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论》评慎、老、墨、宋

二、《天论》评慎、老、墨、宋

万物为道一偏,一物为万物一偏。愚者为一物一偏,而自以为知道,无知也。慎子有见于后,无见于先。老子有见于诎,无见于信(伸)(1)。墨子有见于齐,无见于畸。宋子有见于少,无见于多(2)。有后而无先,则群众无门;有诎而无信(伸),则贵贱不分;有齐而无畸,则政令不施;有少而无多,则群众不化(3)。

【校释】

(1)老子有见于诎,无见于信:杨倞《注》:“信,读为伸。”此从之。

(2)宋子有见于少,无见于多:杨倞《注》:“下篇(按,指《正论》)云:‘宋子以人之情为欲寡,而皆以己之情为欲多为过也。’据此说,则是〈见〉[76]少而不见多也。”梁启超云:“宋钘专以‘情欲寡’为教,而不知人之情各不同。有欲寡者亦有欲多者,甲则以一夫一妇为乐,乙或以侍妾数百人为乐。及以一人之身,其对于各事物或欲多或欲寡,亦各自不同。……宋子仅见欲寡的一面,而不见欲多的一面。”[77](3)有少而无多,则群众不化:杨倞《注》:“夫欲多,则可以劝诱为善。若皆欲少,则何能化之?”梁启超云:“不化者,拂人之性,无由化成也。”[78]按,二家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