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疑是一条吞噬人心的毒蛇
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话没错,但并不等于对任何人都要心存猜疑。生活中,一些人往往过于敏感,见风就是雨,像柴火般一点就着,动不动就捕风捉影地胡乱猜疑别人,结果最后往往是害人害己。
猜疑其实是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是缺乏真实根据的胡乱猜测,会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导致人在遇事时总习惯性地往坏处想,使自己陷入紧张、焦虑和不安之中,甚至惶惶不可终日。在这种不良心理的驱使下,人往往会做出许多不理智的事来。
世界名著《茶花女》中的阿尔芒,因猜疑爱人玛格丽特,采取报复行动,使她含恨而死;莎士比亚笔下的奥赛罗,因为猜疑自己的贤妻苔丝狄蒙娜不贞,居然将她活活闷死,而当真相大白后,他痛悔不已,以致以自杀来向妻子谢罪;《三国演义》中曹操杀吕伯奢、杀杨修、杀华佗也都是因为猜疑之心。
现实生活中也不乏猜疑者,因猜疑所致的悲剧每天都在上演。比如下属疑心上司专找自己麻烦;上司疑心下属有越权行为,有取自己而代之的野心;同事间因猜疑勾心斗角;朋友因猜疑反目成仇;恋人因猜疑而分道扬镳;夫妻因猜疑导致感情破裂、家无宁日,甚至妻离子散……
南方某报纸曾经刊登过这样一条新闻:
李某在某市的一个砖厂打工,与同事贺某一见如故,两人同吃一锅饭,同住一间屋,经常一起喝酒聊天,关系好得就像亲兄弟。
一天晚上,李某与贺某在一起对饮了几杯。之后,李某感到头昏脑涨,开始他以为是自己酒喝多了,没往别处想,不曾想第二天依然如此。这下子,李某便起了疑心,他竟怀疑是贺某在酒里下了毒药,想害死他。猜疑心一起,便一发不可收拾,最后冲昏了头的李某决定来个先下手为强。这天晚上,李某见贺某走出房门,就手持一把匕首,躲在门后。几分钟后,贺某返回时,李某手持匕首疯狂扑向好友,在他身上连捅八刀,导致贺某当场死亡。
这则新闻读来让人触目惊心,只因为多了那么一点儿无端的猜疑之心,就酿成了一幕无法挽回的悲剧。
猜疑是一条横亘在人生路上的毒蛇,它会不时跑出来毒害你身边的人,也包括你自己。心里哪怕有一点的猜疑,也很可能蔓延成祸,让你失去最珍贵的东西。
前几年,由陈道明和蒋雯丽主演的电视剧《中国式离婚》曾掀起一波收视和讨论的热潮,该剧将猜疑对婚姻的伤害触目惊心地表现了出来。
女主人公李小枫,原本是一个理性且善良的知识分子,和丈夫宋建平感情也一直很好。宋建平是一位相当出色的外科医生,为人稳重,对家庭尽职尽责,也很爱自己的妻子。但自从李小枫下岗做了全职太太后,一切开始彻底地改变。做了全职太太的李小枫把家庭看作生活的唯一,整天担心的就是家庭会出现危机,她老是怀疑丈夫会被别的女人勾引,对别的女人动心,为此捕风捉影,并掀起一场婚姻生活的狂风暴雨:打丈夫手机,关机,她就疑心丈夫是跟哪个女人在一起。其实宋建平是因为要做手术才关的机;之后她又偷偷地查丈夫的手机短信,别人跟宋建平开玩笑的信息让她看到了,她就认定是宋建平的情人发的,不依不饶地要其如实交代……
结果,宋建平的生活和工作都被搞得一塌糊涂,甚至差点丢了性命。他实在无法忍受妻子的这种猜疑,万念俱灰之下,提出去新疆支边。一个原本好好的家庭就这样破裂了。
明显的猜疑和不信任,以及自我的丧失是这段婚姻结束的根本原因。
那么,猜疑这种危害性极大的心理是如何产生的呢?又该如何克服呢?
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心理,猜疑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与一个人的人格特征有关。有的人因为其成长经历的灰暗,缺乏通达乐观的处世态度和坚强自信的健康心态,导致对人生、对社会也产生灰暗的看法,总是用自己的心理去揣度别人,所以对他人总是小心翼翼,充满了猜疑心理。
其次,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有些人因为以前轻信别人,在交往中受过骗,蒙受了巨大的精神损失或者物质损失,结果就走向极端,只要有一点点的怀疑,就绝不再相信任何人。
再次,私欲心过强,正所谓“心私则生疑”,私欲越大,猜疑心理就越强烈。如果一个人凡事考虑的总是自己,总是患得患失,那么,他的行为就会有排他性,猜疑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最后,与生存环境有关。很多人之所以喜好猜疑,是迫于自身生存环境的关系。如果一个人所处的环境里,充满了勾心斗角、你倾我轧,人际关系充满了对立和斗争。那么,时间一长,也难免被环境所同化。
针对以上这些原因,要克服猜疑的心理,可以尝试用下面的方法:
首先,要走出以自我或周围小圈子为中心的生活状态,面向外部世界,多去了解,多去关心社会和他人,让自己的胸怀更加开阔,眼界更加远大,以获得对人对事的正确认识和准确判断。少一点私欲,多一点豁达,那么猜疑之心就会相应的减轻乃至消失。
其次,增强自信心。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要总将目光定在自己的短处上。培养你的自信心,乐观积极地生活,相信自己会处理好人际关系,会给别人留下良好的印象。这样,猜疑就很难接近你。
再次,理性思考,用理智克制猜疑之心的产生。在你对别人产生怀疑之时,不要总朝着有利于猜疑的方向思考,而应问自己:为什么我要这样想?理由何在?如果怀疑是错误的,还有哪几种可能发生的情况?现实生活中,许多猜疑戳穿了其实很可笑,但在戳穿之前,由于猜疑者的头脑被封闭性思路所主宰,却会觉得他的猜疑顺理成章。此时,冷静思考显然是十分必要的。
最后,很重要的一点,要多进行一点儿沟通,解除猜疑之心。消除猜疑的最好办法就是多与对方进行面对面的真诚交流。这比任何旁敲侧击、迂回了解、道听途说都省事而见效。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踢开猜疑这条横亘在人生路上的毒蛇,只要自己胸怀坦荡,百川能容,那么,你的人生就不会被无谓的烦恼和痛苦所折磨,你就会拥有一份轻松快乐的心情,你的世界也就会天高云淡,风和日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