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眼紫髯胡:胡俑卷》简介
《绿眼紫髯胡:胡俑卷》这本书是由葛承雍创作的,《绿眼紫髯胡:胡俑卷》共有22章节
1
推荐词
葛承雍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史的著名学者,作者将多年的研究成果收进这部五卷本的文集中。从宏观的大写意到严谨的工笔画,以文物与文献相印证,完成了一系列学术界为之瞩目的...
2
胡汉研究一百年(总序)
胡汉历史问题是欧亚大陆上民族史、边疆史、文化史、语言史的前沿问题,体现了中国历代王朝与域外周边国家以及西亚、地中海沿岸之间的往来互动。从广阔无垠的草原到茫茫无际...
3
目录
...
4
前言
胡俑是在千年前长安丝路胡风吹拂下遗留下来的并非幻影的真实形象。胡俑表现的是大历史中的小细节,但正是小细节才真正让历史变得血肉丰满,经络俱全,如果缺少这些细节,历...
5
胡人的眼睛——唐诗与唐俑互证的艺术史
如果说用“艺术史诗”形容唐诗中对胡人眼睛的描写是一种历史记录,那么雕塑般刻画出的胡人风貌群像中最摄人心魄的眼睛中,则暗藏着民族的“密语”。众多栩栩如生的胡人眼睛...
6
“胡人岁献葡萄酒”的艺术考古与文物印证
汉家海内承平久,万国戎王皆稽首。 天马常衔苜蓿花,胡人岁献葡萄酒。[1] 唐代天宝末年进士鲍防这首吟诵胡人献贡盛况的《杂感》诗,成为描写中外交流的名篇传播久远,...
7
唐代胡商形象俑研究
多年来,考古出土的唐代胡俑中背行囊弯腰者较为多见,海内外学术界许多研究者都将他们定名为“步行胡商”或“波斯胡商”“大食商人”[1],凡是向人们展示丝绸之路商贸时...
8
丝路商队驼载“穹庐”“毡帐”辨析
考古出土和文博界收藏了大量北朝、隋唐骆驼载物俑,在很多骆驼背上负载的物品中,有被人们广泛定名为“货架”“物架”“鞍架”“货板”“挡板”的多层木排条。笔者经长期观...
9
唐代胡人袒腹俑形象研究
在丝绸之路沿途,唐两京长安、洛阳等重要城市和甘肃庆阳、陕西乾县唐墓遗址中,历年来出土发现有唐代胡人袒腹俑。当时的雕塑者在艺术造型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他...
10
唐代狩猎俑中的胡人猎师形象研究
狩猎是古代人类一种由生存谋食演变到武艺操练、体育娱乐的活动方式,具有娱乐刺激和军事演兵的双重性质。从商周以来,各个王朝的君主都有“游猎”“畋猎”的爱好。[1]唐...
11
北朝隋唐引牛驾车胡俑写实现象
驾车出行是周秦汉唐以来中国美术的传统主题和常见的表现题材,但是北魏定都平城之后的墓葬中逐渐开始讲究表现墓主生前的奢华生活场面,陪葬陶俑和墓葬壁画愈来愈流行一种新...
12
壁画塑俑共现的唐代家乐中的胡人
家乐是指王公贵族、达官显宦以满足家庭娱乐为主的私人蓄养的乐舞班子,这种家乐活动是中国古代社会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加入了音乐、诗歌、文学、杂戏等众多艺术表演活动,...
13
唐代孔雀冠与外来造型艺术
1991年西安唐金乡县主墓出土的骑马戴孔雀冠拍鼓女俑[1],成为开元十二年(724)盛世时代妇女首冠的标志,前朝后代都很少出现这种孔雀冠帽的形象,故人们称其为罕...
14
绘塑同风、画俑互映:唐“胡汉马球图”艺术审视
唐代社会有着贵族尚武、官僚尚功的习尚,也有文人崇武、儒生慕侠的风尚,其中能体现刚烈果敢之性格者,就有从西域传来的马球竞赛,既是一种娱乐,又是一种强健身体和意志训...
15
湖湘地域出土唐代胡俑的特色
唐代胡人在湖湘地域的活动,史书记载往往缺失,在中古外来文明的链条中缺少了一环。这一方面是因为湖湘地区的胡人数量不如北方多,另一方面是因为在传统偏见下胡人的存在与...
16
蒙元时代“胡人”形象俑研究
元代“胡人”就是色目人,泛指来自西域中亚、波斯、阿拉伯以及欧洲的族群人种。终元一代,他们既是族群政治的受惠者,又是蒙元民族矛盾的牺牲品。学术界近年来关于色目人的...
17
日本胡人假面形象溯源——评与龟兹乐舞有关的学术考释新收获
一种面具样式里往往隐藏着一个民族的秘史,因为面具将神话传说、宗教功能、造型艺术融为一体,不仅在祭祖、狩猎、战争等活动中发挥着威吓功能,而且有着沟通天地鬼神的象征...
18
丝路古道与唐代胡俑
乾陵博物馆举办的“丝路胡俑外来风”展览,无疑是它在海内外第一次集中专题式的人物造型展览,而且这类人物主角是唐诗中描写的“琉璃宝眼紫髯须”“肌肤如玉鼻如锥”的高鼻...
19
本卷论文出处
...
20
本卷征引书目举要
...
21
Han and Hu:China in Contact with Foreign Civilizat...
by Ge Chengyong TERRACOTTA FIGURES The Eyes of the Western Regions People:Art Hi...
22
后记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海纳百川的时期,尽管开放、宽容只有一个多世纪。国家不能封闭,在自由竞争的领域,胜利永远属于开放的强者的原则保留了下来。胡人俑的出现跟这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