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6 大数据隐私
2025年09月21日
7.2.6 大数据隐私
当你莫名其妙的接到各种邮件、电话、短信的滋扰时,你不会想到自己的电话号码,邮箱,生日,购买记录,收入水平,家庭住址,亲朋好友等私人信息早就被各种商业机构非法存储或贱卖给其他任何有需要的企业或个人了。更可怕的是,这些信息你永远无法删除,它们永远存在于互联网的某些你不知道的角落。
用户隐私问题一直是大数据应用难以绕开的一个问题,但随着民众隐私意识的日益增强,合法合规地获取数据、分析数据和应用数据,是进行大数据分析时必须遵循的原则。
说到隐私被侵犯,爱德华·斯诺登(Edward Snowden)的故事应该占据一席之地,这位前美国中央情报局(CIA)雇员一手引爆了美国“棱镜计划”(PRISM)的内幕消息。“棱镜”项目是一项由美国国家安全局(NSA)自2007年起开始实施的绝密电子监听计划,该计划能够对即时通信和既存资料进行深度的监听。许可的监听对象包括任何在美国以外地区使用参与计划公司服务的客户,或是任何与国外人士通信的美国公民。NSA在PRISM计划中可以获得数据电子邮件、视讯和语音交谈、影片、照片、VoIP交谈内容、档案传输、登入通知,以及社交网络细节。数家科技公司参与了PRISM计划,包括(按加入项目的时间):微软、雅虎、谷歌、Facebook、Paltalk、YouTube、Skype、美国在线、苹果。这个事件引发了全世界对美国政府使用大数据对隐私侵犯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