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植的设计要点
(1)主次分明统一构图 用基本树种统一树丛(株数较多时应以1~2种基本树种统一群体)。有主体部分和从属部分彼此衬托形成主次分明、相互联系,既有通相又有殊相的群体。
(2)起伏变化、错落有致 立面上无论从哪一方向去观赏,都不能成为直线或呈简单的金字塔形式排列。平面上也不能是规则的几何轮廓,应形成大小、高低、层次、疏密有变,位置均衡的风景构图。
(3)科学搭配、巧妙结合 混交树丛搭配,要从植物的生物特性、生态习性及风景构图出发,处理好株间、种间的关系,(株间关系是指疏密、远近等因素;种间关系是指不同乔木以及乔、灌、草之间的搭配)。使常绿与落叶,阳性与阴性,快长与慢长,乔木与灌木,深根与浅根、观花与观叶等不同植物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使植株在生长空间、光照、通风等方面,得到适合的条件,形成生态相对稳定的树丛,达到理想效果。通常高大的常绿乔木居中为背景,花色艳丽的小乔木在外侧,叶色、花色华丽的大小灌木在最外缘,以利于观赏。
(4)观赏为主,兼顾功能 混交树丛多作为纯观赏树丛、艺术构图上的主景或做其他景物的配景。有时也兼顾做诱导性树丛,安排在出入口、路岔、路弯、河弯处来引导视线,诱导游人按设计安排的路线欣赏园林景色,用在转弯岔口的树丛可作小路分岔的标志或遮蔽小路的前景。单纯树丛,特别是树冠开展的单纯乔木丛,除了观赏外,更多的是用做庇荫树丛,安排在草坪、林缘,树下安置坐椅、坐石(自然山石)供游人休息。
(5)四面观赏、视距适宜 树丛和孤植树一样,在其四周,尤其是主要观赏方向,要留出足够的观赏视距。
(6)位置突出、地势变化 树丛的构图位置应突出,多置于视线汇焦的草坪、山岗、林中空地、水中岛屿、林缘凸突出部分、河叉、路叉、弯道处。在中国古典山水园中,树丛与岩石组合常设置在粉墙的前方,走廊或房屋的角隅,组成一定画题的树石小景。种植地尽量高出四周的草坪和道路,其树丛内部地势也应中间高四周低,呈缓坡状,以利于排水。
(7)整体为一、数量适宜 树丛之下不得有园路穿过,避免破坏树丛的整体感,树丛下多植草坪用以烘托,亦可置石加以点缀。园内一定范围用地上,树丛总的数量不宜过多,到处三五成丛会显得布局凌乱,植物主景不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