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白心》校释及其学派归属探论
2025年09月26日
第三章 《管子·白心》校释及其学派归属探论
前文已论证战国楚竹书《彭祖》为宋钘学派遗著,本章以下将进一步讨论前人指为宋钘、尹文作品的《管子·心术》等四篇之性质及学派归属问题。
目前学界倾向将《管子·心术上》《心术下》《白心》及《内业》视为一组不可分割的作品。此看法肇于郭沫若、刘节。后人虽对二氏将《管子·心术》等四篇视为宋钘一派著作提出诸多质疑,但皆承认诸篇为思想内涵相通、学派性质一致、时代相近的一组文献(参考本书导论)。不过,学界对于此一“共识”的论证并不充分,实在需要在文献的校理基础上,分篇考证,才能提出确凿的论断。关于此点,朱伯崑在《再论〈管子〉四篇》一文中作了初步的尝试。在该文中,他主张从《管子》篇卷的分合及思想内涵,将《内业》一篇与《心术上》《心术下》及《白心》区别开来。他说:
《心术》《白心》既谈养生,又谈刑名,而《内业》只谈养生,不谈刑名。据此,不能将此四篇混为一谈。《管子》一书的编者,将《心术》上、下和《白心》编为一组,同《内业》区别开来,是有眼力的。[1]
本文即从分篇考察的角度讨论《管子·心术》等四篇的性质及学派归属问题。
笔者在讨论《白心》及《心术上》的学派归属前都列有专节校释二篇,唯《心术下》及《内业》关系密切,二篇有较多相应的段落,所以在本编第五章第一节改以对照表的方式呈现两篇文本,凡表中有改释或校正处皆以脚注说明,弥补未有专节校释二篇的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