证,吴泽泉,《中国文学研究》(辑刊)2009年第14期
从乾隆五十六年到六十年屠绅的行踪看二十卷增订本《琐蛣杂记》为后人伪托之刻,萧相恺,《明清小说研究》2010年第1期
李渔编辑出版活动及思想考论,赵海霞、张积玉,《宁夏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论清初通俗小说“四大奇书”评点本刊刻的意义,韩春平,《海南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论清代小说、戏曲的文化管理体制及禁毁形态,赵维国,《中国文化研究》2010年第1期
缥囊缃帙:清代前期江南书籍的日本销场,范金民,《史林》2010年第1期
清代小说禁毁述略,石昌渝,《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读清末蒋玉真编《醒心宝卷》:兼谈“宣讲”(圣谕、善书)与“宣卷”(宝卷),车锡伦,《文学遗产》2010年第2期
马国翰小说收藏简论,郭国庆,《明清小说研究》2010年第2期
清代广州地区通俗小说刊刻考略,文革红,《暨南学报》2010年第2期
曾朴的编辑出版活动,徐蒙,《山东图书馆学刊》2010年第2期
《洪秀全演义》史料来源补考,纪德君,《明清小说研究》2010年第3期
《玉娇梨》和《平山冷燕》的作者不是天花藏主人,梁苑,《明清小说研究》2010年第3期
“姑奶奶”、“关圣帝君”与“金龙四大王”:再论《醒世姻缘传》康熙年间成书说之不能成立,邹宗良、解新颜,《蒲松龄研究》2010年第4期、2011年第1期
清代文言剑侠小说概论,罗立群,《文学与文化》2010年第4期
三种未见著录的与京剧有关的小说:稗海访书续录之一,萧相恺,《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
晚清留日学生刊物与小说刊载,李亚娟,《明清小说研究》2010年第4期
胡承谱《隻鏖谈》与郑相如《汉林四传》叙考,张振国,《蒲松龄研究》2010年第4期
清代图书广告与促销术,王海刚,《图书与情报》2010年第6期
插图如何叙事:《煲老鸭》的插图与文本叙事,刘晓明,《广州大学学报》2010年第8期
晚清民间书坊“督造书籍”印考略,杨丽莹,《图书馆杂志》2010年第8期
清末民初石印术的传入与上海石印鼓词小说的出版,孙英芳,《沧桑》2010年第12期
后知不足斋主人鲍廷爵书事述略,王亮,《文献》2011年第1期
李渔与翼圣堂、芥子园书坊关系考辨,李亚力,《文献》2011年第1期
清末民初上海石印鼓词小说文化现象透视,李豫、于红,《阅江学刊》2011年第1期
也谈《品花宝鉴》的成书年代:兼论陈森的生卒年,姜秋菊,《明清小说研究》2011年第1期
从《歧路灯》的传播接受看明清中原地区出版业的发展,刘畅,《河南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
清代川刻宣讲小说集刍议:兼述新见三种小说集残卷,汪燕岗,《文学遗产》2011年第2期
《说倭传》平议,王永健,《明清小说研究》2011年第2期
晚清政府对违禁书籍的查处,张运君,《出版科学》2011年第2期
论烟水散人与素政堂的合作关系,邹明军,《明清小说研究》2011年第3期
《歧路灯》散论,陈美林,《东南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
清代河南书坊刻书考述,李正辉,《兰台世界》2011年第3期
清代圣谕宣讲类善书的刊刻与传播,张祎琛,《复旦学报》2011年第3期
《说岳全传》辨疑:兼论《说岳全传》与《大宋中兴通俗演义》的关系,邹贺,《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
素政堂主人是天花藏主人:兼考其非冯梦龙之子冯焴及冯氏后裔,梁苑,《明清小说研究》2011年第3期
谈清代印刷术的发展与演变,张淑平,《西域图书馆论坛》2011年第3期
晚清政府对书籍的审查:以种类分析为中心,张运君,《青岛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
从“小说之禁”看袁枚《子不语》的版本流变,王正兵,《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
席氏家族与扫叶山房,刘敏,《图书馆学刊》2011年第4期
《幽梦影》版刻考论,戴廷杰,《文献》2011年第4期
从《歧路灯》的传播接受看明清中原出版业的发展,刘畅,《中州学刊》2011年第5期
《说岳全传》之版本流变,邹贺,《沧桑》2011年第5期
清代中前期图书市场探析,向敏,《出版科学》2011年第6期
清代书业中心变迁论略,孙文杰,《编辑之友》2011年第8期
影响清代图书价格因素考略,孙文杰,《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年第8期
清代运河城市聊城的坊刻出版业,杨轶男,《出版发行研究》2011年第12期
试论清代书业中心分布的地理特征,孙文杰,《中国出版》2011年第14期
清代前期图书出版管理探究,王彩红,《兰台世界》2011年第19期
“国家图书馆”典藏《阅微草堂笔记》版本论述与视听文献初探,薛雅文,(台)《静宜中文学报》2012年第1期
《醒世姻缘传》素材来源再考:兼论小说成书于顺治年间,刘洪强、王立芬,《蒲松龄研究》2012年第1期
杨宗岱小说《烈女无名氏传》和杂剧《离骚影》考论,何光涛,《明清小说研究》2012年第1期
晚清李凤仪《风流自赏》考论,张振国,《文献》2012年第2期
清代乾隆以后四川地区通俗小说刊刻考略,文革红、欧阳伟,《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
19世纪传教士汉语方言小说述略,宋莉华,《文学遗产》2012年第4期
论李渔的文化创意产业活动,陈文兵,《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
论清代书业营销策略,孙文杰,《中国出版》2012年第4期
日藏康熙刊本《大闹天宫》说唱全本研究,李雪梅、李豫,《文献》2012年第4期
小说广告与晚清文化市场的小说盗版现象,刘颖慧,《浙江海洋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
试析清代北京通俗小说的出版与说唱业的关系:以侠义公案小说的形成为例,汪燕岗,《北京社会科学》2012年第5期
乾隆时期小说禁毁的特点,王颖,《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2年第6期
清代图书流通传播渠道论略,孙文杰,《图书与情报》2012年第6期
市民文化视阈中的清代山东运河城市民间坊刻:以聊城书庄为中心的考察,杨轶男、张弘,《理论学刊》2012年第6期
《歧路灯》版本考论,王冰,《求索》2012年第7期
清初小说《百炼真海烈妇传》考述,黄义枢,《名作欣赏》2012年第8期
清代连城四堡书坊堂号考究,黄青松,《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2年10月
唱经堂与贯华堂关系探微,陆林,《社会科学战线》2012年第11期
论清代畅销书产生的历史条件,孙文杰,《编辑之友》2012年第12期
鲍廷博知不足斋刻工研究,马培洁,《文献》2013年第1期
《夜雨秋灯录》赝本考论,凌硕为,《明清小说研究》2013年第1期
诲盗:清代小说禁黜的核心,王颖,《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
技术与政治革命的双重变奏:晚清“新小说”兴起的历史机缘,姜荣刚,《学术论坛》2013年第2期
连城县四堡乡清代雕版探究,马青,《福建文博》2013年第2期
晚清方言小说兴衰刍论,姚达兑,《文学评论》2013年第2期
《晚清小说目录》匡补,郭辉、陈洪,《南开学报》2013年第2期
关于《阅微草堂笔记》的版本问题,梁振刚,《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
论广东芥子园《镜花缘》插图的文本接受,乔光辉,《广东社会科学》2013年第3期
《说岳全传》的形成与编撰,邓骏捷,《明清小说研究》2013年第3期
四雪草堂《坚瓠集》研究,谢超凡,《华侨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
晚清图像叙事的兴起及表现:以上海为中心的考察,陆涛,《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
《醒世姻缘传》的传播与周在浚的刻书活动,许振东,《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
刘鹗与其小说《老残游记》,(捷)普实克(Prusek,Jaroslav);罗仕龙,(台)《东亚观念史集刊》2013年第4期
论清代对外图书贸易及管理,孙文杰,《国家图书馆学刊》2013年第4期
清刻本图书的价格与分析,孙文杰,《出版科学》2013年第4期
潜心八股举业:清代士绅阶层小说戏曲禁毁舆论的功利诉求,胡海义,《中国文学研究》2013年第4期
天花藏主人为嘉兴秀水张匀考辨,刘雪莲,《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3年第4期
《阅微草堂笔记》“四大家”评点论略,吴波,《山西大学学报》2013年第4期
晚清出版的现代性因素,王燕,《出版科学》2013年第5期
印在纸上的推销术:以清代图书广告设计为例,王海刚,《现代出版》2013年第5期
论清初刻书家张潮的图书广告思想与实践,刘和文,《中国出版》2013年第6期
《樵史通俗演义》成书及相关问题考论,姜荣刚,《文学遗产》2013年第6期
西洋照相石印术与中国古典小说图像本的近代复兴,潘建国,《学术研究》2013年第6期
清代的书籍与阅读,董毅军,《文史天地》2013年第8期
世界书局、大东书局的通俗文学出版及商业运作,石娟,《编辑之友》2013年第8期
扫叶山房史研究,杨丽莹,《书城》2013年第9期
清代环太湖地区的书估、书船与书籍的流动,徐雁平,《学术研究》2013年第10期
清代宁波书坊刻书考,刘云,《兰台世界》2013年第11期
“顺势而行”的晚清官书局创置与衍变:以浙江官书局为中心的考察,隗静秋、董强,《中国出版》2013年第12期
书估与清帝国的书籍流转,徐雁平,《古典文献研究》2013年第16期
清代河南雕版印刷业略考,郝二旭,《兰台世界》2014年第1期
王希廉、王朝忠兄弟刊刻小说名著及其先世货殖考,武全全、赵春辉,《明清小说研究》2014年第1期
艳情小说流行现象透视与清代小说序跋,王军明,《明清小说研究》2014年第1期
镜中花,画中意:从《镜花缘》三个插图本看读者对小说接受的转变,李旭婷,《明清小说研究》2014年第2期
清代中后期聊城坊刻的兴盛及其原因浅析,周广骞,《山东图书馆学刊》2014年第3期
晚清段芝贵贿赂案与《杨翠喜》小说:以新闻为小说的范例,王德成、姜荣刚,《许昌学院学报》2014年第3期
《醒世姻缘传》“凡例”与《红楼梦》“凡例”,王光福,《蒲松龄研究》2014年第3期
清代北京图书市场及其变迁,孙文杰,《中国出版》2014年第4期
晚清地方书局经费来源考,王晓霞,《历史档案》2014年第4期
稀见笔记小说《铁若笔谈初集》简论,肖亚男,《明清小说研究》2014年第4期
新发现的吕寸田评本《歧路灯》及其学术价值,朱姗,《明清小说研究》2014年第4期
醉耕堂与王望如关系及其小说刊刻考探,许振东,《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4期
晚清的民间宗教与小说禁毁政策,王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4年第5期
作为“绣像小说”的《文明小史》,陈平原,《西北师大学报》2014年第5期
略论清代山西大同地区的刻书业和影响因素,侯秀林,《山西大同大学学报》2014年第6期
论清代圣谕宣讲与白话宣讲小说:以四川地区为考察中心,汪燕岗,《文学遗产》2014年第6期
《澄江旧话》中有关夏敬渠《野叟曝言》的资料,吴新雷,《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2014年第10期
从刻工情况看清代聊城坊刻业,杨轶男,《出版发行研究》2014年第11期
论清代文化政策对图书出版营销的影响,李鹏,《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4年第11期
清代刻书家龙万育生平考述,颜世明、高健,《理论月刊》2014年第11期
晚清官书局三则问题考略,王晓霞,《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4年第11期
出版学视域下的李渔和芥子园书铺,曹连观,《新闻与写作》2014年第12期
清末小说查禁及民间书坊的回应,张霞,《青春岁月》2014年第17期
李渔传人沈心友述考,黄强,《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15年第1期
晚清同文书局的兴衰起落与经营方略,沈俊平,(台)《汉学研究》2015年第1期
古盐补留生考:兼论晚清“熊大木现象”,苏亮,《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5年第2期
关于胡适《<醒世姻缘传>考证》的几点辩驳,陈文斌,《蒲松龄研究》2015年第3期
论李渔的出版经营之道,张亚锋,《攀枝花学院学报》2015年第3期
随园刻书考略,郑幸,《中国典籍与文化》2015年第3期
陶子麟与雕版刊刻,王晓清,《武汉文史资料》2015年第3期
李渔出版经营理念探析,张亚锋、郭萍倩,《韶关学院学报》2015年第5期
贝青乔《爬疥漫录》论略,马卫中、陈国安,《文献》2015年第6期
论清代四川雕版印刷下通俗小说的出版,汪燕岗,《四川图书馆学报》2015年第6期
早期天主教汉文小说《儒交信》论略,王乙珈、孙逊,《学术界》2015年第7期
论浙江官书局之编校及刊书,侯丽媛,《传播与版权》2015年第9期
清末民初出版业的繁荣及其黑幕,范伯群,《社会科学》2015年第11期
我国清代图书流通传播的渠道探究,莫耀评,《兰台世界》2015年第11期
清代话本序跋考论,徐志平,(台)《东吴中文学报》2015年第29期
刘永福系列时事小说的版本演变,许军,《明清小说研究》2016年第1期
论晚清广告小说,陈大康,《华夏文化论坛》2016年第1期
《唐人说荟》书名编者考,周瑾锋,《明清小说研究》2016年第1期
论《镜花缘》插图文本接受,邱芳芳、柳飔、李烨婧,《安徽文学》(下半月)2016年第2期
《品花宝鉴》成书时间新证,许隽超,《文献》2016年第2期
《晚清小说目录》天津部分补遗,李云,《明清小说研究》2016年第3期
清代安徽私家刻书考,张守卫,《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