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儒林外史》

4.3.《儒林外史》

重印文木山房集序,胡适,《图书馆学季刊》1926年第1期

儒林外史摭取他籍,赵景深,《绸缪月刊》1936年第5期

《儒林外史》研究的新资料,陈汝衡,《大晚报·通俗文学》1939年

《儒林外史》版本考订及其他,厉鼎煃,《安徽史学通讯》1958年第4期

“幽榜”非吴敬梓所作辩,姜克涵,《文史哲》1957年第11期

关于儒林外史的“幽榜”,房日晰,《西北大学学报》1978年第1期

《儒林外史》考证二则,陈新,《文献》1981年第3期

《儒林外史》第五十六回真伪辨,陈新、杜维沫,收入《儒林外史研究论文集》,安徽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儒林外史》版本源流考,李汉秋,《文学遗产》1982年第4期

《儒林外史》原书应为五十卷,章培恒,《复旦学报》1982年第4期

《儒林外史》原貌初探,章培恒,《学术月刊》1982年第7期

《儒林外史》创作时间、过程新探,谈凤梁,《江海学刊》1984年第1期

《儒林外史》第五十六回当属原作,谈凤梁,《明清小说研究》1985年第1期

关于《儒林外史》的评本和评语,孙逊,《明清小说研究》1986年第1期

新近发现的《儒林外史》黄小田评本略议,陈美林,《文献》1990年第3期

《儒林外史》卧评略论,陈美林,《河北师范学院学报》1991年第2期,又收入《海峡两岸明清小说论文集》,河海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略论《儒林外史》齐省堂评:纪念吴敬梓逝世240周年,陈美林,(韩国)《中国小说研究会报》第16号,1993年第11期,又见于《河北师院学报》1994年第3期

《儒林外史》张评略议:为吴敬梓逝世240周年作,陈美林,《文学遗产》1994年第3期

《儒林外史》的思想、艺术及版本说略,陈美林,《南京社会科学》1994年第10期

论《儒林外史》原作非五十回:与章培恒先生商榷,佟瑞坤,《明清小说研究》1996年第1期

论《儒林外史》第五十六回乃吴敬梓原作,顾鸣塘,《明清小说研究》2000年第4期

吴敬梓《诗说》与《儒林外史》,顾鸣塘,《明清小说研究》2001年第4期

《儒林外史》研究三题,陈美林,《明清小说研究》2002年第1期

黄小田与《儒林外史》的早期传播及研究,吴新苗,《文学前沿》2006年第11期

试探《儒林外史》原貌:从小说的写作风格看伪墨章回问题,单坤琴,《明清小说研究》2007年第2期

《儒林外史》刊刻、传播说略,申重实,《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2007年第5期

《儒林外史》原貌研究补说,薛洪勣,《辽东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儒林外史》新发现,拨开云雾见“则仙”,李汉秋,《光明日报》2010年5月10日

新发现的《儒林外史》则仙评批,李汉秋,《文献》2011年第2期

地域叙事视角下的《儒林外史》结构:兼论《儒林外史》的原貌问题,叶楚炎,《明清小说研究》2013年第1期

科举视域下明末清初文人的选刻活动:以《儒林外史》为例,阳达,《燕山大学学报》2015年第1期

文人雅趣与大众审美的脱节:从接受的角度看《儒林外史》,傅承洲,《文艺研究》2015年第2期

《儒林外史》新证:宁楷的《<儒林外史>题辞》及其意义,郑志良,《文学遗产》2015年第3期

《修洁堂初稿》及《<儒林外史>题辞》考论,叶楚炎,《文学遗产》2015年第6期

《儒林外史》中的出版现象及其时代意义,黄丽频,(台)《辅仁国文学报》2015年第4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