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愚经》和供养人壁画
2025年10月14日
《贤愚经》和供养人壁画
曹氏家族统治时期,石窟壁画以《贤愚经》内容出现最频繁,规模最大,多以屏风的样式画在壁面上,在第146窟西壁上《贤愚经》题榜就多达七八十条,而第98窟能识别的故事画最多。《贤愚经》是北魏太平真君六年(445)由凉州沙门慧觉等在高昌翻译为汉文,系采取诸经本生、佛传、因缘等故事而成,分13卷69品,即69个故事。《梵天请法六事品》在《贤愚经》第一卷,故事说:释迦牟尼前世曾经是一个古国的国王,名虔阇尼婆梨,一心想献身于佛法,求得妙法造福于人民。应召来了一位叫劳度叉的婆罗门,他献计说在身上剜千孔燃千灯,可得大法。国王答应,家属、大臣们苦苦相劝,但他依然决心不移,劳度叉就在国王身上剜孔点灯(图2-4-1),此举惊天动地,国王发誓永不后悔。发誓完毕,一切应验,身体恢复正常。

图2-4-1 莫高窟第98窟南壁《虔阇尼婆梨王本生》(局部,“剜身燃千灯”)
五代
这些小乘佛教的本生故事(包括佛传、因缘故事)在隋唐时期因大量大乘佛教内容入壁而敛迹几百年,在晚唐、五代和宋时重新出现了,甚至在故事数量、画幅规模上都大于早期洞窟。以《贤愚经》为代表的这些故事在当时宽松兼容的佛教环境下,其内容的趣味性、故事性、戏剧性使信徒们直观易懂,吸引了大量观众。

图2-4-2 莫高窟第98窟东壁《于阗国王供养像》
五代
这时期供养人壁画比昔日有更大发展,占据整个门口甬道,其形象和真人一样大小。最典型的是第98窟,有曹议金父子,亲姻张氏家族,加上于阗国国王(图2-4-2)、皇后、回鹘公主及曹氏家眷等,规模甚大。这是前所未有的现象,已经远远超出供佛、礼佛的作用,这是为自己家族歌功颂德,树碑立传。这也为今天能更清楚了解当年历史政治背景提供了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