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近代
浅谈中国近代之小说,谭振强,《文史学报》1976年第12期
早期鸳鸯蝴蝶派社会小说代表作:《广陵潮》,范伯群,《文学遗产》1986年第6期
试论林纾的创作小说,连燕堂,《文学遗产》1987年第5期
我国近代图书发行事业的发展(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吴柏龄,《出版发行研究》1991年第6期
简介:新新外史(一)清末民国的演义小说,璐琪,(港)《公教报》1991年第2485号
中国近代禁毁小说戏曲的得失,谢桃坊,《文献》1994年第3期
试论近代商品经济演化与近代小说的繁荣,罗嘉慧,《中山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
中国近代图书出版事业史略,彭平一,《株洲教育学院学》1998年第4期
近代的南北书肆(上、下),李雪梅,《文史知识》1998年第5、6期
记两种贵州近代小说,苗怀明,《贵州文史丛刊》2000年第3期
近代石印术的普及与通俗小说的传播,宋莉华,《学术月刊》2001年第2期
近代神魔小说试论,胡胜,《明清小说研究》2001年第3期
陆士谔的《新上海》和《新中国》,〔韩〕吴淳邦,《明清小说研究》2001年第3期
吴趼人小说《发财秘诀》的材料补充与考证,范紫江,《韶关学院学报》2003年第8期
试论近代小说出版中的盗版现象:以《申报》小说广告为例,文娟,《明清小说研究》2005年第2期
近代书局对小说书籍的促销:以《申报》小说广告为例,文娟,《中文自学指导》2005年第6期
新发现的黄世仲小说《义和团》,颜廷亮,《明清小说研究》2006年第2期
稀见近代小说《谏果回甘》,颜湘君,《文学遗产》2006年第3期
铅石印刷术与明清通俗小说的近代传播:以上海(1874—1911)为考察中心,潘建国,《文学遗产》2006年第6期
插图与晚清小说的传播:以晚清《申报》小说广告为例,刘颖慧,《理论导刊》2006年第11期
近代海上画家与通俗小说图像的绘制,潘建国,《荣宝斋》2007年第3期
试论早期申报馆的小说出版事业及其影响,文娟,《中文自学指导》2007年第3期
简论中国出版近代化对晚清小说出版的影响,董智颖,《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8年第2期
近代广州出版与书籍广告简述,林小玲,《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12期
打破旧平衡的初始环节:论申报馆在近代小说史上的地位,陈大康,《文学遗产》2009年第2期
《民呼日报》与小说有关编年(一、二),陈大康,《明清小说研究》2009年第2、3期
《民立报》与小说有关编年,陈大康,《明清小说研究》2010年第1期
早期出版场域的催生条件,杜云南,《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
试论近代扫叶山房的通俗小说出版,文娟,《明清小说研究》2012年第2期
《觚葊漫笔》杂谈,温庆新,《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9期
变革突破与回归传统:试论近代扫叶山房的笔记小说出版,文娟,《编辑之友》2012年第10期
试论中国近代小说及出版转型中的《文艺杂志》,文娟,《北京社会科学》2013年第3期
新旧说部两搜寻:徐兆玮之小说编研活动及其相关著述,潘建国,《明清小说研究》2013年第3期
前代小说在近代的书面传播情况述略,丁合林,《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第4期
杨味西及其《时新小说》的插图、结构与主题:傅兰雅“时新小说”征文参赛作者考,姚达兑,《江汉学术》2013年第5期
论“小说界革命”及其后之转向,陈大康,《文学评论》2013年第6期
藏书楼对近代编辑出版业的传播影响研究,魏秀萍,《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4年第5期
商业化出版运作与民国通俗小说,张霞、汪潜,《编辑之友》2014年第8期
上海近代石印书业的分期问题,许静波,《中国出版》2014年第14期
论近代小说传播中的盗版问题,陈大康,《文学遗产》2015年第1期
试验期短篇小说集的编刻及其现代性内涵:以《短篇小说丛刻》初编及二编为中心,董志,《明清小说研究》2015年第3期
近代绍兴出版家的出版经营理念研究,夏慧夷,《今传媒》2015年第5期
新发现的近代小说史料,程国赋、刘晓宁,《文献》2016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