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水浒传》及其续仿作品
《水浒传》考证,胡适,见于《水浒传》前言,上海亚东图书馆1920年版
水浒故事的演变,李玄伯,《猛进》1925年第28、29期
水浒传的续书,郑振铎,《文学周报》1925年第378期
《水浒传》七十回古本问题,文华,《猛进》1925年第34期
水浒传之研究,潘力山,《中国文学研究》1927年第17期
论《水浒传》七十回古本之有无,俞平伯,《小说月报》1928年第3期
水浒传的演化,郑振铎,《小说月报》1929年第9期
水浒传新考:百二十回本《忠义水浒全书》序,胡适,《小说月报》1929年第9期
关于水浒传及其他,程沙雁,《上海生活》1930年第7期
《水浒传》诸本,〔日〕神山闺次;张梓生,《小说月报》1930年第5期
在日本东京所见之明本《水浒传》,孙楷第,《学文》1932年第5期
《水浒传》板本录,赵孝孟,《读书月刊》1932年第11期
金圣叹与七十回本水浒传,周木斋,《文学》1934年第6期
水浒传杂识,赵景深,《青年学生》1938年第4、5期
《水浒传》旧本考,孙楷第,《图书季刊》1941年新3卷第3、4期
水浒传的几点研究,史卫斯,《万象》1942年第3期
李卓吾评本水浒传真伪考辨,戴望舒,《香岛月报》1945年第1期
《水浒传》古本的演变,杨宪益,《新中华》(复刊)1946年第14期,又收入《零墨新笺》,中华书局1947年版
水浒传故事的演变,杨宪益,《新中华》(复刊)1946年第16期
记金圣叹刻本《水浒传》里避讳的谨严,胡适,天津《大公报》1947年11月14日
论《水浒传》,陈觉玄,《文讯》1948年第4期
《水浒传》简论,赵景深,《国文月刊》1948年第73期
一百二回十本水浒传之真伪,戴望舒,《学原》1949年第5期
施耐庵与“水浒传”,刘冬,《文艺报》1952年第21期
《水浒》是怎样写成的,聂绀弩,《人民文学》1953年第6期
关于《水浒全传》的后半部,穆垣,《光明日报》1954年10月10日
试论《水浒传》的著者及其创作时代,陈中凡,《南京大学学报》1955年创刊号
读《水浒全传本郑序》,王古鲁,《文史哲》1955年第9期
对宋云彬删节《水浒传》的意见,加叶,《北京日报》1956年8月7日
李玄伯所藏百回《忠义水浒传》,一丁,《新民报晚刊》1956年10月12日
谈“水浒全传”的木刻插图(兼述我国古代版画的几个特点),王伯敏,《版画》1957年第10期
谈《水浒志传评林》,王古鲁,《江海学刊》1958年第2期
水浒传对历代流寇影响之研究:兼论一个新版本的出现,包道彭,(台)《大陆杂志》1959年第8、9期
三槐堂刊本《水浒传》:《水浒》书录之一,马蹄疾,《文汇报》1961年9月14日
关于西谛残藏嘉靖郭勋刻本《水浒》:《水浒》书录之二,马蹄疾,《文汇报》1961年10月12日
容与堂刻本《水浒传》:《水浒》书录之三,马蹄疾,《文汇报》1961年11月16日
唯一的钞本《水浒传》:《水浒》书录之四,马蹄疾,《文汇报》1961年11月26日
日本翻刻的《水浒》:《水浒》书录之五,马蹄疾,《文汇报》1961年12月26日
李宗侗重刊的《水浒》:《水浒》书录之六,马蹄疾,《文汇报》1962年1月4日
富沙刘兴我刻本《水浒传》:《水浒》书录之七,马蹄疾,《文汇报》1962年1月23日
谈陈老莲的《水浒叶子》,关以洁,《人民日报》1962年6月24日
二百年前的《水浒》注本,马蹄疾,《羊城晚报》1964年1月30日
水浒传杂谈,萨孟武,《明报月刊》1966年第8期
明版水浒传插图二种书后,〔美〕马泰来,(港)《中文学会年刊》1967年第66、67期
谈贯华堂金圣叹批本水浒传,陈锦钊,(台)《书目季刊》1972年第2期
水浒传版本考,李慧淳,(台)《中国学报》1973年第14期
李卓吾批点水浒传之研究,陈锦钊,(台)《书目季刊》1974年第4期
《水浒》版本简介,海雪,《湖北大学学报》1975年第3期
《水浒》的演变及版本简介,曲阜师范学院资料组,《齐鲁学刊》1975年第4期
关于《水浒》的成书、作者及版本,赤文,《新教育》1975年第11期
《水浒》的版本和《水浒》的政治倾向,李滋,《文物》1975年第11期
关于新发现的《京本忠义传》残页,顾廷龙、沈津等,《学习与批判》1975年第12期
明嘉靖朝都察院和武定侯郭勋为什么刊刻《水浒》,陈美林,《文史哲》1976年第1期
评陈老莲的《水浒叶子》,李致忠,《文物》1976年第1期
是拆庙还是补天:李贽与《水浒》及其他,陈旭麓,《学习与批判》1976年第2期
金圣叹贯华堂本《水浒传》考评,郁沅,《湖北大学学报》1979年第1期
略谈《水浒传》的成书过程,齐裕焜,《兰州大学学报》1979年第1期
《水浒》李卓吾评本的真伪问题,王利器,《文学评论丛刊》1979年第2期
李卓吾评点小说的贡献,陈谦豫,《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79年第3期
论《水浒》的繁本和简本,聂绀弩,《中华文史论丛》1980年第2期
论《水浒》繁本与简本的关系,王根林,《中华文史论丛》1980年第2期
袁无涯刊本《水浒》李贽评辨伪,崔文印,《中华文史论丛》1980年第2期
一种值得注目的《水浒》古本,黄霖,《复旦学报》1980年第4期
牛津大学所藏明代简本水浒残叶书后,〔美〕马幼垣,《中华文史论丛》1981年
《水浒传》李卓吾评本真伪一辨,陈洪,《南开学报》1981年第3期
丰富多彩的明代《水浒》插图,薄松年,《美术》1981年第8期
从《水浒》成书的过程谈对《水浒》的评价,黄瑞云,《水浒争鸣》1982年第1期
《水浒全传》李贽评也属伪托,黄霖,《江汉论坛》1982年第1期
《水浒传》的藜光堂本与刘兴我本及其它,官桂铨,《文献》1982年第1期,又见于《文学遗产》1984年第2期
《水浒》祖本探考:兼论施耐庵为郭勋门客之托名,张国光,《江汉论坛》1982年第1期
《水浒传》版本考:中心是繁本和简本的关系,〔日〕大内田三郎;黄南山,《水浒争鸣》1982年第1期
《水浒传》的传日与文简本,〔日〕白木直也;程耀鎏,《水浒争鸣》1982年第1期
修绠山房梓《宣和遗事》跋,周绍良,《水浒争鸣》1982年第1期
平田虎、王庆部分与百回本《水浒》不一致,云告,《求索》1982年第3期
三种《水浒》版本三个宋江形象,易名,《江汉论坛》1982年第3期
《水浒全传》是怎样纂修的,王利器,《文学评论》l982年第3期
《水浒传》版本源流考,范宁,《中华文史论丛》1982年第4期
从宋元说话家数探索《水浒》繁简本渊源及其作者问题,何满子,《中华文史论丛》1982年第4期
《<水浒>祖本探考》质疑:与张国光先生商榷,王根林,《中华文史论丛》1982年第4期
水浒传的来源:《新亚龚氏到访学人》于一九八二年四月二十八日在本院作公开演讲之讲词,王利器,《新亚生活》1982年第1期
从宋江起义到《水浒传》成书,徐朔方,收入《论汤显祖及其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关于《钟伯敬先生批评水浒忠义传》,曦钟,《文献》1983年第1期
从《水浒》百回本前优后劣看金圣叹腰斩《水浒》的功过,黄求保,《水浒争鸣》1983年第2期
关于《京本忠义传》,刘冬、欧阳健,《文学遗产》1983年第2期
论《水浒》繁本与简本的先后关系,周学禹,《信阳师院学报》1983年第2期
《容本》李评为叶昼伪作说质疑,龚兆吉,《水浒争鸣》1983年第2期
杨定见序本《水浒全传》对天都外臣序本的篡改,秦文兮,《水浒争鸣》1983年第2期
郭刻本《水浒》非《水浒》祖本:兼谈《水浒》版本的演变,陈辽,《江汉论坛》1983年第3期
关于张凤翼和天都外臣的《水浒传序》,徐朔方,《光明日报》1983年5月10日
罗尔纲先生对《水浒传》原本的探索:介绍《水浒真义考》,吴树平,《读书》1983年第7期
漫谈天都外臣序本《忠义水浒传》,吴晓铃,《光明日报》1983年8月2日
《水浒》简本繁本递嬗过程新证,欧阳健,《文史》1983年第18辑
郭勋与“水浒传”,袁世硕,《柳泉》1984年第1期,又见于《水浒争鸣》1985年第4期
李贽评点的《水浒传》版本辨析,朱恩彬,《山东师范大学学报》1984年第1期
评《忠义传》残页发现“意义非常重大”论:《关于<京本忠义传>》一文之商榷,张国光,《武汉师院学报》1984年第1期
呼吁研究简本《水浒》意见书,〔美〕马幼垣,《水浒争鸣》1984年第3期
《水浒传》版本考:关于《文杏堂批评水浒传三十卷本》,〔日〕大内田三郎,《水浒争鸣》1984年第3期
《水浒传》的语言:关于《水浒志传评林》本的用语研究,〔日〕大内田三郎;佟金铭,《扬州师院学报》1984年第3期
谈《水浒传》映雪草堂刊本的概况、序文和标目:《水浒传版本探索》之一,刘世德,《水浒争鸣》1984年第3期
从明初的“水浒戏”看《水浒传》祖本的成书年代,王永健,《水浒争鸣》1984年第3期
从《信牌档》中《水浒》残本的发现,看明末《水浒》的传入辽东及女真地区,铁玉钦,《水浒争鸣》1984年第3期
论《水浒》的简本系统,高明阁,《水浒争鸣》1984年第3期
《水浒传》流变四章,闻莺,《水浒争鸣》1984年第3期
袁刊本《水浒》李评确出李贽之手辨:兼评《<容本>李评为叶昼伪作说质疑》,欧阳代发,《水浒争鸣》1984年第3期
《忠义水浒传》序,孙述宇,《水浒争鸣》1984年第3期
何者为《水浒传》李贽评本真迹:与朱恩彬同志商榷,欧阳代发,《山东师范大学学报》1984年第5期
《水浒传》的成书年代和作者问题,周维衍,《学术月刊》1984年第7期
从罗贯中《三遂平妖传》看《水浒传》著者和原本问题,罗尔纲,《学术月刊》1984年第10期
东京所见两部《水浒传》,范宁,《明清小说研究》1985年第1期
《京本忠义传》考释,李骞,《明清小说研究》1985年第1期
《水浒》田、王二传新探,赵明政,《江汉论坛》1985年第1期
埋没的珍珠:简介梅氏藏本《水浒》,蒋祖钢,《明清小说研究》1985年第2期
谈《水浒传》映雪草堂刊本的底本:《水浒传版本探索》之一,刘世德,《明清小说研究》1985年第2期
谈新发现之古本《水浒》的几个问题,王同书,《苏州大学学报》1985年第1期
第一部写杨幺起义的小说:罕见孤本《后水浒传》,林辰,《明清小说研究》1985年第2期
《京本忠义传》评价商兑,刘冬等,《贵州文史论丛》1985年第2期
“两截《水浒》论”岂能成立,张国光,《湖北大学学报》1985年第3期
《平妖传》和《水浒传》,欧阳健,《许昌学院学报》1985年第3期
容与堂刻本与贯华堂刻本:兼论金圣叹为什么不满意李卓吾,王晓家,《甘肃社会科学》1985年第3期
《水浒》释名,王利器,《社会科学研究》1985年第3期
英雄忠义之气积于笔墨:浅谈陈洪绶《水浒叶子》,薄松年,《解放军艺术》1985年第3期
关于陈洪绶的《水浒叶子》,裘沙,《新美术》1985年第4期
论巴黎所藏《新刊京本全像插增田虎王庆忠义水浒传》,李国才,《水浒争鸣》1985年第4期
《水浒》中的地名证明了什么?《水浒》成书“嘉靖说”质疑之一,李永祜,《水浒争鸣》1985年第4期
《水浒传》映雪草堂刊本:简本和删节本:《水浒传》版本探索之一,刘世德,《水浒争鸣》1985年第4期
谈《水浒》的“武定板”,易名,《水浒争鸣》1985年第4期
映雪草堂本《水浒全传》简介,陆树崙,《水浒争鸣》1985年第4期
罗贯中《水浒传》原本无招安等部分,周维衍,《复旦学报》1985年第6期
水浒札记三题,〔美〕马幼垣,《明报月刊》1985年第11期
《古本水浒传》辨伪,吴小如,《读书》1986年第1期
值得注意的《古本水浒传》,蒋祖钢,《读书》1986年第1期
用《三遂平妖传》不能说明《水浒传》的著者和原本问题:与罗尔纲先生商榷,商韬、陈年希,《学术月刊》1986年第2期
《古本水浒传》辨伪,徐耀明,《湖北大学学报》1986年第3期
《古本水浒传》并非古本辨,陈辽,《湖北大学学报》1986年第3期
《平妖传》的版本以及《水浒传》原本七十回说辨正,徐朔方,《浙江学刊》1986年第3期
《水浒传》的语言:关于“容与堂本”的字句研究,大内田三郎;佟金铭,《扬州师院学报》1986年第3期
鱼目岂能混珠:续辨所谓“新发现”的“古本”《水浒传》之伪,张国光,《湖北大学学报》1986年第3期
评《古本水浒传》,吕致远,《郑州大学学报》1986年第4期
《水浒》源流管窥,侯会,《文学遗产》1986年第4期
斥《古本水浒传》,王利器,《光明日报》1986年10月7日
《水浒传》的来源,王利器,《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第1期
容本《忠义水浒传》与袁本《忠义水浒全传》批语作者问题补考,严云受,《安徽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第2期
《水浒》版本知见目,陈兆南,(台)《书目季刊》1987年第2期
从“评林本”看《水浒》简本与繁本的关系,傅隆基,《水浒争鸣》1987年第5期
论金圣叹及其伪续的“惊噩梦”,盛瑞裕,《水浒争鸣》1987年第5期
《水浒》成书“嘉靖说”质疑之二,李永祜,《水浒争鸣》1987年第5期
《水浒》三传的比较,唐富龄,《水浒争鸣》1987年第5期
现存最好的一部《水浒》续书:论青莲室主人的《后水浒传》,佘大平,《水浒争鸣》1987年第5期
影印《评林》本缺叶补遗,〔美〕马幼垣,《水浒争鸣》1987年第5期
再评聂绀弩等先生的《水浒》简本先于繁本说:兼辨《水浒》成书之前并无所谓“词话本”流传,张国光,《湖北大学学报》1987年第5期
从梅本《水浒》引出的风波谈起,陈小华,《明清小说研究》1987年第6期
“草莽失身怜赤子”:对《古本水浒传》的一点看法,刘冬,《明清小说研究》1988年第1期
从水浒戏和水浒叶子看《水浒传》的成书年代,李伟实,《社会科学战线》1988年第1期
论《水浒传》的“征四寇”非罗贯中作,黄绍筠,《水浒研究与欣赏》1988年第1期
试论《水浒传》的成书及繁简两种版本系统的关系,刘操南,《水浒研究与欣赏》1988年第1期
试谈《水浒传》的扬道思想及其成书时代,苏小罗,《水浒研究与欣赏》1988年第1期
雄飞馆刊本《英雄谱》与《二刻英雄谱》的区别:《水浒传》版本探索之一,刘世德,《阴山学刊》1988年第1期
《古本水浒传》是伪赝品吗,蒋祖纲,《团结报》1988年1月16日
再论吴读本《水浒传》,侯会,《文学遗产》1988年第3期
从《忠义水浒传》与《忠义水浒全传》对勘看出续加者对罗贯中《水浒传》原本的盗改,罗尔纲,《学术论坛》1988年第6期
巴黎国家图书馆藏《新刊京本全像插增田虎王庆忠义水浒传》残本,《古典文献研究》(1988),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关于《新刊京本全像插增田虎王庆忠义水浒传》,李国才,《古典文献研究》(1988),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杭州与《水浒》,马成生,《水浒研究与欣赏》1989年第2期
钟批本《水浒传》的刊行年代和版本问题:《水浒传》版本探索之一,刘世德,《文献》1989年第2期
戏剧与袁、金评本《水浒传》,胡正强,《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90年第1期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舛叙两种《水浒传》版本,刘清渭,《鲁迅研究月刊》1990年第2期
《水浒传原本》序,罗尔纲,《学术月刊》1990年第5期
鲁迅对《水浒传》作者及版本的研究:介绍两份未曾面世的手稿,赵英,《曲靖师专学报》1991年第1期
从杜堇的《水浒人物全图》看《水浒传》的成书年代,李伟实,《社会科学战线》1991年第3期
关于《水浒》的郭勋本与袁无涯本,章培恒,《复旦学报》1991年第3期
论“红巾”与《水浒》:兼论《水浒》的成书年代,苏小罗,《水浒研究与欣赏》1991年第3期
《水浒传》版本谈略,弈之,《学术界》1991年第6期
关于《水浒传》的原本和著者,罗尔纲,《文学报》1991年8月23日
伪中之伪的120回《古本水浒传》剖析,张国光,《湖北大学学报》1992年第1期
影印评林本缺叶再补,〔美〕马幼垣,《湖北大学学报》1992年第1期
冯梦龙与《忠义水浒全传》,傅承洲,《明清小说研究》1992年第3、4期合刊
中国小说艺术演进的一条线索:从明代《水浒传》的版本演变谈起,左东岭,《郑州大学学报》1992年第2期
《水浒》源流新探,侯会,《文学遗产》1992年第6期
论《京本忠义传》的时代、性质和地位,刘世德,《明清小说研究》1993年第2期
《水浒传》七十一回本的形态,鲁德才,《明清小说研究》1993年第2期,又见于《水浒争鸣》2001年第6期
谈《水浒传》双峰堂刊本的引头诗问题,刘世德,《文献》1993年第3期
从人物处理看《古本水浒传》及其真伪,池太宁,《台州师专学报》1993年第4期
《水浒传》成书于元末明初之说不能成立:兼论《水浒传》的作者为罗贯中非施耐庵,李伟实,《社会科学战线》1993年第6期
《水浒传》成书过程再论,〔美〕马幼垣,《湖北大学学报》1993年第6期
金本《水浒》探正,潘承玉,《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3期
李卓吾评郭勋本《忠义水浒传》之发现,王利器,《河北师院学报》1994年第3期
梁山故事的流传和《水浒传》的成书,刘建国,《湘潭大学学报》1994年第3期
《水浒》二题,王珏,《毕节师专学报》1994年第3期
一条《水浒传》原本的新证,罗尔纲,《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94年第3期
《水浒传》成书元末明初及其“罗贯中编次”原本概貌新考,张颖、陈速,《水浒研究与欣赏》1995年第5期
关于日本御茶之水图书馆藏金陵世德堂刊《水浒记》,〔日〕笠井直美,《明清小说研究》1996年第2期
《水浒传》版本之谜,王珏,《固原师专学报》1996年第4期
谈金圣叹对《水浒传》的修改,张载轩,《淮阴师专学报》1996年第4期
《水浒传》“结末不振”问题新议:为纪念施耐庵诞生七百周年而作,欧阳健,《明清小说研究》1996年第4期
《水浒传》祖本及“郭武定本”问题新议,竺青、李永祜,《文学遗产》1997年第5期
论金圣叹对《水浒传》结局的修改,谭璟舜,《广东社会科学》1997年第6期
初论《水浒传》繁本与简本的关系,张杰,《唐都学刊》1998年第1期
金圣叹腰斩《水浒传》说质疑,周岭,《文学评论》1998年第1期
容与堂刻百回本《水浒传》应为《水浒传》祖本,周继仲,《贵州师大学报》1998年第2期
《水浒传》插图面面观,黄可,《书与人》1998年第2期
柳荫成自无心间:《京本忠义传》残页的发现与研究,苗怀明,《古典文学知识》1998年第4期
《水浒传》版本浅说,侯会,《古典文学知识》1998年第4期
谈《水浒传》三种版本的结局,欧阳健,《古典文学知识》1998年第4期
金圣叹腰斩《水浒传》无可怀疑:与周岭同志商榷,王齐洲,《江汉论坛》1998年第8期
从朴刀杆棒到子母炮:《水浒传》成书研究之一,石昌渝,《文学遗产》1999年第2期
《水浒传》祖本问题补说,崔茂新,《齐鲁学刊》1999年第2期
《水浒传》成书元末明初新考,张颖、陈速,《黑龙江社会科学》1999年第3期
试说龚开的《宋江三十六赞》及其史传之作,吕乃岩,《文学遗产》1999年第4期
《水浒传》无穷会藏本初论:《水浒传》版本探索之一,刘世德,《文学遗产》2000年第1期
朴刀、杆棒、子母炮辨疑,陈松柏,《中国文学研究》2000年第2期
也谈无穷会藏本《水浒传》:兼及《水浒传》版本中的其他问题,谈蓓芳,《中国文学研究》(辑刊)2000年第2期
从金评本《水浒传》看“腰斩”问题,崔茂新,《齐鲁学刊》2000年第5期
鲁迅等定谳的金圣叹“腰斩”《水浒》一案不能翻:兼批周岭袭据罗尔纲抄自周邨的误说之谬,张国光,《湖北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
《水浒》版本衍变考论,黄俶成,《扬州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
《水浒传》成书时间新证,王丽娟,《湖北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
郭勋“移置阎婆事”考辨:论《水浒传》版本嬗递过程中一处情节的移动,李金松,《中国典籍与文化》2001年第2期
《水浒传》大涤余人序本之刊刻年代辨,李金松,《文献》2001年第2期
评张国光《“两种<水浒>说”与“两截<水浒>说”》,罗文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1年第3期
《金瓶梅》与《水浒传》:文字的比勘,刘世德,《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
《水浒传》成书于嘉靖初年考,石昌渝,《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
空前绝后,独领风骚:金圣叹批点七十回本在《水浒传》版本史上之价值,落馥香,《新闻出版交流》2001年第6期
《水浒》版本考略,姚楚材,《咬文嚼字》2001年第6期
《水浒传》与张士诚起义:《水浒》杂考之一,皋古华、曹晋杰,《水浒争鸣》2001年第6期
《古本水浒传》真伪优劣谈,刘明远,《河南图书馆学刊》2002年第1期
虽非首刊也辉煌:建本《水浒传》说略,方彦寿,《出版广场》2002年第2期
容与堂本《水浒传》的评点在接受链条上的地位,高日晖,《中州学刊》2002年第3期
百回本《忠义水浒传》后三十回应为续书,左汉林,《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试谈海内外汉籍善本的缀合研究:以李贽评本《忠义水浒传》为中心,谈蓓芳,《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2002年第7期
嘉靖残本《水浒传》非郭武定刻本辨,〔美〕马幼垣,收入《明代小说面面观:明代小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2年
《水浒传》的三种版本,顾关元,《中国出版》2003年第3期
《水浒》简本与张骥,侯会,《文艺研究》2003年第3期
林冲与高俅:《水浒传》成书研究,石昌渝,《文学评论》2003年第4期
周亮工参与刊刻金圣叹批评《水浒》、古文考论,陆林,《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第4期
《忠义传》与《水浒传》,程毅中,《文史知识》2003年第10期
关于《水浒传》成书时间的几个“内证”考辨,张培锋,《贵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读陈洪绶《水浒叶子》走笔,李永华,《图书与情报》2005年第1期
《水浒传》成书于嘉靖初年续考:答张培锋先生,石昌渝,《文学遗产》2005年第1期
疑《水浒传》前半部撰于明宣德初年:试从小说中的货币信息加以推断,侯会,《文学遗产》2005年第5期
再论元代至明初小说戏曲中货币的使用,沈伯俊,《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
《水浒传》的创作与传播问题,张虹、佘大平,《水浒争鸣》2005年第8期
清代的七十回本《水浒传》与征四寇故事,〔日〕马场昭佳,《水浒争鸣》2005年第8期
从梁山的建寨过程看《水浒传》的成书问题,黄海星,(港)《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2005年第45期
《水浒传》的早期接受,王丽娟,《海南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
从淡薄的斯文气息看《水浒》的作者与成书年代,周腊生,《明清小说研究》2006年第4期
《水浒传》的版本研究与田王二传的作者:与孟繁仁诸先生商榷,李永祜,《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又见于《水浒争鸣》2006年第9期
袁无涯本《水浒传》辨伪,陈玉东,《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
中国古代水浒木刻画研究,浦玉生,《水浒争鸣》2006年第9期
梁山好汉与刀及酒之关系:兼谈《水浒传》之成书年代,郭万金,《明清小说研究》2007年第1期
从货币信息看《水浒传》成书的两个阶段,张宁,《文学遗产》2007年第5期
《水浒传》成书年代问题再答客难,石昌渝,《文学遗产》2007年第5期
《水浒传》成书于嘉靖说辨证:与石昌渝先生商榷,萧相恺、苗怀明,《文学遗产》2007年第5期
新资料《稗家粹编》的研究价值,向志柱,《文学遗产》2007年第6期
国家图书馆藏《水浒传》残卷出版时期考证及相关问题探讨,〔日〕佐藤晴彦,《中国文学研究》(辑刊)2007年第10期
从唐伯虎一句诗看《水浒传》的成书年代:《水浒传》成书上限小考,刘洪强,《明清小说研究》2008年第1期
简本《水浒传》王庆部分探幽,黄海星,《清华学报》2008年第1期
刍议《水浒》成书、作者及其他,团之,《水浒研究与欣赏》2008年第6期
“浪子”与“一丈青”辨:从燕青赞语看《水浒传》成书的一些问题,张云娟,《水浒争鸣》2008年第6期
《水浒传》成书于嘉靖说再辨证:石昌渝先生《答客难》评议,萧相恺、苗怀明,《文学遗产》2008年第6期
《水浒传》成书时间再探讨,侯会,《文学遗产》2008年第6期
《水浒传》续书面面观,高玉海,《水浒争鸣》2008年第10期
从林冲的“折叠纸西川扇子”看《水浒传》的成书年代,刘铭,《明清小说研究》2009年第4期
从元曲语词的使用看《水浒》的作者与成书年代,周腊生,《明清小说研究》2009年第4期,又见于《水浒争鸣》2009年第11期
明初朱有燉二种“偷儿传奇”与《水浒传》成书,石昌渝,《文学遗产》2009年第5期
《京本忠义传》的断代断性与版本研究,李永祜,《水浒争鸣》2009年第11期
论“《水浒传》成书于嘉靖初年”说之不成立:就教于石昌渝先生,崔茂新,《水浒争鸣》2009年第11期
浅论余象斗《水浒志传评林》评点的价值,林毓莎,《水浒争鸣》2009年第11期
《水浒传》“灵官殿”小考:兼及《水浒传》成书时间问题,王平,《辽东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
从《金瓶梅》袭用部分推测《水浒》原本面貌,张石川、刘玉,《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论《水浒传》的早期传播:以张丑著录文征明小楷古本《水浒传》为中心,王齐洲,《社会科学研究》2010年第3期
浅谈《水浒》的成书与流传,刘蓓萱,《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
《水浒传》在明清时期的禁毁与传播,樊庆彦,《水浒争鸣》2010年第12期
杜堇版画《水浒人物全图》评析,倪龙娇,《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水浒传》牛津残叶试论,刘世德,《菏泽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水浒传》不同繁本系统之比较,齐裕焜,《中国典籍与文化》2011年第1期
从《菽园杂记》、《叶子谱》所记“叶子戏”看《水浒传》成书时间,王齐洲、王丽娟,《南开学报》2011年第3期
《忠义水浒全传》修订者考略,傅承洲,《文献》2011年第4期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重提两种《水浒传》版本,俞世芬、丁戊生,《<三国><水浒>研究与欣赏》2011年第8期
试论建阳版《水浒传》木刻插图与传播,乔光辉、胡秀娟,《艺术百家》2012年第2期
《水浒传》与说唱词话之关系新证,纪德君,《广州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
《水浒传》早期传播史料考辨:以杜堇《水浒全图》为中心,王丽娟,《明清小说研究》2012年第3期
古籍中图像空间叙事的表现方式和意义:《水浒传》插图“酒肆空间”的多向度解读,颜彦,《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
陈洪绶《水浒叶子》与文本增殖,乔光辉,《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
杜堇《水浒人物全图》伪托考,乔光辉,《艺苑》2012年第6期
评林本《水浒传》插图对小说人物性格的阐释,陆敏、张祝平,《现代语文》2012年第9期
二刻《英雄谱》中《水浒传》插图摹刻钟惺批本插图考,陆敏,《文教资料》2012年第10期
《古本水浒》若干细节小考:以“二阮误走金乡县”为例,任小行,《水浒争鸣》2012年第13期
金本《水浒》的历史地位,石麟,《水浒争鸣》2012年第13期
金圣叹对《水浒传》传播的重要贡献,陈松柏,《水浒争鸣》2012年第13期
明清序跋视野中的《水浒传》接受,王猛,《水浒争鸣》2012年第13期
《水浒传》成书时间“新说”,朱仰东,《水浒争鸣》2012年第13期
《水浒传》简本异同考(上):藜光堂刊本、双峰堂刊本异同考,刘世德,《文学遗产》2013年第1期
《水浒》“古本”与容与堂本之关系,曾晓娟,《文献》2013年第2期
从插图看《水浒》建阳刊本的读者定位,胡小梅,《福建论坛》2013年第3期
论明清时期的“水浒传序”,王辉斌,《聊城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
《水浒传》简本异同考(下):刘兴我刊本、藜光堂刊本异同考,刘世德,《文学遗产》2013年第3期
论《水浒传》不同版本的文学价值:以评林本和贯华堂本为中心,涂秀虹,《文史哲》2013年第4期
“无知子”像赞与《水浒传》钟评、李评关系探微,乔光辉、何平,《明清小说研究》2013年第4期
《水浒传》林九兵卫刊本批语初探,邓雷、许勇强,《宜宾学院学报》2013年第8期
《水浒传》刘兴我本和藜光堂本数字化研究,周文业,《第四届中国古籍数字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3年8月
遗香堂本《水浒传》批语初探,邓雷,《牡丹江大学学报》2013年第9期
评林本《水浒传》插图对“女祸”思想的阐释,陆敏、张祝平,《现代语文》2013年第11期
《水浒传》原本无征辽故事考:兼说《水浒传》原本的回数,张锦池,《明清小说研究》2014年第1期
明刻《水浒传》插图对梁山受招安事件的诠释,陆敏、张祝平,《现代语文》2014年第2期
《水浒志传评林》版本价值论:以容与堂本为参照,涂秀虹,《明清小说研究》2014年第2期
《水浒传》田虎王庆故事与《平妖传》关系考论,林嵩,《明清小说研究》2014年第2期
重估《水浒传》袁无涯本的价值:以袁无涯本与容与堂本的比勘为中心,刘相雨,《文献》2014年第3期
评点的“再生”功能与《水浒传》的经典化,刘玄,《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14年第3期
重评“袁无涯本”《水浒传》之文本价值,曾晓娟,《明清小说研究》2014年第4期
明刊《水浒》版画插图衍变,胡小梅,《菏泽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
《水浒后传》的两大版本系统及其差异分析,唐海宏,《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
从《白描水浒叶子》看陈洪绶早期插图的绘画特征,温巍山,《兰州大学学报》2014年第5期
象征与变形:建本《水浒传》插图之于文本的接受,乔光辉,《东南大学学报》2014年第5期
中国明代《水浒传》插图与日本江户《水浒传》插图比较研究,时准,《美术教育研究》2014年第7期
明清刊本《水浒传》插图的形态演变及其文学批评价值,王岩,《文艺评论》2014年第8期
论《水浒叶子》插图的商业特征与高古风格的形成,温巍山,《美术观察》2014年第11期
署名李贽批评的几种《忠义水浒传》刊本之真伪略述,李云涛,《大理学院学报》2014年第11期
金本《水浒》缘何成三百年定本,周传授,《水浒争鸣》2014年第14期
《水浒传》天都外臣序言考辨,邓雷,《临沂大学学报》2015年第1期
英雄谱本《水浒传》批语初探,邓雷,《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
实证主义的困窘:《水浒传》的版本、作者与成书,张国风,《文艺研究》2015年第2期
艾氏珍藏插增甲本《水浒》残本新探,〔日〕氏冈真士,《明清小说研究》2015年第3期
从金圣叹批“俗本”看贯华堂本《水浒传》的底本及其他问题,邓雷,《宜宾学院学报》2015年第3期
南、北支水浒故事与《水浒传》成书,胡以存,《明清小说研究》2015年第3期
容与堂《水浒传》评点所见“佛”字浅析,王强,《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3期
《水浒传》三题,李永祜,《明清小说研究》2015年第3期
余象斗和金圣叹的文化选择辨异:基于对《水浒传》评改的比较,曾凡盛,《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年第3期
再论雄飞馆刊本《英雄谱》与《二刻英雄谱》的区别,邓雷,《中国典籍与文化》2015年第3期
从《点将录》看《水浒传》版本的流传,邓雷,《聊城大学学报》2015年第4期
钟伯敬本《水浒传》批语略论,邓雷,《文艺评论》2015年第4期
《水浒传》林九兵卫本与袁无涯本比较研究:以评语为考察视阈,许勇强、邓雷,《山西师大学报》2015年第5期
无穷会本《水浒传》研究:以批语、插图、回目为中心,邓雷,《东方论坛》2015年第5期
《水浒传》的版本和演化,周文业,《水浒争鸣》2015年第15期
袁无涯刊本与大涤余人序本《水浒传》关系考辨,邓雷,《水浒争鸣》2015年第15期
试论水浒故事的重写过程与庶民接受,陈依萱,(台)《东吴中文研究集刊》2015年第21期
《水浒传》两种伪李评本考辨,李永祜,《中国文学研究》2015年第25期
从货币信息看《水浒传》研究中的问题,杨大忠,《明清小说研究》2016年第1期
两种《水浒传》为何“再造”一百回本:加州大学伯克莱校藏本与东京大学文学部藏本,〔日〕荒木达雄,《河北学刊》2016年第1期
小说序跋与《水浒传》在清代的接受,王军明、张军辉,《齐鲁学刊》2016年第1期
金圣叹评《水浒传》底本探析及再思考,邓雷,《集美大学学报》2016年第2期
《宣和遗事》与《宋江三十六赞》中水浒故事时间先后考论:兼论“梁山泊聚义本末”的产生时间,许勇强、李蕊芹,《明清小说研究》2016年第2期
关于国图藏全本容与堂刊《水浒传》的几个问题,邓雷,《明清小说研究》2016年第4期
从水浒故事政治心态的变迁看《水浒传》的成书时间,许勇强、邓雷,《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5期
谈谈郭武定本和繁本系统的两个支系,张杰,《水浒争鸣》2016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