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意时莫失志,困境是升华人生的最好机会

失意时莫失志,困境是升华人生的最好机会

失意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一次失意,如同品尝一次人生的苦辣;一次失意,是对人生的一次考验。尝过一回苦辣,经历一次考验,你便跨过人生的一个坡坎,你便超越一次自我。

人从记事开始,便在得意与失意间生活。得意时,如浸泡在蜜水之中,欢悦万分;失意时,如含黄连,苦不堪言。失意并非只是不得志,一切希翼未果,均属失意范畴。求学时,一次败北,是失意;工作上,事业无成,是失意;求爱的当儿,遭拒绝,是失意。

失意,并非你低人一等,也不是智商低下,而是因失意像得意一样相随相伴人生。失意是得意的反面,无失意也便无得意可言。

失意,会使你冷静地反思自己,使你能正视自己的缺点和弱项,努力克服不足,从而驾驭生命的帆船,乘风破浪,以求一搏,从失意的废墟上重新站起。

春秋战国时期的子文,担任楚国的令尹。这个人3次做高官,任令尹之职,却从不喜形于色,3次被免职,也从不怒形于色,这是因为他心里平静,不计较得失。子文心胸宽广,明白斤斤计较毫无用处。该失的,争也不一定能够得到,越得不到,心理越不平衡,不如不去计较。

柳下惠姓展名禽,他是鲁国的大夫,曾任士师,3次被国君免官,可他却不走。有人对他说:你怎么不离开鲁国呢?他回答说:正直清白地做官,到哪里不会被多次罢黜?没有正义感地做官,那又何必离开自己的国家?孟子说:柳下惠被免了官也没有怨言,穷困了也不显出可怜的样子。

柳下惠在当时不被任用,遭免官却没有怨言,处于落魄境地,也没有可怜的样子。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如果论才智,柳下惠自然可以到其他国家弄个大官做,特别是在春秋战国那个纷乱的年代,可他并没有离开鲁国。他明白要做一个清白正直的人,势必会遭到邪恶势力的嫉恨,而使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失。但即便是个人利益遭受损失,也不能放弃自己的主张,要能够坦然对待自己所处的环境。

对于人生的得失,古人还认识到:自然界中万物的变化,有盛便有衰;人世间的事情也同样如此,总是有得便有失,何必斤斤计较呢?

人世间的许多事情是无法斤斤计较的,有所得必有所失。《幽窗小记》中有这样一副对联: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外云卷云舒。

一副对联,寥寥数语,却深刻道出了人生对事对物、对名对利应有的态度: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这样才可能心境平和、淡泊自然。“看庭前”三字,大有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之意;而“望天外”三字则又显示了放大眼光,不与他人一般见识的博大情怀;一句“云卷云舒”更有大丈夫能屈能伸的崇高境界。与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实在是异曲同工,更颇有魏晋人物的旷达风范。

李白曾经在得意时引吭高歌: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也曾在官场失意时吟唱道:“开怀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得意与失意,仅仅是人生的两种不同状态而已,你又何必太计较呢?失意的时候,请君记住一句话: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外云卷云舒。

人生得失,转眼即逝如浮云,淡看得失,才能活得更加舒心和潇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