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经济未来发展战略

三、生物经济未来发展战略

(一)创新发展理念和生产方式,实施与生物经济相配套的绿色政策

生物经济既是一种绿色思维方式和发展理念,也是一种可持续的生产方式,能够改变产品的生产方式、回收方式及消费模式,促进化石基产业向生物基产业转型,利于资源和废弃物的“正循环”利用、碳捕获与碳储存及生态环境保护。我国正在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迫切需要全方位地推进产业绿色发展与转型升级,而生物经济能从本质上实现众多产业的融合发展和绿色转型。要使生物经济所具有的涉及发展理念和生产方式变革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就需要一系列相配套的绿色政策,包括生物质循环利用研发政策、生物基产品公共采购政策、绿色市场准入政策、生物基产业税收减免政策、征收CO2排放税政策,以及与推进绿色消费相关的政策等。当前,已有北京、上海等多个城市出台配套推进生活垃圾的分类回收及其有机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政策。

(二)有序开发利用生物质,推进化石资源替代战略

我国化石资源相对缺乏,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的可利用储量不足,且开采成本不断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化石资源的开采与利用对环境特别是全球气候变化会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有序开发利用可再生生物质(或称生物质的智慧利用),制定并实施化石资源的生物质替代战略,生产可持续的生物基产品,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前瞻性战略意义。实施化石资源替代战略,除需生物技术创新这一关键内在驱动因素外,生物质原料是重要基础和关键的外在驱动条件。有序开发利用生物质是指按生物基产品附加值的高低顺序统筹分配各类生物质原料(如脂类、糖类、蛋白质、淀粉、纤维素、木质素等),即高附加值的产业链在生物质原料分配利用中处于优先位置,以提高生物质总体利用效率。从目前情况看,其优先顺序从先到后基本为健康医疗、化学品生产链、其他功能性产品(如生物材料、润滑剂)、供热和发电。

(三)加强国际合作与协同,完善健康医疗体系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大暴发,给国际健康医疗领域带来巨大挑战,也给生物安全、检测试剂、疫苗与新药研发等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我国应继续加强与各国及世卫组织等机构的合作,在传染病预防、疫情信息、护理手段、疫苗研发、新药创制及公共卫生的全局系统性解决方案等方面和环节加强协同,为完善全球公共卫生及健康医疗体系作出前瞻性与建设性贡献。生物经济各领域具有原料及遗传资源、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化石基替代产业、可再生目标等多方面的通用性联系或共同的生物质基础,涉及农业、工业、健康医疗、环境、国家安全等多部门。伴随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群体性进展与突破,健康医疗方式有望实现由以治疗为主的“疾病护理模式”转向以预防为主的“预防模式”,即由“有病被动治疗状态”转向“主动参与疾病预防状态”。因此,应整合多部门相关职能,成立“生物经济部”一类综合职能机构,组织制定生物经济发展战略政策,以加强国内生物经济的统筹发展及国际合作与协同,并在其统筹生物经济发展的管理职能框架下,进一步完善我国医疗卫生和健康管理体系及生物安全预警机制。

(四)倡导绿色消费,鼓励使用生物基产品

生物经济下生产方式的转型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生物基产品生产可从供给侧推动绿色消费,而绿色消费可从需求上拉动生物基产品生产。生物经济为绿色消费模式的推行和生物基产品的普遍性推广带来时代机遇。以生物塑料为例,其颠覆了传统的塑料概念,使“塑料”和“一次性塑料制品”不再仅指通过化石资源生产的难以降解的产品。生物塑料的研发与产业化应用,能为可再生环保塑料的普及和作为过渡政策的“限塑令”的终结创造条件,进而为“禁塑令”的全面推行提供可持续的替代方案。因此,应积极倡导绿色消费,通过鼓励使用生物基产品的方式,促进生物材料的研发与使用,不断提升生物经济发展的需求拉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