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师资队伍建设

三、推进师资队伍建设

逐步取消高校行政级别,精简高校管理机构,压缩行政费用开支,使教师真正在高校中处于主导地位,同时进行师资队伍建设。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重要,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一个人遇到好老师人生的幸运,一所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涌现一大批好老师。

(一)优化高校师资队伍结构

高校师资队伍的结构内容主要包括教师的学历、职称、年龄这几个方面,它可以直观地反映出教师队伍的质量、能力和学术水平的一些基本情况。

这些年来,我国陆续实施了“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工程”“高校青年教师奖”“骨干教师资助计划”“硕士课程进修”等多项高级资质队伍建设工程。我们要继续加大对骨干教师和优秀学科带头人的引进力度,强化高层次带头人队伍建设。对于高职称的学科、学术带头人、紧缺专业人才要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根据学科发展的目标,有目的地吸引高层次人才,以确保高校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比例合理。还要通过有效措施引进高学历人才,提高师资队伍的学历层次。加强本校优秀人才的培养,吸纳来自不同地区和高校的人才,引进与培养相结合,推动人才与资源的有效整合,以利于各学科专业教师整体知识结构的优化,最终促进高校师资队伍结构的协调发展。

(二)提高高校教师综合素质

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教育教学创新发展的基石,它直接关系着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与否。高校教育的快速发展对高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知识结构、教学方法等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要求教师具有熟练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手段的能力、教学与科研的创新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将知识服务于社会的能力以及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要建设这样一支学术过硬、综合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我国的高校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任重而道远。提高高校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要把师德建设放在首位。师德建设是师资队伍建设的基础,不断加强师德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根本保证,是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在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中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牢固树立“师德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兴”的爱国主义教育教学理念,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观念,用现代教育思想充实自我、完善自我,推进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为人师表、作风优良、爱岗敬业、治学严谨、教学科研能力强、与时俱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提高高校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要注重教师教学素质的培养。教学是培养人才的直接途径,也是高校的主要工作,教师是教学的实施主体,培养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主要途径。要改变过去只注重学历的提高而忽视教育教学能力培养的状况,既要注重教师专业学术水平的提高,也要重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要求教师掌握教育教学理论、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规律,增强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还要加强教师对科研工作的重视,为教师提供进行科研创新的条件,提高高校师资队伍的科研能力、学术水平和教师职业化水平。以“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建设和聘任重点学科带头人为龙头,加强重点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队伍建设,在部分学科领域形成独具特色的人才群体,致力于学术大师和教学大师的培养,带动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总之,我们要把高校师资队伍看作一个整体,通过多种方式培养高校师资队伍的现代教育教学。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学术水平、教育教学能力、科学研究能力以及科学文化素养,全面提升它的教育教学功能、团队协作功能、科研开发功能及社会服务功能,使其掌握先进的教学、科研方法,具有崇尚科学、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具有为高校教育事业不懈追求的精神,为高校培养一支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和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师资队伍。促进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促进师资队伍建设的良性循环,促进我国高校教育教学创新,为高校教育创新的跨越式发展奠定基础。