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小 结
2025年09月26日
5.4 小 结
1.本研究中,4 种植物在实施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后均能进行生物量的再分配,只是分配时期、模式因物种不同而存在差异。在严重干旱胁迫条件下,植物将较多的生物量分配到地下部分,从而使得R/S 比例明显增加。其中,甘草和牛枝子的R/S 均在严重干旱条件下达到了最大值,蒙古冰草的R/S 则最小;在相同的水分条件下,甘草的总生物量大于牛枝子,蒙古冰草的总生物量大于短花针茅。
2.甘草和牛枝子增加了根系生物量的分配比例,蒙古冰草和短花针茅趋向于增加茎叶生物量的分配比例。甘草和牛枝子的生物量在干旱胁迫下下降幅度较大,蒙古冰草和短花针茅的生物量在干旱胁迫下变幅较小。相比较,甘草对干旱胁迫更为敏感。
3.在不同干旱胁迫条件下,牛枝子和短花针茅具有较高的N、P 含量,蒙古冰草具有较高的K 含量和N ∶P。不同器官的生物量与N、P、K 含量及N ∶P 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但存在种属差异。其中,甘草通过降低叶N 含量,增大R/S,促进根系生长。牛枝子通过调节根和叶的N 含量,增加R/S,促进根系生长,维持生理代谢从而保持一定的光合生产。短花针茅通过叶片高N 含量维持一定的光合产量。蒙古冰草则主要通过调整根部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利用来保持光合能力。
4.甘草、牛枝子和短花针茅的K 含量随着干旱胁迫加剧而持续增加,蒙古冰草则相反,表明,K 元素主要起离子渗透调节作用,在适度的干旱胁迫时有利于植物对N、P 元素的吸收利用,提高光合产物的积 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