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梦想立志要量力而行
古语有云:“人若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说的就是很多“有志者”往往贪心不足,吃着碗里的,望着盘里,孰不知这样的志向往往可能超出你的力量之外,让你连既得的“陇”也失去。
理想造就成功,这话确实不容置疑,古今中外凡是能成大事者的英雄豪杰大多如此。昔日秦始皇嬴政出巡之时,锦衣玉马前呼后拥,当时之时,“无赖”刘邦发出:“大丈夫当如此也”的感叹;而“混混”项羽也感慨到:“彼可取而代之。”其后,这两人也果然分别实现了自己志向。
所以说,每个人的成功都离不开志向,没有志向就绝不可能为成功而奋斗,这就好比是登山,一定要有去登的念头,否则,必不会达到顶峰。世间许多人之所以浪费了他们的生命,就因为他们对于自己应该做的事兴不起念头。这就是所谓“消沉”、“堕落”。“有志者事竟成”,无志者事必不成。
不过很多人对于“有志者事竟成”的理解有误。“志”字有几种意义:一是念头或愿望,一是做一件事情时所存的目的,一是达到目的的决心。还拿登山来说,先起登的念头,然后一步一步地走,而这走必步步以登为目的,路也许长,障碍也许多,需抱定决心,不达目的不罢休,然后登的愿望才可以实现,登的目的才可以达到。“有志者事竟成”的志,须包含这三种意义在内:第一要起念头,其次要认清目的和达到目的之方法,第三是必达目的之决心。很明显的,要获得成功,其难不在起念头,而在达到目的之方法与决心。
事实上,现实中有很多人对志向的误解很深,他们以为志向只是一种念头,自己有一种想法就可称为志,就能为其奋斗、努力,完全不考虑自己有没有那个实力,这是很谎谬的,说的不好听些,就是“癞哈蟆想吃天鹅肉”。这只能说是妄想,不能算是立志。世间有许多人不肯学乘除加减而想将来做发明家,不学军事学而想做大元帅东征西讨,不切实培养学问技术而想将来做革命家改造社会,这些都是犯了狂妄的毛病。
如果只以起念头为立志,那么,有“志”者事竟不成的例子也是不胜枚举。由于个人成长的差异,客观环境的限制、世间有很多事确实不可能由你的想象所决定,我们所谓“不可能”,就是俗语所谓“没有办法”,没有一个方法和步骤去达到所想的目的。没有认清方法和步骤而想达到那个目的,那只是痴想而不是立志,志就是理想,而理想必定是可实现的理想。理想普遍有两种意义:一是“可望而不可攀,可幻想而不可实现的完美”,比如许多宗教都以长生不老为人生理想,它成为理想,就因为事实上没有人长生不老。理想的另一意义是“一个问题的最完美的答案”,或是“可能范围以内的最圆满的解决困难的办法”。比如长生不老虽非人力所能达到,而强健身体却是人力所能达到的。就人的能力范围来说,强健是一个合理理想。这两种理想的分别在一个蔑视事实条件,一个考虑到事实条件,一个渺茫无稽,一个有方法步骤可循。严格地说,前一种是幻想痴想而不是理想,是理想就必顾到事实。在理想与现实起冲突时,错处不在现实而在理想。我们必须接受现实,理想与现实背驰时,我们应该改变理想。
当然,我们不能因此就对“立志”望而却步,只是在“立志”时要度德量力,不能好高骛远。卢梭在他的教育名著《爱弥儿》里有一段很明白的话,大意是说人生幸福起于愿望与能力的平衡。一个人应该从幼时就学会在自己能力范围以内树立愿望,想做自己所能做的事,也能做自己所想做的事。这番话出自浪漫色彩很浓烈的卢梭身上尤其值得我们玩味。卢梭自己有时想入非非,因此吃过不少的苦头,这番话实在是经验之谈。许多烦闷,许多失败,起于想做自己所不能做的事,或是不能做自己所想要做的事。
志向让很多人走向成功但也让许多人更加失败,反不如前。所以我们应该知道志向从来就不在目前的现实而在将来之实现。它是需要我们为其一步一步去奋斗的,我们绝不能把志向当作做事拖延的借口。不切实际地给自己立以大志,然后终日幻想在志向实现的辉煌日子里,这种明知道自己无能为力却又不去改变的人永远不可能取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