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目 录
前言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植物水分利用来源与氢氧稳定同位素技术
1.2.2 植物水分利用效率与碳稳定同位素组成
1.2.3 荒漠草原植物干旱适应的生理生态学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标
1.4 研究内容
1.4.1 不同降水期群落植被组成特征与优势植物水分利用来源的研究
1.4.2 不同降水期优势植物叶片δ13C 值特征与水分利用关系的研究
1.4.3 干旱胁迫对优势植物器官生物量分配与营养元素分布的影响
1.4.4 干旱胁迫对优势植物δ13C 值与水分生理特征的影响
1.4.5 干旱胁迫对优势植物叶片光合生理参数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1.5 研究方法
1.5.1 稳定同位素技术
1.5.2 光合生理参数测试技术
1.5.3 电镜技术
1.6 技术路线
2 荒漠草原三种典型群落土壤与植被特征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研究区概况
2.1.2 样地设置
2.1.3 气候和土壤调查
2.1.4 植被调查
2.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研究区气候特征
2.2.2 试验样地的土壤结构与物理特征
2.2.3 群落物种重要值与组成特征
2.2.4 群落物种α 多样性变化特征
2.2.5 群落物种β 多样性变化特征
2.3 讨 论
2.4 小 结
3 荒漠草原土壤水分的氢氧同位素特征与优势植物水分利用来源的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研究区概况
3.1.2 样品采集
3.1.3 样品测试
3.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降水分布与季节变化
3.2.2 不同水源的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特征
3.2.3 植物茎秆水的δ18O 和δ2H 值组成特征
3.2.4 不同群落不同土壤剖面含水量及水分氢氧同位素组成的季节变化
3.2.5 优势植物水分利用来源的直观分析
3.2.6 不同植物利用水源比例及其贡献率
3.3 讨 论
3.3.1 降水、土壤水分含量的季节变化
3.3.2 不同水源的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
3.3.3 植物茎秆水δ18O 和δ2H 值特征与水分利用来源
3.3.4 优势植物水分利用模式的时空差异
3.4 小 结
4 荒漠草原优势植物碳稳定同位素组成与水分利用关系
4.1 材料与方法
4.1.1 研究区概况
4.1.2 样品采集与测试项目
4.1.3 统计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研究期间降水分布与温度变化
4.2.2 不同降水期植物群落土壤含水量的变化
4.2.3 不同降水期优势植物δ13C 值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
4.2.4 不同降水期优势植物叶片RWC 的变化
4.2.5 不同降水期优势植物脯氨酸含量的变化
4.2.6 不同降水期优势植物光合生理参数的变化
4.2.7 不同降水期优势植物N、P、K、Na 元素含量的变化
4.2.8 土壤含水量、植物δ13C 值、RWC、脯氨酸含量及光合参数之间的相关性
4.2.9 不同降水量对优势植物生理指标影响的主成分分析
4.3 讨 论
4.3.1 土壤水分含量在不同降水期的分布与变化
4.3.2 优势植物在不同降水期的δ13C 值组成特征与水分利用策略
4.3.3 优势植物对不同降水期土壤水分变化的生理响应
4.3.4 优势植物对不同降水期土壤水分变化的适应策略
4.4 小 结
5 干旱胁迫对优势植物的生物量分配与营养元素含量分布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种子采集与育苗
5.1.2 土壤处理与理化性质测试
5.1.3 试验设计
5.1.4 测试项目
5.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干旱胁迫处理对不同植物生长特性的影响
5.2.2 干旱胁迫处理下优势植物的生物量分配特征
5.2.3 干旱胁迫处理下植物地上部与地下部生物量之间的生长关系
5.2.4 干旱胁迫处理对优势植物各器官N、P、K 元素含量分布的影响
5.2.5 植物各器官生物量分配与营养元素含量分布的相关性分析
5.3 讨 论
5.3.1 干旱胁迫对不同植物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5.3.2 干旱胁迫对优势植物不同器官营养元素积累与分布的影响
5.3.3 不同植物器官营养元素分布与生物量分配的相关性
5.4 小 结
6 干旱胁迫对优势植物碳稳定同位素组成与叶片水分生理特征的影响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设计
6.1.2 测试项目
6.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6.2 结果与分析
6.2.1 干旱胁迫对不同植物δ13C 值与同位素分辨率(Δ13C)的影响
6.2.2 干旱胁迫对不同植物WUE 的影响
6.2.3 干旱胁迫对不同植物叶片水势的影响
6.2.4 干旱胁迫对不同植物RWC 和LWC 的影响
6.2.5 干旱胁迫对不同植物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6.2.6 植物不同器官δ13C 值与相关生理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6.2.7 干旱胁迫对植物不同器官生物量、δ13C 值及营养元素含量影响的主成分分析
6.3 讨 论
6.3.1 植物不同器官的δ13C 值组成与WUE 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6.3.2 不同植物水分生理特征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6.3.3 不同植物对干旱胁迫响应的水分利用机制
6.4 小 结
7 干旱胁迫对优势植物光合性能相关指标的影响
7.1 材料与方法
7.1.1 试验设计
7.1.2 测试项目
7.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7.2 结果与分析
7.2.1 干旱胁迫对不同植物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7.2.2 干旱胁迫对不同植物叶绿素各组分及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
7.2.3 干旱胁迫对不同植物气体交换参数的影响
7.2.4 干旱胁迫对不同植物叶片超微结构的影响
7.2.5 植物光合与叶绿素荧光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7.2.6 干旱胁迫对植物光合等叶片功能性状影响的主成分分析
7.3 讨 论
7.3.1 不同优势植物的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对干旱胁迫的敏感性
7.3.2 不同优势植物的光合生理特性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7.3.3 不同优势植物叶肉细胞重要细胞器超微结构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7.3.4 不同优势植物在干旱胁迫下的气孔调节机制
7.3.5 不同优势植物的干旱适应机制
7.4 小 结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