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精力集中在一点,专心做好一件事

把精力集中在一点,专心做好一件事

有位青年人,非常刻苦,可事业上却收效甚微,为此他很苦恼。

有一天,他找到昆虫学家法布尔说:“我不知疲倦地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花在了事业上,结果收获却很少。”

法布尔同情并赞许地说:“看来你是一个献身科学的有志青年。”

这位青年又说:“是啊!我爱文学,我也爱科学,同时对音乐和美术的兴趣也很浓,为此,我把全部时间都用上了,却总感觉一无所获。”

这时,法布尔微笑着从口袋里掏出一块凸透镜,做了一个“小实验”让这位青年看:当凸透镜将太阳光集中在纸上一个点的时候,很快就将这张纸点燃了。

接着,法布尔对有些惘然的青年说:“把你的精力集中到一个点上试试看,就像这块凸透镜一样!”

这位青年恍然大悟,由此受到很大的启发。

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只有把有限的精力集中到一点上,才能干出一番事业。这个道理虽然通俗易懂,但如果用语言表达,则很容易平淡和一般化。法布尔借用凸透镜能将太阳光集中起来并点燃纸张的现象,来说明有所不为和集中精力的重要性,既明白易懂,又形象生动。

或许如今的很多年轻人都与上面故事中的年轻人一样,犯了同样的错误,不能将精力集中起来做一件事,所以总感觉事业上力不从心,前途茫茫。他们今天做着这件事,但稍遇困难时,就感觉自己选择的这条路或许行不通,于是辞职,于是转行;但当明天做着另外一件事的时候,又碰上了困难,于是又辞职,于是又转行。如此反反复复,不能试着将精力集中起来对某一件事稍做坚持,稍做努力,这样又怎能取得进步、获得成功呢?

其实,不仅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容易犯忽视集中精力的毛病,而某些有所专长的人也容易犯这个毛病。

有一天,19世纪德国著名画家阿道夫·门采尔耐心地倾听一位画家诉苦。那位画家说:“我真不明白,为什么我画一幅画只需一天时间,可卖掉它,却要等上一年。”

门采尔认真地回答:“亲爱的!请你颠倒过来试试吧!要是你花一年功夫去画它,那你在一天里准能卖出去!”

“请你颠倒过来试试吧!”门采尔的这句话,巧妙地揭示了一天画完的画往往得需一年才能卖出去,而一年画完的画则往往只需一天就能卖出去的规律性,说明了只有把有限的精力集中到一幅画上,才可能创造出为人们喜爱的佳作。

祖籍湖南湘乡的张天翼是现代有名的作家、儿童文学家。他有一篇小说塑了一个“华威先生”的形象,此人热衷于身兼数职,喜欢这里开会那里演讲而又经常迟到早退,一天到晚坐着他的汽车四处蜻蜓点水似的发表高见。他这样做的结果当然是吃力不讨好,把自己累得精疲力尽不说,还没有取得好的工作效果。

少则得,多则惑。同时追逐两只兔子的人,一只兔子也抓不住。眉毛胡子一把抓,想要样样通的结果,只能是样样“松”。人无所舍,必无所成。一方面,要善于集中精力,抓住机会,做好可以做好的重要的事情;另一方面,又要善于舍弃不重要的事情或暂时不宜做的事情。“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这句老话讲的正是这个道理。

如果你现在的痛苦正是因为自己追求“多”的结果,那么,就赶紧反省、认真思考一下对自己最重要、最有利的是哪一件事,然后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去做好这一件,然后再做下一件,这样你才更容易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