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 记

后 记

本书的雏形是笔者十年前在武汉大学求学期间撰写的学位论文《战国楚竹书〈彭祖〉及相关文献研究》,拙文对于传世与出土文献中有关宋钘一派的资料作了一次彻底的梳理。这个论题的形成缘于2004年周凤五师撰写《上海博物馆楚竹书〈彭祖〉重探》,我因协助查核文献,得以拜读此文初稿。先师在文中提出一个重要的观点:楚竹书“心白身怿”之说与《管子》“白心”有关,当为齐稷下学派之产物。同时,他发现郭店儒家佚书《五行》《性自命出》出现见于《管子》的稷下学派术语“心术”“内业”。受其启发,我集中精力将此篇竹书与《管子·心术》《白心》及《内业》等反复对读,发现上博《彭祖》的思想与《庄子·天下》所述宋钘一派尤近,而《管子·心术》诸篇存在较多的校勘、诠释的问题,彼此之间的关系及性质、学派归属,近世学者颇有争论,如能解决这些疑难,不但可以增进对于稷下学派的了解,对于战国时期儒、道二家彼此竞进、互相影响和渗透的过程,也能得到更深的认识。我将上述构想告诉周师,先生鼓励我继续探索,并慷慨地惠赐《〈彭祖〉重探》定稿,其深情厚谊,没齿难忘。

取得博士学位后,返回台湾谋职,唯大陆学历未被当局承认,不能如愿。彷徨之际,埋首修订旧文,幸得郭梨华教授之推荐,将书稿以《宋钘学派遗著考论》为题在台湾万卷楼图书公司出版。其后,进入北京大学随李零先生继续研究战国学术史,李师鼓励我将宋钘以外的“小子”如尹文、慎到、惠施等散见于典籍的材料,广泛搜集,加以董理,遂成《战国诸子评述辑证》。这部《辑证》于2014年在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可以视作《宋子考》的延伸作品。

近年来,颇有同道向我问起旧著,因是书在大陆不易购得,流传不广,加上笔者对于相关的论题有进一步的心得(见本书附录),遂兴起重印简体本的想法。我将此计划告诉复旦大学出版社的胡春丽博士,她是上述《辑证》一书的编辑,得其支持,申请到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的资助,《宋钘学派遗著考论》增订本方能顺利地付梓。对于胡博士的鼎力相助,本人深表感谢。书稿编辑期间,得杨智宇、张雨丝同学之助,校出不少错误,在此也一并致谢。

2017年10月16日于沪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