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序一

葛 朗

曾任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

上海邦德学院院长

我和君炎是同年(1949年)出生的好朋友,在上海太原路一条曾被称为台拉新村的弄堂里一起长大。记得当年家门口有一个绿草如茵的小花园,还有两口水井,小伙伴们闲余时间在这儿嬉戏打闹,度过无忧无虑的童年。君炎的爷爷身材高大,说话声音洪亮,对小孩管教严格,他一般不让孩子在外玩耍太长时间,有时候他爷爷出来一声吆喝,大家都作鸟兽散。记得他爷爷当年曾邀请一位著名书法家单孝天先生教君炎书法,天天写字,还亲自给孩子们讲解《古文观止》,背诵唐诗宋词。君炎的父亲是一个颇有艺术气质的建筑师。君炎曾告诉我,当年旅美时,在自己简单的行装里,携带着父亲当年给孩子们购买的全套连环画《水浒传》《三国演义》等,这些图书的绘画作者几乎囊括了当时国内如贺友直、戴敦邦、顾炳鑫、刘旦宅、徐宏达等最优秀的画家。君炎长期旅居国外,这些浸润着中国文化历史和艺术的东西,就一直陪伴着他。和我们一起玩耍的还有一位富有艺术天赋的小名叫咪咪的伙伴,他能按照连环画中的画面,例如《三国演义》各路英雄,《水浒传》中的一百零八将,用橡皮泥塑造出来,那数百个栩栩如生的小泥人形象让我们着迷。君炎经常跟随咪咪一起绘画、塑型……我们弄堂邻居中还有著名京剧、越剧演员,出版家,外交家,集邮家,等等。君炎后来作为知名画家、中外美术史学者投身于艺术事业几十年,与我们儿童少年时期的生活环境有着良好的人文气息和浓郁的文化艺术氛围不无关系。

在《中国三大石窟艺术巡游》一书出版前,我先睹为快,浏览了全部书稿。除了精美的彩色和黑白图片,君炎在本书中还提供了多幅钢笔淡彩画,这是他多次考察三大石窟艺术时亲手绘制的。这些作品,有的可以追溯到几十年前君炎在中央美院攻读硕士学位时跟随导师考察三大石窟的实地手绘。君炎作为一个资深的学者和画家,在书中凭借其丰富的艺术阅历和厚重的人文积累,为我们介绍三大石窟的历史、文化与艺术的同时,奉献了亲手绘制的精美画作。作者面对着这些无比辉煌的建筑、雕塑、壁画、碑刻,用炽热的色彩和跃动的线条,自由洒脱地喷射胸内的激情,描绘心中的意象。在阅读文字的同时,欣赏这些奔放潇洒、充满东方灵性的写意抒情艺术作品,会有一种很好的阅读审美体验。我想到了君炎的导师、著名美术评论家邵大箴先生在评论德国表现主义雕塑家巴拉赫的作品时,说过这样一句话:“贯穿于他所有作品的基调是一种内心的激奋之情。”我以为,将这句评语移赠给君炎,也似无不可。本书的浏览,是一种轻松、舒适却又高贵和雅致的享受,也是一种追求品质的精致的阅读。本书没有艺术专著的精深厚重,也不似普通游记的通俗浅显,是让读者随着阅读的演进,对中国三大石窟的艺术殿堂作一次赏心悦目的艺术巡游。我认为,这是本书独特而亮丽的特色。

君炎的《中国三大石窟艺术巡游》的出版,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当下“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也很有意义。博大精深的三大石窟文化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中西方文明在这些古丝绸之路上的要塞重镇会聚交融,形成一种以中华文明为主、中西文明兼而有之的文明类型,成为世界古代文明交流融合的典范。三大石窟文化向世人表明:不同文化、不同文明之间可以同时存在、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一带一路”一端承接历史,一端指向未来;一端连着中国,一端通向世界。“一带一路”不仅关乎政治、经济、贸易、资金、设施的全方位的开放,也关乎世界不同文化、文明的交流融合和发展。《中国三大石窟艺术巡游》透露着这样的信息:不同文化、文明的互学互鉴,是中国三大石窟的精神支点,是她魅力永恒的精髓所在。

2018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