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儒家子思学派对宋钘之影响
前文已述及儒家重视人伦之观念及孔子正名思想对宋钘学说之影响,若进一步分析该派遗著之内涵,又可发现宋钘颇受子思学说沾溉。他袭取并改造了子思“心术”“型”“中”“独”等概念,初步建立道家心学之体系,下开庄子“心斋”之说,并影响其他稷下学者发展名法理论。本节拟从此一角度,谈谈子思学说对宋钘之影响。
子思的年世与墨子相近,据钱穆所考,墨翟生卒年为公元前480年至前390年,孔伋为公元前483年至前402年[72]。儒、墨在战国前期为显学,子思、墨子又并世为两派宗师,二者学说影响颇大,而《史记·孔子世家》谓子思“尝困于宋,作《中庸》”[73],可推测其学说在战国前期已流布于宋[74]。宋钘生当二子之后,墨子及子思之说又流行于宋地,故宋钘能调和二子之说,别立一派。在宋钘著作中,有许多术语与子思学说有关,以下分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